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从成本加成率角度分析企业获取创新垄断租金的微观机制,一方面,产品创新通过增加市场份额降低产品需求弹性,企业可以索要更高的加成率,即"市场份额效应";另一方面,产品创新带来的生产率提升促使企业边际成本降低,进而提升加成率,即"成本效应"。我们理论分析了"市场份额效应",并在成本加成率和生产率估计模型中考虑"成本效应",将企业创新纳入其生产率动态过程。利用2001-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研究验证了以下理论预期:产品创新通过增加市场份额显著提升了企业成本加成率,与此同时,产品创新也通过降低边际成本显著提升成本加成率,但"成本效应"弱于"市场份额效应"。考虑创新的自选择、测量误差和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仍然稳健。  相似文献   

2.
倪红福  冀承 《改革》2021,(11):82-94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反垄断政策的演变历程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同频共振,不断进行着有益的尝试与调整.近年来互联网平台经济迅猛发展,但其较强的网络效应、规模效应以及赢者通吃、双边市场、跨界竞争等内在特性对中国市场竞争秩序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以平台反垄断政策的创新系统回应了平台垄断挑战,以大型平台企业作为规制对象接连发起了多个反垄断调查和诉讼案件,平台垄断从野蛮无序进入规范健康的新时期.展望中国反垄断政策的发展趋势,预期未来平台反垄断会趋于监管常态化、法治化和精细化,立法现代化、修法快速化,执法成熟化,国际合作和交流扩大化.针对数字经济时代平台反垄断政策面临的新难题与新挑战,中国应从监管机构、互联网平台、第三方主体等层面着力,以强化平台反垄断规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了一个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竞争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引入产品竞争市场上的转换成本阐述了在内资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情况下,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挤出效应发生的微观机制。文章指出国内融资体系在资金配置结构上的失衡是造成内资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主要原因,因此疏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从而提高内资企业竞争力是减小挤出效应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发行期限呈现快速长期化趋势,为探究地方政府债务长期化对实体企业部门的影响,本文借助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期限结构变动对实体企业部门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的长期化会对实体企业部门的债务融资产生期限挤出效应,地方政府债务的长期化会促使企业部门债务融资期限趋向于短期,且偏短期的债务期限结构将进一步抑制企业的研发投入,从而从“地方政府债务长期化→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受到挤出效应→企业研发投入决策发生调整”的渠道揭示了地方政府债务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跳出了现有文献大多基于规模挤出效应考察地方政府债务对实体企业部门影响的局限,拓展了地方政府债务挤出效应方面的相关研究,也为有关部门合理设计地方政府债务期限结构提供了新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5.
从佳佳 《中国经贸》2010,(16):75-76
近年区域品牌产品质量丑闻频发,产品市场不断“柠檬化”。本文探讨了区域品牌柠檬化的机理,认为在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无法有效辨别高质量和低质量产品的情况下,价格无法对高质量产品企业发挥激励机制,从而导致高质量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降低,最终形成区域产品的“柠檬市场”。在对照区域品牌的成功案例“浏阳花炮”的治理方略之后,本文提出了区域品牌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数字平台从平台模式向平台生态进化,加速全产业链供应链的价值协同和价值共创,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提供了新动能。平台生态的形成和演化创造了平台生态价值。平台生态具有双边市场效应、网络效应、价值乘数效应等,有利于促进平台生态价值提升、协同共创和跨界创新,实现平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创与价值共享。实践中,平台生态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了新业态新模式、丰富了数字消费场景。平台控制力的强化又会诱发平台的垄断倾向,因此引导平台生态良性、向善发展需要构建具有复杂适应性的治理机制,通过私权自治和公权干预两条进路,推进平台生态更好地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7.
田静 《科技和产业》2013,(10):166-169
阐述了汽车平台的定义,国内主流汽车企业平台战略的实施、基于平台的产品开发情况,以及汽车平台的发展趋势——模块化。平台战略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研发周期,最大程度的实现平台通用化,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研发成本与生产成本。学习、研究汽车平台及发展趋势对汽车产品的开发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产业政策作为我国政府干预市场的一种手段,受其影响,企业偏向做大而非做强。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文章以生产率作为高质量成长指标,以产能过剩作为低质量成长指标,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对企业成长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扶持了企业低质量成长并抑制了企业的高质量成长,且这种"扶低抑高"的效应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而要素市场扭曲有助于加剧产业政策的扭曲效应。  相似文献   

9.
祁琪 《中国经贸》2023,(16):37-39
新零售业是线上与线下实体消费体验互补中形成的全新营销业态,具备全渠道、数字化、实时化等各类特征,企业借助信息平台虽然可以快速传播自身品牌,提升自身效益、扩大营销范围,但是线上销售市场环境复杂,极易造成品牌文化被同化,进而导致品牌魅力丧失、用户口碑降低,降低用户吸引力。因此,在新零售模式下,零售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必须要分析自身定位、用户需求以及自身特征,构建适合自己灵活、迅速的口碑营销策略,不断提升品牌吸引力,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电商平台为例,构建平台商户排序模型,考察互联网平台企业“二选一”策略性行为对平台中市场竞争的影响,探索互联网平台企业向平台中市场植入二选一协议的实施机理,分析二选一策略性行为的福利效应;并借助国内某大型电商平台的产业实践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平台企业借助平台内外部设计,识别能够高效率获取消费者注意力的平台商户,进而要求其签订二选一协议,从而控制平台商户特别是头部商户的多归属行为,预防高效率平台商户流失。其中,平台内在设计直接影响互联网平台企业实施二选一策略性行为;平台外在设计通过匹配平台内在设计,间接影响互联网平台企业实施二选一策略性行为。  相似文献   

