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庆  苏雁 《江南论坛》2001,(10):39-39
处于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的张家港市,为了缩小城区与农村文明程度和居民素质的落差,提高城市文明整体程度,全面构建城乡一体化,深化精神文明的创建,提出了“用城市眼光抓农村,用市民眼光抓农民”新概念,原来只针对城市的“社区”概念被融入“城乡一体文明”的建设之中,把城市的环境标准、服务方式和教育理念引入农村。  相似文献   

2.
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对于我们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点从城市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提高农村创建工作水平,建设城乡一体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张家港市已先后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等殊荣,但我们没有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沾沾自喜、停步不前,而是自找差距、自加压力,瞄准建设“城乡一体文明”这个新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重点在农村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用现代化城市的要求来抓农村,用现代文明市民的标准来育农民,初步实现了我市市民素质、人居…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苏南农村的城镇在文化建设上追赶大中城市的速度是惊人的。这种文化建设不仅是衡量苏南农村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苏南农村和农民素质不断提高的重要阶梯,更是加快苏南农村迈向现代化目标的重要载体。 “灵”“肉”结合: 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 随着苏南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整个改革开放大环境的建立,苏南农村先后兴起了始料未及的“造镇运动”和“造城运动”到九十年代中期,苏南县级市的所在城镇和一些中心镇、乃至个别中心村,城镇建设已经非常城市化了:城市气派的马路街道、城市风格的高大楼宇、城市水平的宾馆饭店、城市特色的文化娱乐场所等等现代化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原来的一片片农田上冒出来。其气势之不凡、质量之高档,令大中城市的居民们民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社区是不同于传统农村社区和现代城市社区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村自身变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节约资源、集聚发展的现实选择。但在建设过程中面临观念滞后、用地困难、资金缺口大、缺乏规划和政策难配套等困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走“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建设模式、“以人为本,以农民为主体”的社区发展战略、“城乡等值”的社区建设理念和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5.
辛小玲 《江南论坛》2006,(8):19-20,56
以南京、苏州、无锡启动特大城市建设为标志.苏南地区城市化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建设大城市圈和争创“两个率先”大背景下进行的苏南地区城市化.有三条相互交织的主线:一条是从农村转向城市.一条是从城乡分割转向城乡一体.一条是从传统转向现代。这突出表明了同步突现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现代化这一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6.
荣肖磊  盖文生 《经济论坛》2000,(12):31-31,33
小城镇建设是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石家庄市的,小城镇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战略思想,坚持“城乡一休、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的发展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地搞好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了农村市场化进程,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一、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基本状况 石家庄市的小城镇建设按照“布局合理化、规划科学化、功能多样化、设施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方针,在规划指导下有序发展,做到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并重,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 …  相似文献   

7.
从解决“三农问题”入手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顾朝林  李阿琳 《经济地理》2013,33(1):138-141,148
自2002年提出“城乡统筹”以来,城乡关系的调整进入新的时期.然而,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城市的经济实力和主导作用,往往表现为“以城统乡”的特征,在本质上都是建立在对农村土地、水资源、空间资源等的索取之上,其结果是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形成了半城市化形态,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问题.从“以城统乡”转向解决“三农问题”为先的角度,论述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应注重“减少农民、建设农村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也就是通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方式使大部分农民城市化,同时提高留在农村的农民的素质,让农民在社会、文化与空间等多方面建设美丽乡村,并推动农业现代化、文化产业创新、第六产业经营等地方经济发展.在与城市资源互补的经济发展中提高农民收入,在均等的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中提高农村生活品质,达到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双向演进的城乡一体化理论和实践,集中彰显了上海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昭示着上海农村改革及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和趋势。该文试图通过经验总结,探讨上海郊区现代化和村域经济转型的现状、特点及未来趋势,进而对上海郊区乡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村域城市化和社区公共服务均衡化的区域特色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农村城市化与城市郊区化是农村与城市的边界由明确到模糊的过程。利用新农村建设平台和契机,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方面要素向城市流动,城市人口加速增长,城市日益向郊区扩张,另一方面,城市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和消费心理影响着农村,最终实现城乡融合。通过城市郊区化——建设农村特色的新城镇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城镇特色的新农村,逐步实现城乡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农村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体现了农村社会治理的理念更新。党的十八大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对新时期城乡发展的科学论述。在"城乡二元"转变为"城乡一体"、"城市优先发展"转变为"城乡协调发展"进程中,要坚持共享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创新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小城镇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小城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农村小城镇为纽带的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发展框架基本形成。但是在小城镇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出现了滞后的现象。为了确保环境和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在农村现代化目标的建设中切实有效地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省政府、省环委会、提出了创建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的要求,为小城镇的健康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小城镇建设确定了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和要求。锡山市前洲镇作为省第一批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人们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伴随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社会发展趋势,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由落后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从实践来看,全世界和全国城市化浪潮给我们以冲击和启示,城市化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的腾飞。国外姑且不论,仅从国内来看,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特别是苏南、环渤海湾、黄河三角洲特别是山东地区的一些县市,以小城镇建设为推进农村城市化的切八点,促成了…  相似文献   

