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贷款收紧     
政策回放:9月28日,中国央行、银监会发布通知,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这份名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对项目资本金(所有者权益)比例达不到35%或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的项目.商业银行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对经国土资源部门、建设主管部门查实具有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对其发放贷款;对空置3年以上的商品房,商业银行不得接受其作为贷款的抵押物。  相似文献   

2.
《中国总会计师》2011,(8):17-18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表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控新增风险,严防平台贷款“改头换面”和“卷土重来”。同时,坚持重点盯防房地产贷款和以房地产作抵押贷款中的风险.对存在土地闲置超年的.商业银行一律不得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  相似文献   

3.
《北京房地产》2007,(11):78-78
央行、银监会目前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住房信贷政策有了新调整 “房贷新政”新在哪? 为切实防范金融风险,《通知》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合)以上住房的借款人,提出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措施,明确要求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央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并要求商业银行随套数增加而大幅度提高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和利率。同时,为保障借款人的还款能力,防范信贷风险,强调借款人偿还住房贷款的月支出不得高于其月收入的50%。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抵押近年来在房地产生产和流通中日趋普遍,已成为房地产生产及消费融资的主流。在金融全力支持房地产市场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支持的两面性与双重影响,既要看到其积极因素,也要看到其中隐含的问题。本文拟就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对生产与消费的不同影响,谈笔者的一得之见。一、目前各类房地产抵押的特征目前涉及房地产抵押贷款的种类有:土地抵押、在建工程抵押、预购商品房贷款抵押(即按揭)、存量房(现房)抵押等。从贷款的主体上看,土地抵押、在建工程抵押、部分存量房抵押为开发商的开发融资贷款。预购商品房贷款抵押、…  相似文献   

5.
金融政策的调整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作为一个资金密集的产业,从土地的购买到商品房的预售,每一个主要环节都跟金融有关,天量的资金支持是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伴随本轮房地产迅猛发展的是银行对房地产贷款的成倍增加,据统计,2008年房地产贷款4800亿;2009年房地产贷款2万亿;2010年,在央行贷款总  相似文献   

6.
今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在《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中提出.建议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可以考虑允许商业银行发放固定利率个人住房贷款.在整个房地产市场引起轩然大波。此番余波未了.10月19日.中消协更出面邀请房地产企业及研究机构等多方相关人士召开“商品房销售模式研讨会”.对现房与期房的优劣势进行了一番大会审。现房与期房之争,俨然已经拉开一场况日持久之战。  相似文献   

7.
6月13日,央行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对商业银行的开发商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等七大方面作了进一步规范,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贷款条件。其中可能对房地产需求产生较大影响的规定是:调高购买高档商品房、别墅、商业用房或第二套以上(含第二套)住房时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  相似文献   

8.
韦泱 《上海房地》2007,(6):48-51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现状,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唇齿相依,息息相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城市建设中的房地产开发刚刚起步,所需资金量不大,大多为临时周转性质。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房地产市场方兴未艾,银行开始介入房地产开发项目,将临时周转性的小额贷款,并入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在此科目下列出二个“明细”,即土地开发贷款和商品房建设贷款。进入九十年代,房地产市场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简称为“房贷新政策”)对商业银行发放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等七大方面作了进一步规范,提出了更为明确和严格的贷款条件。综合来看,央行“房贷新政策”的出台,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一是从2001年底以来,在经济学界、房地产界以及政府决策部门开始关注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问题;二是2002年底,央行对各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进行了大检查,结果不容乐观。因此,央行“房贷新政策”的推出,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明确的制度背景…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导刊》2005,(5):40-41
房地产是资令高度密集的产业,国内房地产市场大部分的资金都依靠银行贷款。以2003年的数据为例,200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资金中银行对开发商发放的贷款占2386%,企业自筹占2869%,定金及预收款占3882%,而定金及预收款中大部分又是银行对购房者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因此,房地产开发资金的60%来源于银行,对银行依赖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
金融     
《房地产导刊》2012,(8):23-23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企业国内贷款增长8.1% 国家统计局7月13日公布,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754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9%。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31408万平方米,增长33.1%。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43329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国内贷款增长8.1%,  相似文献   

12.
陈玮 《上海房地》2005,(5):30-34
2005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的两大举措:一是商业银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实际提高0.2~0.81个百分点;二是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这两项政策的出台,表明央行开始实行房贷紧缩政策,调控方向从抑制房地产供给为主转向抑制房地产需求为主。  相似文献   

13.
赵江 《上海房地》2004,(4):37-38
现阶段的上海房地产交易,仍以新建商品房预售为主。银行向房地产开发商提供开发贷款,向个人提供个人住房贷款,成为沪上个人住房金融的主要形式。为此,我们必须首先辨清房地产开发贷款与个人住房贷款中的法律关系,而后方能识别和防范住房金融风险。本尝试分析如上法律关系和风险隐患,并提出几条建议,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日前,中国证监会发行部公开表示,对房地产企业募集资金用于囤积土地、房源,或用于购买开发用地等目的的IPO计划,将不予核准。继央行明确规定不得对屯房屯地房地产企业发放开发贷款之后。证监会的表态,给寄希望资本市场来度过眼下危机的房地产企业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15.
摘要:房地产是我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属资金密集型行业,地产项目开发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商业银行贷款。伴随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贷款规模逐渐扩大,相应的风险问题也日渐突出。总结房地产开发贷款特点和风险类别,综合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成因的内外两方面因素,并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湖南房地产》2003,(7):26-28
央行6月13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对开发商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等七大方面作了进一步规范,几乎囊括了一个房地产项目人建到销的各个环节。央行的信贷紧缩政策一经发布,便在房地产业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房地产开发商们普遍感到资金的压力。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开放,目前看来尚待时日,但新政策引发出的业界震动,透露出房地产企业对国内多渠道融资的渴望,政府及银行系统是否会有新的跟进措施,几乎成了目前业界及房地产企业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不动产抵押贷款是指商业银行要求提供不动产作为抵押而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这类贷款,借款人常以土地使用权或者房屋所有权作为偿还贷款的担保,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商业用房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等多种类别。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不动产抵押贷款的需求日趋旺盛;  相似文献   

18.
5月内存     
《北京房地产》2006,(6):14-16
4月20日市建委:二手房买卖合同和居间合同年内将出台;4月24日五大行业宏观调控起步房地产将是下个整顿目标;4月26日全国土地利用计划中小户型土地供应继续加大;4月27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到5.85%;4月27日开发商违规将示众一年不整改者将延长公示期。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投资信托概念辨析及其发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央行“121”号文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严格限制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发放条件。这种变化使得许多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受到严峻的考验,也使如何招宽房地产融资渠道、实现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最近五年来,伴随着我国住宅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数量也大幅度增加,房地产贷款余额从1998年末的3106亿元上升到2003年底的1.2万亿元。尽管国内商业银行的房贷坏账大都控制在0.1%到0.2%之间,但是由于基数大,拖欠贷款的数量在逐渐增加,催款成本越来越高。据某机构2003年11月不完全统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