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锦16(东)块特高含水期注水调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断块注水油藏特高含水期注水利用率低、低速开采等主要矛盾,深化剩余油规律研究,实施以改变地下渗流方向为中心的注采结构综合调整,达到改善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目的。以锦16(东)块兴隆台油层为例,在精细油水运动规律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注采结构综合调整,区块采油速度从0.17%提高到0.3%,取得了较好效果,总结该块的成功做法,对类似油藏开发中后期改善注水效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濮城南区沙二上2+3油藏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详细描述了特高含水后期油藏厚油层的剩余油分布特征,通过钻井岩心、测井等资料的精细研究,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利用隔夹层识别技术对厚层进行了细分,分析水井吸水剖面细分及剩余油监测资料,研究了厚油层层内分段含油饱和度分布规律,对剩余油潜力进行再认识。应用选择性补孔提液与精细注水相结合的配套技术挖潜层内弱水淹区剩余油,改善多油层非均质油藏后期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文留油田文13西块裂缝进行研究,认识裂缝发育程度、分布及方向,特别是主裂缝方向,探讨裂缝对开发调整及开发分析的重要性,为开发油田,提高驱油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文留油田文13西块裂缝进行研究,认识裂缝发育程度、分布及方向,特别是主裂缝方向,探讨裂缝对开发调整及开发分析的重要性,为开发油田,提高驱油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庆油田LMD地区小断层发育良好,利用地震属性的图像融合技术识别和解释出了以往难以识别的断距为3~5 m的小断层,为更加清楚地认识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分析油水关系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基础资料,为注采系统调整和油田挖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利用克拉玛依油田二次开发新三维地震资料,结合钻井、测井资料,进行构造及断裂的精细刻画,确定断层位置,以及针对老资料求取储层参数难度大的问题,利用测井信息拟合真电阻率,研究出测井二次解释新方法.实现油藏精细描述成果转化,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动态法、油藏数值模拟法定量研究剩余油潜力.明确平面和纵向上剩余油分布规律,从而指明了二次开发潜力方向,基于此,重新部署二次开发井网进行最大程度挖潜剩余油.根据投产井的生产效果分析,完钻实施新井23口,新建产能1.275×104t,已投产新井平均日产油4.1t,钻井空井率为零,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利用克拉玛依油田二次开发新三维地震资料,结合钻井、测井资料,进行构造及断裂的精细刻画,确定断层位置,以及针对老资料求取储层参数难度大的问题,利用测井信息拟合真电阻率,研究出测井二次解释新方法。实现油藏精细描述成果转化,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动态法、油藏数值模拟法定量研究剩余油潜力。明确平面和纵向上剩余油分布规律,从而指明了二次开发潜力方向,基于此,重新部署二次开发井网进行最大程度挖潜剩余油。根据投产井的生产效果分析,完钻实施新井23口,新建产能1.275×104t,已投产新井平均日产油4.1t,钻井空井率为零,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河106断块井网适应性差等问题,为提高特高含水期的原油采出,开展了河106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研究.进行了以“调整注采井网、提高注采对应率”为主的层间剩余油挖潜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杨志 《价值工程》2015,(15):164-165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在油气田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利用其分析油井产水规律,计算油井产量、流度比和确定储层中油水的饱和度分布、油水接触面位置等。目前相对渗透率曲线主要由实验室测定,然而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实验条件等的限制制约着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精度。本文基于分形理论,利用某海上油田实际历史生产数据计算得出了油水两相的相渗曲线,并结合实验室测试数据,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液限弱膨胀土在路拌二灰土施工中含水量降低缓慢,粉碎困难,导致混合料灰剂量不匀,成型后强度、压实度离散性大,表面土粒遇水膨胀影响美观,后期干缩裂缝发育等问题,经过试验施工对比总结,研究出对该种土的处理方案,有效的保证了二灰土的内外质量,消除了干缩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闫寒 《价值工程》2011,30(6):31-31
本文针对边底水发育的齐家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直井开发底水锥进较快的实际,加强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和计算边底水油藏水驱前缘,搞清了底水锥进和边水舌进状况,提出了水平井挖潜零散剩余油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油藏地应力的分布情况对裂缝发育方向有重大影响,进而会影响压裂液返排工艺的选择。首先分析隔层-油层的垂向应力分布对压裂裂缝纵向发育方向产生的影响;然后对返排期间裂缝内支撑剂的沉降规律进行分析,同时由体积平衡原理求解出在不同放喷油嘴直径下,停泵以后的井底压力变化曲线,进而求出裂缝的闭合时间和支撑剂在裂缝中的最大沉降距离;最后结合现场实例井,对考虑油藏地应力影响后的压裂液返排方式进行了优选。计算结果表明,返排工艺的选择与油层在应力区所处的位置和支撑剂的沉降距离密切相关,需要根据油藏的地应力分布和支撑剂沉降规律来选择合理的返排方式。  相似文献   

13.
