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梨树县双河乡三道岗子村村民、今年60岁的东北“故事王”王海洪,几十年来播讲和创作了近千篇故事。王海洪讲的故事生动、精彩,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他担任村长期间,村民闹纠纷,他轻易不批评他们,也不说大道理,而是给他们讲故事。有一次,村里一老一少两户人家为争地垄而闹矛盾,谁也劝不了。王海洪说,先听我讲个故事,听完了再来分地垄。很早以前,有一个姓张的财主去世时,给两个儿子留下了千顷地和万贯家财,弟兄两人过不到一起,只好分家,钱财是二一添作五,惟这千顷地差个地垄分不开。经多少人说合也分不明白,只好去官…  相似文献   

2.
信任     
信任房茂尹我被选为村会计的事,像鸟儿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全村。一时间我竟成了全村的头号新闻人物。不是吗?全村近千口人的经济大权意掌握在一个18岁毛孩子之手。信任者有之,担心者更有之。最担心的要数老支书,他惟恐我年龄小,原则性不强。再就是不了解我的村民...  相似文献   

3.
情寄桃花潭     
正皖南有泾县,泾县有个桃花潭。不知为什么,第一次来到桃花潭,竟会溢出一种熟悉的感觉,似乎我曾经到过这里,是现实还是梦里,我自己也闹不清楚了。我最早知道桃花潭是因为李白,最早知道李白是因为《赠汪伦》——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作,一位浪漫诗人与古代县令的故事始终镌刻在心里,一直挥之不去。每每诵之,脑海里总会浮现汪伦率乡民与李白依依惜别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捕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捕鱼的方法。而玉林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周静华却是一位职业的授"渔"者,她的"渔"技让很多人受益,下面是她的故事。乡野丫头当上"渔总管"1985年,周静华出生在来宾市武宣县桐岭镇人和村。小时候,"贫穷"成为她对农村生活最深刻的印象,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态。为了跳出农门,  相似文献   

5.
我读过一点改革历史的书,深感改革之不易。改革之不易不在于计划经济留下的遗产太过沉重,也不在于有许多未曾料到的新问题要解决,而在于总有人在打横炮,干扰改革进程。而且,他们打着神圣的旗号,总能迷惑一部分人,这就增加了本不该有的阻力。  相似文献   

6.
人面桃花     
《浙江林业》2010,(4):44-44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崔护写的《题都城南庄》流传甚广,至今仍有不少人能朗朗吟诵。然而知诗者并非尽知这首诗中还隐藏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中饱含着才子佳人的纯真之情,人们称之为“桃花缘”,也称“桃花运”。  相似文献   

7.
看过一篇网文,叫“都市白领过的禽兽生活”,看着文章作者对白领生活的“痛心疾首”状,估计此仁兄肯定曾经“倍受摧残”。不过话说回采.现在的白领生活节奏之快.确实让人瞠目。就拿早餐这事儿来说吧,据调查现在白领中不吃早餐的人数竟占到60%之多,理由竟是:“早上要早起赶去上班,没时间,习惯了。”  相似文献   

8.
试论苏南模式的完善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模式在国内外都很著名,在当前改革深化、经济转型而市场竞争变得空前激烈的新情况下,苏南模式何去何从引发了不少争论。提出要反思者有之,提出要扬弃者有之,提出要改造者有之。我认为,提出这些意见,其动机是积极的。其实,不只是苏南模式,包括温州模式、珠江模...  相似文献   

9.
现在我们很多地方提出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实际上这是对农民的歧视.在一些人眼中,认为现代化的设施农村就不该有,有了就不是农村;认为只有城里人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而农民的生活无论怎么提高都不是好的生活方式,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就是要以城里人的生活为标准,否则他们的生活就不如人。  相似文献   

10.
贴纸照相店     
《致富之友》2005,(12):28-28
与普通照相区别的是.贴纸照相具有独特的电子相册功能,顾客拍照后可制做精美的电子相册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少贴纸照相店都出现过“爆棚”场面:持币排队者有之;每天必到者有之;结伴同行者有之;一次消费达数百元者亦有之。贴纸照相店功能不断扩充,数月可回收全部成本。  相似文献   

