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旅游与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自然保护区因具有资源品位高,旅游产品清新独特、客源充足和基础设施易于布置等优势和便利条件,成为生态旅游的最佳选择。然而,自然保护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众多的非生态化现象。运用景观生态学及旅游生态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通过采用景观生态功能分区和生态规划、景观结构生态设计和生态安全格局设计以及生态管理等生态化手段,能够促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省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者生态意识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旅游者生态意识对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牛姆林自然保护区旅游者的问卷调查发现,旅游者以一般的生态旅游者和组织性生态旅游者为主,旅游者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程度不容乐观。提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应从规范发展生态旅游、推广负责任旅游理念等方面努力,以培养和提高旅游者的生态意识,达到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引入簇群概念,分析了云南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旅游簇群的自然态势、生态旅游资源及其景观、区位状况与基础设施条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建立云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族群能促使自然保护区实现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云南生态旅游业提升品牌竞争力,并通过族群优势吸引投资,使云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运用SWOT分析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认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该发扬自身独特多样的自然、人文资源及品牌优势,通过统筹全局,整体规划;加强区域合作,改善内部治理;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接轨;挖掘旅游潜力,开展多种生态旅游形式;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等措施弥补自身不足,并积极面对发展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5.
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和对策,旨在促进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保护区独具特色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开展生态旅游也是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必然选择。但在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过程中.有关环节把握不好,往往会给保护区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从5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发展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业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观光自然景观为主要对象的高层次的旅游,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森林生态旅游将越来越感兴趣。笔者通过对福建省的自然保护区具有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分析。指出了福建省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提出福建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优势,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就生态旅游影响感知进行半结构访谈与调查问卷,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旅游对社区居民的社会、经济、环境社区居民影响总体上是积极、正面的。探讨了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圈"、"保护区旅游,度假区住宿"、多元化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逐步改善利益分配制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浙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古田山保护区或保护区)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境内,总面积8107.1公顷。1975年3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生态旅游的开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古田山保护区自然环境优越,森林资源富集,为开展生态旅游、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  相似文献   

10.
湿地在自然界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于湿地的管理与开发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旅游业是当今社会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行业之一,生态旅游是目前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将湿地与生态旅游结合到一起势必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在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业有利于保护区的管理与建设,增强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探讨对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可行性、意义及规划建议等,为图牧吉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 ,认为生态旅游是中国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最佳策略 ,简述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涵义及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为例阐述了其开发生态旅游的旅游资源条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一般原则及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保护区独具特色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开展生 态旅游也是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必然选择。但在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过程中, 有关环节把握不好,往往会给保护区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从5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存在 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广东江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江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红树林及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文章对自然保护区的典型性、生物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及生态公益性、生态旅游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并从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开展对红树林湿地资源研究、加强退化红树林湿地的生态恢复、开展湿地旅游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的现状评价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于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的现状实施评估,指出了其在管理上的成效与遇到的难题,并提出了一些能够促进该自然保护区有效性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是缓解保护区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矛盾的重要发展项目之一,不仅要提高农户的经济水平,还必须激发农户的生态保护积极性。本文借助马克斯·韦伯的二重理性假说探讨了参与生态旅游经营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激励作用与生成机制。进一步地,基于1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农户调研数据,使用熵值法测算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综合值,并通过PSM方法检验了参与生态旅游经营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激励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旅游对保护区及其周边农户的生态保护行为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主要表现在停止自然资源开采与利用和与保护目的直接相关的保护行为。但当前保护区内生态旅游的收益水平较低,生态旅游仅对保护区外农户的生态保护行为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提高农户在生态旅游经营中的参与率、增强农户生态旅游经营的盈利能力、引导农户树立正确的生态旅游认知以及加强生态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旅游产品开发初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文章在充分调查、发掘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 ,提出利用保护区的品牌和旅游资源优势 ,发展生态旅游业应抓住旅游产品开发 ,并且要实现比一般旅游地更高的开发水平 ,并进一步探讨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总结我国近年来有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并且明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指导,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对近10 a来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科研论文进行检索和整理,并进行分析。综合来看,2000—2009年的学术论文主要集中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区域综合研究及实践研究三大方面。近10 a来取得的成就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同时也存在5方面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8.
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研究既能发展生态旅游业,又能加强自然保护区环境资源保护的理论与操作措施,提出通过宣传教育、确立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视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与利用、全面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走进自然,感觉生态"为主旨的生态旅游日成时尚.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的胜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前景良好.分析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现状、优势和存在问题,对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实现旅游资源的永序利用,提出科学规划、强化管理、合理开发、加强宣传和社区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分析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特色的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优势,阐述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可以开发的森林生态旅游、海洋生态旅游、内陆湿地水域生态旅游、自然遗迹生态旅游等类型。对福建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提出了对策:合理开发和规划,确定合理的旅游环境容量,健全法规,加强科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加强生态旅游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