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坚 《金卡工程》2010,14(1):55-56
民事诉讼离不开证据,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本文从通过设立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制度的意义和必要性、我国庭前证据交换的立法现状和实践现状、我国庭前证据交换操作的具体内容等方面来论述民事诉讼中的庭前证据交换规则。  相似文献   

2.
张红霞 《金卡工程》2010,14(4):91-91
民事诉讼证据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通过占有证据,使自己在针锋相对的抗衡中获取胜利的机会。而证据交换对当事人而言,既是其诉讼权利也是其诉讼义务。说它是诉讼权利,指的是一方当事人有权要求另一方当事人向本方公开或出示己方所有的证据;说它是诉讼义务,指的是一方当事人要求另一方当事人向自己出示证据之前必须首先向对方出示自己的证据,否则对方当事人没有出示自己证据的义务。  相似文献   

3.
门盈 《金卡工程》2009,13(12):30-31
电子证据在现代民事诉讼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电子证据的多媒体性、易修改性等特点,使其可以多种形式在法庭上出示,这就为审查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对电子证据的出示必须遵循法定诉讼程序。基于此,分析电子证据的独有特征,比较其与一般证据的差别成为我们更好的研究并完善证据开示制度的必要,从而达到节约诉讼资源,提高诉讼效率,保证网络时代诉讼公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张莎莎  李萍  刘锋 《金卡工程》2009,13(4):46-47
证据交换制度在许多国家的民事诉讼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这一制度被移植到我国后在我国的运行情况却并不见好,运行不好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这一制度本身的问题,这是我们在一时间难以克服的,但有些是因为我们的法律规定的太过粗糙,对这个层面的问题,我们通过完善法律的形式来加以改变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殷朋  孔令超 《金卡工程》2009,13(3):62-62
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影响,我国司法实践中"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十分普遍。程序法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很多的案件中,法官为了片面追求结案率,甚至以牺牲程序为代价。随着民事司法改革的实践,审前程序作为一个独立的程序正逐渐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罗艳翎 《金卡工程》2009,13(6):12-13
通过对我国及国外民事诉讼代理制度的考查和分析,反思了我国目前民事诉讼代理制度的缺陷,并提出了完善措施:建立律师强制代理制度;建立辅助的特色诉讼代理制度;设立民事诉讼律师代理援助制度;建立诉讼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7.
陈倩 《金卡工程》2009,13(5):30-31
私人侦探的盛行引起的是对民事诉讼证据合法性内涵的争议。按照法学界的主流观点,合法性是证据属性的构成要件之一,证据只有具有了合法性才能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而对于"合法性"内涵的界定却有颇多争议。合法性与其它属性的关系也存在一定的冲突。笔者对合法性通说进行了重新解读。民事诉讼证据合法性问题主要是通过建立具有理想的论证方式来增强诉讼证据的效力,促进合法性与其它属性的真正统一。  相似文献   

8.
民事证据保全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对于保护诉讼双方利益及维护司法公正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含义、制度概述及其该制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庭前证据调查准备工作依托庭前会议展开,运用证据展示与梳理、争点整理等方式以便预先对庭审各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通过证据展示了解全案证据,通过梳理证据析出控辩争议焦点,从而确定法庭调查的重点,保证庭审集中、连贯进行,提高效率并保证质量,对庭审实质化改革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证据展示系证据调查准备工作的基础,控辩双方需全面、及时展示证据;证据梳理是证据调查准备的核心工作,法官重在听取意见并梳理证据,进而区分争议证据与无争议证据;争点整理则是庭前证据调查准备之落脚点,法官通过归纳案件的证据争点与事实争点,方能确定庭审中需重点审查判断的争议事项,确保庭审调查牢牢围绕案件争点、焦点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批复》和《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促进了法律正义理念的树立,体现了我国开始强调程序公正的立法趋势,但是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只有综合考量整个诉讼机制,制定出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才能切实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行为保全制度作为民事诉讼中重要的保障制度,其救济功能不可小觑,直接关系到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程度。文章主要从内容和程序两方面对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在我国的构建提出了论述。首先对行为保全制度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其后在内容方面,以大陆法系国家对假处分制度的内容划分为基础,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论述了我国行为保全制度应包含的内容;在程序方面,主要通过与我国民事诉讼中财产保全制度对照,从管辖、程序的引起及审理程序方面分析了我国行为保全制度所应采取的程序。  相似文献   

12.
价值观念与交换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换的制度原因是所有权的稀少性与排他性;交换的制度安排是价格、等价交换原则与价值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交换的基本制度安排是为财产建立排他性的所有权.公有制财产不可能人人有份.要把传统的人人有份的丰裕性公有制财产所有权转变为排他性的稀少性公有制财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13.
冯茹 《金卡工程》2010,14(1):105-105
一、问题的提出现代民事诉讼制度逐渐暴露出了难以克服的诸多弊端,如诉讼迟延、法律职业工作者人数跟不上实践需要、诉讼费用高昂,致使纠纷即使被诉至法院,也往往到不了审判程序便告解,而其解决手段主要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传统方法---调解。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在何一法系、何一  相似文献   

14.
由于缺乏《刑事诉讼法》之上的依据,我国司法实践当中的证据开示协议很难约束辩护方;辩护律师和当事人之间的交流,不是证据而是关于证据形成的主观意见,原则上不能作为证据开示的对象;在没有辩护律师的案件当中,属于法定开示范围内的控方证据材料,应当由检察机关制作证据目录、并附主要证据的复印件或者内容及证明目的说明,于起诉时一并移送法院;由法院向被告人送达起诉书时一并送达被告人。证据开示制度和阅卷制度能够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5.
刘文传 《金卡工程》2009,13(9):76-76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民事司法实践中对举证责任转移制度存在的误区,法官和当事人应当明确举证责任转移与"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关系和互补性,明确举证责任转移与举证责任倒置的界限,审判实践中法官要正确履行在举证责任转移时的阐明义务.  相似文献   

16.
董珊珊 《金卡工程》2010,14(4):99-99
证人出庭作证率低是我国司法实践一道难题。证人制度是我国诉讼法中几近废止的一个制度。完善证人制度十分紧迫。就法律上来说,完善有关证人制度的立法与司法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张玮玮 《金卡工程》2010,14(8):80-81
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审判制度进行了改革,吸取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合理因素,在"控辩式模式"之下,继续沿用原有的以阅卷权的方式来进行审前证据信息披露,已不能适应刑事诉讼中对实质公正和诉讼效率的追求。2008年新《律师法》的实施更是扩大了公诉机关庭前的证据开示范围,却并没有规定辩护律师的证据开示义务,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于需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本文仅就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构建中几个存在争议较多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自己的想法,以供参照。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靖波 《金卡工程》2010,14(2):87-88
我国《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都对诉讼中的证据制度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例如证据的分类、证据的取得与排除、举证责任的分配方式、证据的证明力等。在一系列的证据制度中,证人制度长期困扰着我国的司法审判。司法实践中,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形式诉讼,证人作证难、证人出庭难、证人出庭如实作证更是难上加难,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制度设计的缺失、证人观念的淡薄、传统文化的影响等。在很多案件的审理中,当事人能够提供的证据只有证人证言,那么如何在审理的过程中去判断与运用证人证言,如何在实践中采信证人证言以及达到当事人之间利益的平衡,从而实现法律的公平公正理念,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证人出庭制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研究,以求能够为实践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
吕品 《金卡工程》2010,14(7):216-217
由于受"重刑轻民"传统法制思想的影响,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设计存在较大缺陷及不合理之处,与现代司法理念相冲突,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局限性,不利于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有必要适时地对这一程序制度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