11.
采访那天,天空下起了雨,让夏日的北京在无声中有了丝丝的清凉。正如李易祥给我的感觉,平静中透着宁和坦然之气。在影视圈小有名气的他,没有那种名人的浮躁与凸显的自我。不多的话语中却透露着一个奉行素食食尚者对生活的感悟和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公私之说     
公者,国家、集体之称;私者,家庭、个人之谓。公私对应,相互依存。   每个人都生活在公私交织的矛盾体系中,本来泾渭分明的公私关系,因其私利观念的变形错位,演绎出一幕幕损公肥私、假公济私、挖公补私、借公行私之闹剧。损公利私者有之,轻公重私者有之,舍公取私者也有之……如此种种公私观念不清、敛财行为不廉、从业思想不正、敬业精神不强等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无疑对事业、家庭都是有百害而无益   俗话说“锅里有碗里才有”,“大河有水小河才满”,每个人只有勤奋工作,把“公”的基础夯实培厚,合理合法的“私”才有生存…  相似文献   

13.
我爱我家     
我爱我家贾永红我讲述的是我自己的故事,由是我对信用社的一片赤诚之情。每次回家,妻子常在我面前说:“你这个人把家没有当回家。把心全部给了信用社”,我没有反驳,因为回家的次数的确太少了,着实对不起我的家。记得有一次,3岁的儿子让我训了一顿,当时儿子很委屈...  相似文献   

14.
《农场经济管理》2013,(10):64-64
<正>谦虚的根本是"不争",不争的结果是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李聃先生对"不争之德"的评价之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有人说一部《老子道德经》就是一部散文诗,这一章充分反映了这个特点。他老人家用两组排比句,说了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没有人再干那种因噎废食的蠢事了。然而,在发扬民主,采纳意见时,因人废言的事却并不少见,有的领导对于群众的意见,不是先看正确与否,而是先看出于谁口,如果是出于这几类人之口,那是断不会采纳的,甚至要封你的口。一是所谓的“刺头”,这种人不讲话则已,一讲话就戳领导的肺管子。于是乎,你的意见再好,也不能采纳,甚至还要拐弯抹角地给你点颜色看看。二是一些“小人物”,不以自己位卑,竟然在领导面前摆见解,论是非,怎不引起领导的反感:“入社两天半懂个啥,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长,还不如你?。”不理睬…  相似文献   

16.
诗人艾青曾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是啊,我们赖以生存的是一块物产丰饶、幅员辽阔的土地,千百年来,这块土地上演绎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创造了多少超乎想象的奇迹,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之挥洒热血和青春。这块土地也曾有过内忧外患,有多少次走到了崩溃瓦解的边缘,但是每一次,她都风凰涅槃般地获得了新生,为什么?因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是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这是一个慈悲、忠义、良知、侧隐、重义的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和传统里蕴育了一个民族的修养、尊严和抵御外侮抗御灾害的力量,蕴育了一个民族修齐治平、安邦富国的殷切理想。这就是中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反腐倡廉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一大批腐败分子纷纷落马,得到了应有的惩处。某些贪心难抑者慑于法律的威严,对于厚礼重金之类不敢染指,却对烟酒礼品吃喝宴请等小恩小惠来者不拒,并自以为这算不了什么。诚然,人没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偶尔方便时吃顿饭喝杯酒,也并非不可。可就有钻营之徒借机拉拢腐蚀,久而久之,意志不坚的人往往不知不觉地被拉入泥潭而不能自拔,只能任人摆布,直至出卖权力出卖灵魂而惶惶不可终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量变产生质变。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仍然经常有人将这些浅显的道理抛…  相似文献   

18.
<正>柜台有各种各样的。银行柜台亮堂、干练、专业,体现的是银行的形象与触感。每家银行的柜台后面,都有一些或悲或喜的故事。在农业发展银行,有些故事是独特的。柜台之宁静遍观银行业,恐怕没有比农业发展银行的柜台更安静的了。我曾到过上百家县支行的营业机构,走入大厅,通常映入眼帘  相似文献   

19.
布衣 《中国改革》2004,(12):61-62
我住的城市有很多民工,他们绝大部分是从这座城市的边缘乡下来到都市的,为的是挣钱糊口养家。他们为城市的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他们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人。长期以来,他们都受着大部分城里人的歧视,当然,也有人关心他们,但大都是出于形式或某种程度的需要。没有人真正关心过他们的公民权利,更没有人关心他们的生活,可能大家都忘记了,他们都是农民,是占这个国家80%人口的群体,是这个国家建国的基础,也是这个国家的柱石。我所在的这座城市大概有200万民工,他们承担着这座城市90%以上的体力活。有一种在民工在本地称为…  相似文献   

20.
登湖山     
登山是要体魄的,但同样也是需要有情趣。朋友垂约要到大湖山去采风,这给我沉闷的思绪注了一针兴奋剂,我满口应承了下来,因为湖山就是常山的母亲山,而在全省以“山”命名的县市里,“常山”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大山与之对应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常山人,谁能没有桑梓的文化情结,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拜望自己的母亲山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