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考察了证券分析师现金流预测行为对盈余预测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没有现金流预测的公司,有预测的公司其盈余预测质量更高;现金流预测的次数越多,盈余预测质量越高;以上关系在盈余波动大、经营活动现金流波动大的公司更加明显。这说明我国分析师提供现金流预测信息的确有用,能够帮助分析师改善其盈余预测质量。文章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能够帮助投资者了解分析师现金流预测对盈余预测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证券分析师报告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以互联网金融为典型代表的互联网+模式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引发了证券行业的普遍关注,改变了证券行业的运行方式,凸显了证券分析师股评的价值。本文选用互联网上证券分析师的股票推荐信息,采用日历研究法、结合市场不同态势对股票价格波动率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究分析互联网股评信息对证券市场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个股股评数量显著抑制个股波动率的变动幅度,对于证券行业风险监测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上市公司的百度新闻报道条数作为新闻报道指标,选择中国A股市场1776家股票作为研究对象,以2004-2012年为样本区间,实证检验上市公司新闻报道对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分歧的作用及其影响机理,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新闻报道与分析师预测分歧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支持新闻报道本身含有大量"噪声"成分的解释,而不支持分析师"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差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信号传递理论探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企业决策者和分析师的动态博弈,并通过实证检验揭示分析师预测是否会促进企业创新。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预测覆盖率的提高和数量的增加能为企业带来信息效应,从而缓解融资约束并促进企业创新;但分析师预测对每股收益的关注会对企业形成压力效应,引起企业管理层短视,从而抑制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实地调研频率增加会增强分析师预测报告的信息效应并削弱压力效应。本文的结论为分析师改进预测报告、消弭资本市场动态博弈中的信息不对称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标的证券确定和调整视角,利用沪市首批参与融资融券业务的50只股票的相关数据,采用事件分析法,文章实证研究了融资融券对股价的波动影响。研究结论发现:融资融券具有平抑股价,稳定市场作用。最后文章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胡锫  王耀文 《科技和产业》2011,11(8):125-130
以国内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报告为对象,以2007年—2009年间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采用回归等方法对分析师预测市场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分析师队伍整体实力仍然欠缺,而且良莠不齐;分析师的短期预测行为较为有效,而且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的相关性较强,但长期预测的准确度则有待考虑;分析师对于预测行为已经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但效果不明显,主要是针对前两次的盈利调整对于提高预测准确度没有很大帮助,预测准确性最高的普遍集中在年内最后一季度对该年度的评价分析。实证结果为我国投资者正确使用分析师预测报告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师与股票价格同步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涛  张璇 《山东经济》2011,27(1):99-106
本文利用中国A-股市场2004-2007年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通过分析股票价格和市场指数同步性与跟踪分析师人数的关系,在通过工具变量法和固定效应控制了内生性基础上,发现股票收益同步性与分析师人数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说明我国股票分析师提供的信息主要是泛市场的宏观信息而不是公司的基本面信息。该研究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证券市场的发展有赖于分析师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和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卖空机制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本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对A+H股公司的A股和H股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在模型中加入时间虚拟变量,考察金融危机前后不同时期卖空对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所划分的不同时期里卖空机制对价格波动的影响是不同的.在金融危机发生前,卖空机制能有效抑制价格波动;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时,卖空机制会加剧价格波动;而在金融危机得到缓解时,卖空机制对价格波动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多时点差分模型,研究发现当国有企业聘用的总经理或财务总监为职业经理人时,分析师对该企业预测的偏误和分歧度均显著更低,即职业经理人能改善企业的信息环境。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职业经理人通过提高国有企业与外部信息中介沟通效率和内部控制质量这两方面提高了分析师预测准确性。横截面差异分析表明:无论是中央企业还是地方国企,职业经理人均能够对分析师预测产生影响,但是职业经理人能够提高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现象在基金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省份或者成立时间较早的样本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国有企业聘任职业经理人的经济后果领域的研究,还能够帮助政府更好地推进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这一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鄂嫚迪  卢昌崇 《南方经济》2017,36(3):106-120
文章利用2003年-2012年A股非金融国有上市公司高管的变更数据,分别考察证券分析师预测误差以及同行相对绩效对我国国企高管晋升、平调与降职变更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分析师预测误差作为来自资本市场的社会监督机制,对我国国企高管的平调与降职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企业绩效高于分析师预测绩效越多,国企高管降职和平调的概率越小,反之亦然。且与较低的同行相对绩效相比,同行相对绩效较高时,证券分析师预测误差对高管降职的负相关关系越强。以上结果在稳健性检验中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11.