11.
白俊  刘园园  邱善运 《南方经济》2019,38(11):53-71
股价信息含量作为资本定价效率的重要体现,其对于抑制"脱实向虚"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起着关键作用。文章着眼于我国企业大量配置金融资产这一现实,探究了其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基于2007-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金融资产具有"盈余管理"功能,管理层可能出于"盈余管理"动机配置金融资产,恶化公司信息环境,最终降低了股价信息含量。具体而言,企业通过操纵金融资产确认类别、公允价值估值及终止确认等方式达到盈余管理目的。当公司盈余管理动机较为强烈时,金融资产对股价信息含量的降低作用更加明显。完善的法律体制及有效的内部治理有助于缓解两者之间的负向关系。文章结论为我国企业持有金融资产提供了新解释,揭示了"脱实向虚"作用于实体经济的路径,同时丰富了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为推动我国会计准则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规制的特异性及改革动力塑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自然垄断规制并非出于克服分散竞争的低效率,而是作为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解决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导致的资本约束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政府放松对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规制,则是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形下,为保证自然垄断行业投入而采取的被动措施。当前,在市场范围扩大和技术革新加速导致自然垄断行业特性削弱的情形下,规制改革却不能向市场延伸,原因在于监管者同垄断企业结成了利益同盟,共同抵制改革的深化。今后深化自然垄断规制改革应从重塑政企关系入手,割裂监管部门和自然垄断企业之间的利益纽带,使监管者能真正站在社会大众的利益立场上行使权力,从而平衡在位企业和潜在进入者的博弈力量。  相似文献   

13.
才让吉 《特区经济》2010,(7):204-205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日益复杂化,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的同时对人们的生存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的经济活动主体---企业,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由于其"经济人"的天性,在市场竞争中,往往驱使其为追逐利润而沦丧商业道德,致使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频发。这不仅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存续,严重影响了地方行业经济的发展,扰乱了经济秩序,又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本文通过对乳业食品安全事件成因的深入分析,结合青海乳业经济现状,从经济法的角度提出完善青海省乳业经济发展的建言,以促进青海省乳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经济下,厂商不断探索产品定价问题,考虑共享经济中典型因素:会员制,消费者寻求多样化购买和厌恶拥塞等。建立了两期非合作动态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厂商在第一期竞争时平分市场,期望总收益与会员价格相关。证明了厂商第二期存在三度价格歧视均衡定价,定价与多样化购买因子相关。研究表明: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根据消费者历史数据,细分消费者市场,获得更高收益;同时企业需要丰富产品线,促进消费者寻求多样化购买,同时应制定合理会员价格。  相似文献   

15.
李献刚 《特区经济》2013,(11):143-148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制造业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方面,面临着巨大的价格波动风险。制造业企业如何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来规避价格风险,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上市的制造业企业展开抽样调查,了解我国上市的制造业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强化期货知识培训、丰富期货品种、加强期货市场创新、降低交易成本等方式,提高企业参与套保的积极性,发挥期货市场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6.
代文静  李谦 《科技和产业》2022,22(12):199-204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审慎开放,中国金融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实体经济则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增速放缓,实体企业基于“蓄水池”效应和“投资替代”效应而不断扩大金融投资,使得企业金融化现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系统研究内外部治理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作用有利于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将其金融资产占比连续3年及以上增加界定为金融化,从内外部治理视角探究其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最终发现,内部控制质量对实体企业金融化有抑制作用,并且法制水平增强了内部控制质量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最后提出抑制企业金融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国庆  温文  杨爱兴  许锦  崔博 《科技和产业》2019,19(12):155-159
电力体制改革中提出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改革举措有助于管输企业降低管输用电价格。梳理了目前管输企业用电直接交易现状,分析了制约管输企业用电直接交易的4个主要因素:直接交易准入标准不明确,合同管理尚不成熟,独立输配电价尚未形成,站场较为分散导致用电较为分散。基于此,提出了6项应对措施和建议:加强政策研究;积极与政府主管部门、电力公司、发电企业沟通;与优质发电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谈判策略;建立直接交易合同管理制度;注重风险防控。为管输企业参与直接购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电力体制改革中提出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改革举措有助于管输企业降低管输用电价格。梳理了目前管输企业用电直接交易现状,分析了制约管输企业用电直接交易的4个主要因素:直接交易准入标准不明确,合同管理尚不成熟,独立输配电价尚未形成, 站场较为分散导致用电较为分散。基于此,提出了6项应对措施和建议:加强政策研究;积极与政府主管部门、电力公司、发电企业沟通;与优质发电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谈判策略;建立直接交易合同管理制度;注重风险防控。为管输企业参与直接购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online markets from a competition theory perspective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competition policy. Three important Internet markets are analyzed in more detail: search engines, online auction platforms, and social networks. Given the high level of market concentr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on over time, we use our theoretical insights to examine whether (a) leading Internet platforms have non-temporary market power and, based on this analysis, (b) whether any specific market regulation beyond general competition law rules is warranted in these three online markets.  相似文献   

20.
鲁诗琪 《科技和产业》2023,23(19):75-79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采用股权再融资作为外部融资渠道,其经济后果备受关注。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视角,以2011—2021年中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股权再融资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股权再融资行为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后发现,企业技术创新在股权再融资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