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但实践的泛化造成生态旅游发展陷入困境,生态旅游形象受损。如何利用国家公园建设契机塑造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品牌,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在梳理中外生态旅游实践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基于文化观念、生态资源与实践环境等差异,中国国家公园开展生态旅游需立足国情,建议重点从5个方面探索本土化路径:一是明确开展生态旅游的现实目标是生态资源的安全,价值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是明晰生态旅游的内涵与外延,以此严格界定生态旅游实践内容与形式;三是重点从良性互动的社区参与和科学的自然解说系统两个方面,加强生态旅游科学实践,重塑生态旅游形象;四是利用研学旅行和自然教育等生态产品消费契机,提升公众生态文明素养;五是加强生态旅游制度建设,推动国家公园成为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国土空间保护利用、美丽中国等重点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的重要载体。本文对生态旅游发展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迈向可持续发展目标下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研究认为:生态旅游对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实现具有多维促进作用,大众生态旅游在现代化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和生态文明的中国话语体系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当代中国生态旅游发展具有与以往国外后工业化时期生态旅游完全不同的时代特点,外部环境和关联要素正在不断促使生态旅游发展寻求新的发展路径。自然生态、地域功能、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共同勾画出当代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图景,未来研究需要建立以资源环境容量为底线、以生态游憩机会图谱和时空匹配为规律、以空间治理和现代化管控为提升、以强约束低损耗的政策和技术标准为配套的四位一体发展体系,从而为中国实现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多元目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理念在促进自然保护地生态资源科学保护与利用、协调自然保护地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新保护地体系建设背景下自然保护地利用方式亦亟待优化创新。本文以中国知网1996年以来国内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数据基础,借助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功能和系统综述方法,对筛选出的546篇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归纳出阶段特征、研究热点和主要内容,从内涵及原则、规划设计、功能分区、经营管理、社区参与5个视角对国内生态旅游理念下的自然保护地利用模式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从研究尺度、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对国内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深化国内相关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谭颖 《西部旅游》2022,(18):23-25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生态旅游行业面临新的市场形势。由于生态文明研究对于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我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对生态旅游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研究与说明,对生态旅游对象、类型的划分,以及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做出了明确的阐释。无论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的生态景区,还是融合了文化经济因素的旅游区域,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因此,生态旅游在规划旅游类别、创新旅游形式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由于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生态旅游的开发层次和文化内涵有了新的思考。基于此,文章对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深化对旅游文化产业的理解和认识,促进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山地型生态旅游地黄山风景区为案例开展实践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首先摸清了黄山风景区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地貌、气候、水体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2)梳理了黄山风景区在生态旅游者、资源、企业与环境等方面采取的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的措施,包括确定合理的景区承载量、封闭轮休精华景点、规范保护古树名木、有效防控松材线虫灾害、严防森林火灾、生态旅游企业改革和科学治理“三废”等;(3)论述了黄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发展所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其效益具有时间和空间的溢出性,对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黄山风景区是生态旅游发展的范例地,其区域发展、法规标准和多主体参与等一系列生态旅游保护与利用实践为国内外风景名胜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CNKI数据库的核心期刊、CSSCI和CSCD收录的1992年至2019年间1 019篇森林旅游相关的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森林旅游研究以4个阶段呈"实践研究-理论研究-实践理论相结合"的逻辑态势,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导、有效结合定性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内容随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导向不断演进,注重融入森林旅游文化元素,发挥森林旅游的康养功能,注重森林旅游的优质发展,其核心内容主要集中于森林旅游内涵、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市场、利益相关者、旅游影响与评估、效率与空间结构特征6个方面。未来的研究重点可以森林旅游者需求为导向,注重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及旅游流研究,重视森林旅游的康养功能、研学功能、科普功能及森林生态文化教育功能,注重宏观与微观层面、定性与定量综合实证分析等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2009年1月1日,伴随着三亚的徐徐海风,"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隆重启幕",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成为今年旅游的新时尚。这是继199"9中国生态环境游"后第二次启动以生态为主题的旅游年活动,在这10年中,我国在多个层面对生态旅游的本土化做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已从起步阶段日臻成熟,为生态旅游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我国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生态与旅游的现实矛盾引发了广泛社会关注,但基于社会与政治发展层面深度有效的学术解释缺乏。缘起于结构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生态学,将社会-生态过程与政治的尺度交互作为分析对象,为生态问题提供了更加平衡与综合的理论研究进路。文章利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论深度考察了政治生态学以及相关的旅游文献,从当代现实、理论缘起、理论发展、旅游参与以及本土议题展开论述,重点分析了国际旅游政治生态学研究思想的3个重要进展趋势:保护地旅游与资源管理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生态旅游话语意识的后结构主义批判研究、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正义的实践行动研究。进一步,文章借助政治生态学的理论视角反思了我国生态与旅游发展的历史成就与现实问题,并结合二十大报告的政策理路探讨了本土旅游政治生态学研究的相关议题:关注保护地旅游历史过程的政治经济学、关注保护地社区资源利用与可持续生计的微观政治过程以及关注“两山论”的辩证性与生态发展的现实差距等。文章希冀通过政治生态学的引入,引导中国旅游研究转向生态-旅游人...  相似文献   

