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借鉴韩国经验 创造性地建设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韩国新村运动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 韩国新村运动主要是做七件事.一是改善农村交通.新村运动初期,韩国大部分农村积极组织农民修路修桥,到70年代后期,全国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不少农民无偿让出自己的土地,供村里修路.二是改善农村住房.1971年,韩国250多万农户中的80%住在茅草屋,到1977年,所有农民都住进了彩钢或瓦顶房.三是推广电气化.上世纪60年代末,韩国农村只有20%农户有电灯,到1978年,全国98%的农户装上了电灯,90年代全国农村实现电气化.四是解决农村饮水困难.  相似文献   

2.
<正>韩国国土面积为10.329万平方公里,人口为5042.4万人。2014年农业(含渔业和林业)占GDP的2.3%,耕地面积169.1万公顷,是世界上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为了振兴农业农村,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以《农业基本法》为农业宪法,先后制定了100多部法律法规,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给予高额补贴和严格贸易保护。一、韩国农业支持政策概况20世纪60年代末,工业化的实施促使韩国经济持续增长、政府财力不断增强,而城乡居民收入差  相似文献   

3.
从“新村运动”看韩国农村发展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村运动”看韩国农村发展经验张晓群由于战争的破坏及一些自然原因,使得战后的韩国非常贫穷,国民缺吃少穿,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到60年代初,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82美元。面对这种情况,从1962年开始,韩国政府开始制定五年发展计划,以促使经济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4.
韩国在60年代还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典型的农业国,随着城市工业化的进程,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农村人口大理向城市迁移,由此带来种种社会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韩国政府从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农户副业计划、“新村工厂”计划和“农村工业园区”计划等农村工业化发展计划,其中,建立农村工业园区发展农村工业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曲延春 《农业经济》2006,(10):14-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面对的重要历史课题。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新村运动,改善了农村环境,发展了农村经济,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缩小了城乡差距,取得了令人羡慕的经济和社会成就,韩国人创造了“汉江奇迹”。韩国新村运动因此也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的典范。并且,韩国与我国都属于东亚国家,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与当初韩国新村运动的经济背景有类似之处,所要达到的目标也相似。因此,考察韩国新村运动实践,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6.
韩国是一个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新兴工业化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国土面积98992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万,农村人口和农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国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的10%。韩国的经济属政府主导型模式。其政府管制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韩国的经济发展是从60年代开始的,当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82美元,1996年人均达到1.2万美元。韩国可耕地面积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用地逐年增多而减少,而每个农户的耕地面积则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呈缓慢增长趋势。1997年全国可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9.4%,每个农户平均为1.32公顷。为了克服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农业机械化在全国农村得到了推广和普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市场开放中的韩国农业结构调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韩国农产品市场的开放过程  韩国农产品市场的开放过程始于上世纪 70年代末。自 60年代初实行经济开发以来 ,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韩国的经济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 ,从 1 977年开始的第四个五年计划起 ,韩国实行了所谓的“开放农政”政策。促使韩国实行“开放农政”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一是韩国西江学派的主张 ,二是美国要求韩国开放农产品市场的压力。西江大学学派认为 ,自从经济开发以来 ,由于农业发展较为缓慢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对停滞 ,国产农产品价格普遍比国际市场高 ,这就严重地阻碍了以低工资为基础的出口导向型工业…  相似文献   

8.
韩国新村运动的成果与教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村运动不仅对韩国经济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政治、社会也有很大的影响。1970—1980年间高度增长起来的经济创造了“汉江的奇迹”,进而激发了“只要做就可以”的国民意识,提高了国民的自信心。如今新村运动随着国内形势的世界化、开放化、区域化的变迁,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现已应用于解决韩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9.
“九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政策探讨华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江华90年代的最后四年,是我国农村经济、科技发展与改革的关键时期,在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发生重大转变时期,如何选择正确的农业科技政策,促进科技与我国农业经济相结合,提高我国农村的科技水平,不仅对于农业科...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日本、韩国六次产业发展较快,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农民增收和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日本、韩国六次产业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支持政策、管理体系等,对我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六次产业发展背景与实质(一)提出背景六次产业是上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提出的一种农业发展理念,认为农业发展要走农村一二三  相似文献   