X油田是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的构造-岩性和断层-岩性油气藏,区内目的层断层非常发育,利用X油田三维地震资料,对X油田油层断层发育特征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该区断层侧向封闭性的研究,运用断层侧向封闭性评价SGR方法,确立该区断层封闭性失效包络线函数,进而建立断层封闭性评价标准,归纳控圈断层侧向封闭特征,评价主控断层封闭能力,验证断层边部存在剩余油的可能性,对该区油气运移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姬彬波 《价值工程》2023,(9):125-127
本文依托于运营期间高速公路隧道衬砌出现裂缝、渗水等病害的处治实例,阐述了隧道出现裂缝病害的原因分析,根据裂缝发育的不同程度,采取截防地表水,裂缝注胶,嵌入式粘贴钢板,注浆锚杆,设置拱脚钢管桩、钢花管注浆等系列综合加固处理技术措施。科学有效地完成了公路隧道裂缝的处治。  相似文献   

15.
根据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沉积、构造发育特点,通过对测井、钻井资料及实验室各项分析,对嘉陵江组二段储层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储层的储集岩类型为砂屑云岩、砂屑灰岩和少量的细粉晶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主要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型,为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主要是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其中裂缝的发育对储层的储集性能有较大改善。建议以台内滩亚相作为今后勘探的重点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16.
梁板孔洞包括预埋件与张拉孔等,本文利用断裂力学基本理论及有限元法建立缝洞组合裂缝变化模型,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研究不同缝洞组合:缝-洞、缝-洞-缝、缝-洞-缝-洞3种模型。探讨不同模型中裂缝宽度变化、裂缝长度的关系。从模拟结果发现裂缝长度越大,其缝宽增量越大;空洞直径的逐渐增大,缝宽增量也越大。比对工程检测裂缝图像分析,验证计算机模拟裂缝宽度变化规律,直观分析预埋件处、张拉孔处的裂缝防治的重要性,为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质量通病,这种质量通病主要是由钢筋混凝土楼板在结构设计、楼板浇筑、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对建筑结构整体性和使用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分析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对保证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及正常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建筑设计、楼板浇筑、施工管理等方面对楼板裂缝的原因和控制进行分析归纳,并针对上述原因制订出相应裂缝控制措施,实践证明此控制措施具有较强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针对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宜昌至恩施高速公路铁罗坪特大桥承台混凝土裂缝控制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制定出可能的施工方案,结合施工现场环境和天气的实际情况,确定出合理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和控制裂缝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油水两相流动现象是多相流领域的重要分支,为了研究油水两相流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Fluent软件中的VOF多相流模型对低流速油水两相分层流动流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不同含油率、速度、粘度条件下的相分布图,并探讨了不同参数变化下对油水两相流流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含油率、流速、粘度条件下的流型与实验中所得到的流动形态的变化趋势都能够吻合,证明利用VOF模型对低流速油水两相的分层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煤层的自然因素:孔隙、割理裂隙网络系统、煤粉含量、最小主应力方向、天然裂缝发育状况和走向会对压裂施工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钻井产生的井斜、射孔方位等人为因素也会对压裂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煤层气井压裂施工中弯曲裂缝、多裂缝、煤粉运移产生的原因及遣成的后果,然后,针对不同的问题井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