13.
在苏南新一轮的城市化建设中,如何以城市现代化为龙头,重新整合生产要素,建设与特大城市相适应的保险体系,探索城乡一体化保险发展之路,是我们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一、以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为目标,重新整合劳动力要素随着电子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电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城乡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传统分工格局被打破,农村经济结构由单一的农业经济转变为农、工、商兼营的综合经济;农村市场活跃,集镇繁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劳动力不断非农化,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建了石狮市,武夷山、晋江、龙海等一批建制县拆县建市,还有一大批乡发展成建制镇。统计数字表明,至1997年底,全省已有城市22个,比1980年增加2.5倍.其中2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型城市有福、厦、漳、泉和莆田、三明等6个,还有邵武、南安、石狮等20万…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社会的整合与融合,加快推进城乡社区的建设是一条有效且必经的路径。城乡社区建设推进县域城乡一体化,其关键就在于通过加强对农村社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年人口大量流出成为普遍趋势,带来农村空间形态、社会形态、经济形态的空心化以及农业人口老龄化,直接导致农村发展活力减弱,进而带来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在人口自由流动和城市对青年吸引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应对农村空心化的挑战,成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农村青年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为依据,实证分析青年留乡意愿的影响因素,从提升青年留乡意愿视角出发,提出积极实施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全面优化青年留乡就业创业发展环境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苏南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苏南农村的"乡土气息"已经极为淡化,消费的主体、方式及维权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工商管理部门以农村"一会两站"建设(即消费者协会分会和农村消费者投诉站、12315联络站建设——编者注)为主体的传  相似文献   

18.
加快城乡一体化实现发展大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城乡一体化,就是以城市为中心,以集镇为纽带,以农计为基础,把城镇和农甘连结在一起,实现产业配套发展、城乡共同繁荣。走城乡一体化道路,有其历史必然性:一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二是资源合理配置和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必然要求。三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四是农民奔小康、走向富裕的必然选择。总之,实现由单一发展农村经济向综合发展城乡经济大跨越,是农村形势新发展的呼唤,也见一种势在必行的观实选择。一、按城乡一体化要求,加快实现全县工业化工业经济是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脊梁”,是城市经济向广大农村辐射的源…  相似文献   

19.
城市现代化、城乡区域一体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无锡要加快打造"四个无锡",确保到2014年基本实现现代化,重点在新型乡镇,关键环节在推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城镇是城乡联结的纽带,是突破城乡二元空间、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载体,通过依托城镇网络,把城市和农村两个生产基地、两个市场、两个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分工,增强城镇对农村的带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形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国农村经济变革最直观的结果之一,是新型小城镇在过去乡集镇基础上的大批涌现。迄今人们更多地是从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角度评价小城镇的作用,而对促进农业现代化这一小城镇功能还很少论及。一、聚落与组织新型小城镇的崛起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在现实城乡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