白俊  刘园园  邱善运 《南方经济》2019,38(11):53-71
股价信息含量作为资本定价效率的重要体现,其对于抑制"脱实向虚"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起着关键作用。文章着眼于我国企业大量配置金融资产这一现实,探究了其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基于2007-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金融资产具有"盈余管理"功能,管理层可能出于"盈余管理"动机配置金融资产,恶化公司信息环境,最终降低了股价信息含量。具体而言,企业通过操纵金融资产确认类别、公允价值估值及终止确认等方式达到盈余管理目的。当公司盈余管理动机较为强烈时,金融资产对股价信息含量的降低作用更加明显。完善的法律体制及有效的内部治理有助于缓解两者之间的负向关系。文章结论为我国企业持有金融资产提供了新解释,揭示了"脱实向虚"作用于实体经济的路径,同时丰富了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为推动我国会计准则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益明 《南方经济》2011,29(12):26-40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方法,根据2001至2009年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数据计算了产品市场势力与股票价格信息含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产品市场势力、公司治理与股票价格信息含量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表明,产品市场势力与合理的公司治理安排能够提高股票价格信息含量。但是在提高股票价格信息含量方面,产品市场势力与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表现出了一定的替代或互补关系。另外,产品市场的改革应当顾及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假定市场上仅存在散户和机构,且他们之间存在过度自信的差异和对多期私有信息注意力分配方式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投资者结构和股价波动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投资者结构的长期均衡问题。研究表明,当两种差异同时存在时,第一,市场上现有的投资者结构决定了散户或机构比例的上升是否增加股价波动。如果市场是散户主导的,那么散户比例的上升将加剧股价波动;如果市场是机构主导的,那么在特定情形下,机构比例的上升将加剧股价波动。第二,散户在长期均衡时不仅不会彻底消失,甚至会在特定情形下完全占据市场。  相似文献   

14.
田利辉  王可第 《南方经济》2019,38(11):34-52
鉴于信息不对称程度、制度实施成本和心理文化差异,文章提出"监管距离"假说,认为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距离远近可以影响监管效果。实证分析中国沪深上市公司数据,文章从非对称风险视角出发,研讨了上市公司注册地距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的地理距离对公司层面的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我们发现,监管机构与上市公司总部的地理距离越远,该上市公司股价的崩盘风险越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如果开通高铁或者上市公司所在地社会信任水平足够高,那么监管距离和崩盘风险的正相关关系是不显著的;如果监管负担严重或政府效率低下,那么监管距离和崩盘风险之间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文章认为,地理距离具有监管信息效应、监管威慑效应和监管执行效应,能够影响股价崩盘风险。也就是说,"山高皇帝远"可以改变上市公司行为,提高金融监管效率不应忽视非正式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MBO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值,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企业管理层历史贡献的合理补偿,这也是对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的承认,是按要素分配原则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的月度时间序列样本,构建了经典的多元回归模型,对"大小非"解禁与股价走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阶段实证研究。计量结果表明,国内国际经济形势、货币政策以及预期等因素才是影响我国股价走势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而"大小非"解禁对股价走势的影响程度则要受到我国股市所处行情阶段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涨跌停机制的绩效:上海股市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直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证券市场实施涨跌停机制的效果存在争议.本文以改进了的Kim和Rhee(1997)的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上海股市的个股价格资料,从波动率溢出假设、延迟价格发现假设和交易干涉假设三个方面对上海股市涨跌停机制的绩效进行实证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的涨跌停机制是缺乏效率的.文章的最后提出了放宽价格限制幅度和采取不对称的涨跌停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时-频域动态视角采用小波分析模型,文章结合高频序列和低频数据在同一框架内研究总量货币政策、结构性信贷政策和房价波动三者之间不同时期的动态影响关系,并进一步甄别供需调控对房价的异质性影响。实证发现,作为房价调控的手段,结构性信贷要优于总量货币政策,而结构性信贷的影响机制是,中期时供给端调控存在非对称性,长期和超长期需求端优于供给端调控,这表明需求结构性信贷政策+总量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更佳。因此,应用价值体现在遏制房价的过程中,政府应该让"大水漫灌"式的总量货币政策用于"事前预防",而让"精准滴灌"式的结构性信贷政策用于"事后控制",在不同的时-频域中以前者为辅后者为主交替或协调使用,以此防止房地产市场泡沫累积而爆发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