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农业也称为农用林业、混农林业,就森工企业来讲,林农业是以林为主的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国际农用林业是一种土地利用技术或系统(制度)的复合名称,为了建立林农复合生态系统,世界各国都在根据本国的自然条件特点,不断进行探索,建立各式各样的林农业经营模式。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正进行着传统林业经济方式的改变。大面积推广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经营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营效益和效益。多年来,森工林区建立了不同的林农业复合型经济体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作为复合林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全新的林下经济产业,不仅可以有效扩充国内资源量,而且在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目前来看,复合林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当致力于打造知名林下产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经济产业链,同时这也是经济发展的新兴模式。先对当前国内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其发展重点提出观点。  相似文献   

3.
大豆四种栽培模式的技术经济评价及其推广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大豆四种栽培模式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并做出了综合评价,比较了四种栽培模式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差异,指出了“窄平密”栽培模式的技术经济效益最优,建议根据各地情况推广应用不同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发展集约化生态农业的重要措施,在中国拥有巨大发展潜力。本文利用农户的调研数据和典型案例调查资料,梳理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技术模式、成本收益和补贴政策,分析了现阶段技术应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认为,该技术未来应用主体在于规模户,需依靠机械实现规模化种植;规模户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在规模经济基础上实现范围经济,具有双重效益;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时,应重点考虑如何将采用该技术的农户机会成本最小化。本文还发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大规模推广主要受制于以下因素,包括技术模式应用推广与当地农业经营方式不够兼容、专门的补贴和保险体系尚未构建、适配农机供给和专业农机手不足、农田基础设施和制度保障不完善、大豆购销渠道单一与农户认知存在偏差。为此,本文提出集成创新区域技术模式、完善补贴与农业保险体系、优化配套农机设备与服务供给、优先提供基础设施与制度保障、打通种子供给与产品销售渠道以及开展多元化推广与多主体示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棉花膜下滴灌生产的技术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家庭农场膜下滴灌种植模式的技术经济研究,从经济、技术、生态、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指出膜下滴灌技术是新疆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最具代表性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有宿迁市的家庭农场集群模式、盐城市的联耕联种模式和苏州市的土地股份合作社返租倒包模式。本研究从土地投入、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机械与固定成本等四个投入要素,对这三种规模经营模式下技术效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水稻适度规模经营综合效率高于小农经营,规模效应显著,小麦规模种植效率下降,规模种植纯技术效率偏低,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人力资本投入偏低的情况下,资本投入作用不明显,家庭农场集群模式综合生产技术效率优势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文登市杨树速丰林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山东省文登市现在普遍的种植模式,以适生树种L107杨为研究对象,分析速生丰产用材林在文登市种植的经济效益.以3种营林模式,分别以小径材、中径材、大径材作为主伐木材,计算了L107杨的净现值、净年金、内部收益率和土地期望价值等动态指标,进行了单参数敏感性分析,并对三种模式的经济效益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为以中径材为主伐的营林模式经济效益最高,木材的售价是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根据文登市速丰林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推广速丰林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0个福建省林下经济重点发展县市的林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分析福建省林农户关于林下经济发展意愿,在对福建省林下经济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福建应该走林药模式、林禽模式、林蜂模式、林菌模式、林游模式、森林康养模式等多元化发展路径,从而实现福建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林下经济中的林菌、林药、林能3种模式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把林产化工领域中与之相关的林菌有效成分、林药有效成分和生物质能源的研究与林下经济的研究联系起来,以期林产化工的研究能给林下经济的发展带来新思路,并最终推懂林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林农间作模式经济效益评价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河北省大名县的国营卫东林场及三乡六村的毛白杨速生丰产林与农作物间作模式投入产出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平原中低产农区林农复合种植系统的运行机制和投入产出特点。在此基础上,采用较先进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对4种典型的林农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初步评价,并选出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1.
生态经济型林业结构组合与经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邓根和  石怀绶 《林业经济问题》2001,21(2):114-115,120
本文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 ,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和生产力水平 ,研究总结生态林业结构组合经营模式 ,即以针阔叶树种混交型、生态经济型的生态经济林业结构模式和林一牧、林一农结合、林———工———商———贸结合的产业网络经营模式及其产生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分析了上述结构的特征及其经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林下经济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遵循技术、经济规律而建立的一种多种群、多层次、多序列、多功能、多效益、低投入、高产出、高效、持续、稳定的生产系统。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兴安岭地区依据"把资源管理起来,让百姓富起来"的发展战略,以维护生态安全、不破坏林木和原生植被为前提,以实现绿色增长、促进百姓增收、拉动经济发展为目的,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五大发展模式:林菌模式、林果模式、林药模式、林畜(禽)模式、林菜模式等,这五大模式皆依据大兴安岭林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本着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统筹兼顾的原则,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实现我区林下经济发展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大兴安岭地区林下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膜下滴灌节水模式为代表的兵团节水农业模式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农业种植模式等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灌水节水为主、综合利用现代输水、农艺、管理技术以及田间的信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节水农业模式。它具有"两高"、"五省"、"四改变"的特点,值得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但需要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同时,在推广应用中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和社会服务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棉花膜下滴灌生产的技术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家庭农场棉花膜下滴灌种植模式的技术经济研究,从经济、技术、生态、社会效益等方面者综合评价,指出膜下滴灌技术是新疆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林下经济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是今后发展农村绿色经济的主要力量。但是实际发展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研究云南省几种主要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并且对每一种农林复合经营模式下进行了效益和成本分析,总结出目前云南省农林复合经营模式主要存在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技术水平不够;林下经济发展资金不足,销售渠道单一;林下产品竞争力低,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下,杨树林间复合种植模式应运而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植树造林,不断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在优化利用造林技术的基础上,能够以最小化的成本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热带经济林符合栽培,是实现热作物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以往种植经验的总结,对现代热带经济林复合栽培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现阶段实际情况,制定复合栽培模式主要原则,对热带经济林复合栽培的主要模式以及种植密度进行牙就分析,希望能够有效促进热带经济林复合栽培的有效、稳定发展有所助力。  相似文献   

18.
“种5年,养5年,10年之后赚大钱”,这是沛县农民对农林牧复合经营的形象描述。全县农林牧复合经营基地达4万多亩,形成林鸭、林油、林瓜、林莱、林粮等成功套种套养模式,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9860万元。  相似文献   

19.
国家储备林建设中开展林下经济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储备林建设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是我国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我国林下经济总产值逐年剧增,参与人数超过3400万,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国家储备林充足的林下空间中,种植经济作物,可增加项目收益,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实现良好的综合效益。不同于一般的林下种植,在国家储备林中发展林下经济不能损害目标树种的生长培育,应明确采用的种植模式和投资管理方式。对于参与企业,建议以订单式生产为主,以市场为导向,适时调整种植产品方案。  相似文献   

20.
正湖南龙山油桐复合种植系统在龙山县的规模性产出至少有200年以上的历史。桐油作为优质的生物涂料和药用油料作物,最迟至唐代,我国先民就有栽培、使用桐油的历史。几百年来,龙山县的土家族等先民油桐林农牧复合种植系统生产技术技艺在遗产地中正处于活态传承、生产运行之状态,服务于遗产地百姓,保留着当地传统的千年桐的品种。以桐油为核心所形成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