11.
论科技进步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农业发展的历程表明 ,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动力 ,农业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 ,都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以粮食生产为例 ,在 2 0世纪上半叶 ,由于整个世界农业科技水平较低 ,全世界平均每公顷粮食经过 50年的发展才由本世纪初的 93 0公斤提高到 1 0 0 5公斤 ,每年每公顷仅增长 1 5公斤。但是 2 0世纪 50年代以后 ,由于杂种优势理论、近代遗传学理论的创立 ,带动了现代育种技术的突破和种子产业的兴起 ,在短短的 3 0年间就导致了世界农业两次大的绿色革命 ,也就是世界粮食作物两次大的结构调整。一次是 50~ 60年代 ,以高秆改矮秆为标志…  相似文献   

12.
在农业方面,韩国是个不折不扣的发展中国家。韩国农民收入提高很快,主要得益于农产品的提价、严格的贸易保护和高额的政府补贴等。而政府持续数十年的新村建设,并没有有效遏止农村人去楼空的趋势,西方式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老路还在韩国复制。从上世纪70年代的"新村运动"到80年代的"汉江奇迹"再到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阳芳  胡敏 《农业经济》2006,(9):14-16
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发生深刻变化。日益关心弱势群体、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和覆盖率、借鉴国外经验逐步与国际接轨成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广大农民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曾2次尝试“恢复和重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均告失败。200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偏低,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严重的客观事实,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下简称《决定》),首次提出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决策,要求在2010年建立基本…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新农村运动应是一次国民精神运动(见本刊2006年第11期封面专题《谁来建设新农村》)在新农村运动中不应忽视乡风乡俗的文明进步。以韩国的新村运动为例,也并非只重物质不重精神,只重“硬件”不重“软件”。在韩国的新村运动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农民进行国民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与生产直接结合的方式有六种: (一)依靠农技推广体系:我国的农技推广体系始建于60年代。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普遍实行  相似文献   

16.
韩国人的口号是:“必须创造明天韩国人吃饭生存的科学技术。”韩国在科技发展上实行特殊的“举国体制”。科技创新作为重要国策,不仅写入韩国的法律,而且落实为各级政府官员的具体职责。在韩国人看来,爱国不等于不能批判政府官员,政府必须为韩国的未来负责。韩国国民一旦发现政府官员在科技资金投入方面厚此薄彼,或者浪费国库钱财,马上可以提出反对意见,国会议员也可以弹劾政府首脑。  相似文献   

17.
正上世纪7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通过"新村运动"对农村经济和社会活动进行了积极干预,有效促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缩小了工农差距和城乡差距,创造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模式。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从韩国"新村运动"得到一些启示。一、韩国"赫村运动"概况(一)"新村运动"的背景。上世纪70年代初,韩国在两个"五年计划"成功实施后,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工农业之间、城乡之  相似文献   

18.
与苏南相比,苏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明显滞后,目前苏北农村的人均收入水平仅相当于苏南80年代中期的水平,面临着科技发展滞后、对外开放性程度低、与苏南缺乏实质性合作、粗放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农村城市化水平较低五大难题。必须在充分认识苏北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努力探求解决的有效途径。 科教大发展:苏北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由于苏北经济水平偏低,人才外流现象严重,致使苏北农村的高级管理人才、外向型经济人才,以及适应市场经济人才非常缺乏,行政管理、经济  相似文献   

19.
一、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农村所有制变革的历史,我们很难否认这样的判断:假若我们在50—60年代不选择急剧的财产变革方式来建设社会主义,也许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少付出一些学费。 从历史上看,农村所有制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第一次变革是50—60年代土改之后通过合作化运动将小农改造成为公社社员,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60年代末期,韩国政府发现,农业发展缓慢已制约了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决定对农村进行全面扶持、改造,提出了“农渔村经济的革新开发计划”,即“新村运动”。新村运动以改善生活环境为突破口。1970年,韩国政府为所有村庄每村免费提供300袋水泥,要求必须用于村里公共事业。政府还通过发放补助和贷款等方式,帮助农民改善住房条件。在此基础上,政府又在全国农村推广水稻高产新品种,并鼓励农户联合,统一开展农业劳动,鼓励农民就地建厂对农产品加工,增产增收。到上世纪70年代末,韩国农村每公顷产水稻6146kg,居世界第一。1978年农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