9.
书讯     
《浙江现象旅游创新系列丛书——产业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探索》本书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从发展生态产业、繁荣循环经济、构建和谐  相似文献   

10.
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体制下的具体实践,其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文章结合相关资料,从生态环境修复、当地居民参与度、旅游产业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三江源国家公园所取得的生态旅游发展成效,并概括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外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邓冰  吴必虎 《旅游学刊》2006,21(4):84-88
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community-based ecotourism,CBET)是国外生态旅游研究的一个新趋势,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定深度的探索,而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外对CBET的研究主要包括可行性分析、内容和发展模式、利益相关者、市场研究、评估等方面.针对目前国内生态旅游概念泛化的现象,笔者建议引入国外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以促进我国生态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e credibility of contemporary ecotourism is threatened by the global dominance of a model that minimally fulfils the three core criteria – nature-based attractions, learning opportunities, ecological and sociocultural sustainability – that characterise this sector. A more rigorous ‘comprehensive’ model is better capable of fulfilling ecotourism’s potential to achieve sustainable outcomes, but only if this model embraces both the hard and soft dimensions of the sector. Based on the latter premise and informed by the principles of complexity, knowledge sharing and interdisciplinarity, we propose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protected areas ‘ecotouriums’ that is designed to stimulate positive socioeconomic change within local communities and maintain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health of protected areas. Cornerstone themes that enable the ecotourium concept ar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ecological health,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partnerships.  相似文献   

13.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有效协调自然保护地保护与开发的功能定位是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改善民生”三效合一目标的难点与重点。本文围绕如何有效发挥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这一问题框架,系统分析中国自然保护地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旅游发展与文化要素表征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因素,通过政策梳理、学理辨析、国内外对比等研究方法提出以上三方面问题的破题策略。本文认为要建设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需要运用“可接受的改变极限”思想开展红线划定与管控,因地制策、因时制宜、持续监测;需要加大游憩机会谱的研究及应用实践,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相得益彰;需要重视自然保护地内文化景观的提炼识别及其表征、传播,重视国家公园文化认同意义表达。  相似文献   

14.
以CNKI中国知网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科学计量工具深入分析了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研究的多维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研究作者合作结构松散,尚未形成紧密的学术研究合作机构与团队;研究知识演进可划分为经验借鉴萌芽(1982~2006年),初步探索成长(2007~2013年)以及深入试点发展(2014年至今)等3个阶段;研究主题富有国家政策导向性,2006年与2014年为研究转折性节点;研究主题演变主要从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理念借鉴、游憩多维评价、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等转移到国家公园社区旅游、游憩经营与管理、游憩生态影响、游憩公共公益性,再到游憩利用维度视角的国家公园体制机制。学术界研究视角主要涉及风景园林学、经济学、地学、旅游学、生态学等。今后,需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现实出发开展多学科、跨机构、多平台的深入合作,对国家公园游憩空间价值与伦理进行深度关怀与反思,而探索建立中国本土特色的国家公园游憩利用持续发展模式与机制应当成为未来亟须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江金波  龙云 《旅游学刊》2022,37(2):142-154
该研究构建学术知识生产-溢出价值链模型,基于双溢出渠道研究视角,分析2000—2019年中国旅游研究国际化转向中的学术知识生产规律。研究发现:(1)学术知识生产-溢出价值链中两类知识生产特征存在差异,学术期刊为主流渠道,选题重视理论,属于洪堡知识生产模式,研究主体重视合作,成果溢出效应较高;学术会议为大众渠道,选题偏向实践应用,符合后洪堡知识生产模式的特征,研究者倾向独立研究,成果数量丰富,但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认可度较低。(2)两种类型知识生产演变规律相似,可分为3个阶段:早期(2000—2006年),数量较少,基础研究较多,但相关议题延续性强;中期(2007—2013年),数量逐渐增多,热点议题较为丰富,关联网络复杂,议题纵向延伸;近期(2014—2019年),数量增速放缓,质量层次提高,新兴议题增多,研究更具时代性、探索性。通过对比分析学术知识生产-溢出价值链中会议及期刊知识生产规律的异同,有利于国内旅游学者清晰认知国际旅游研究中的"中国特色",呼吁促进产学研"三重螺旋"合作,完善知识溢出及反馈渠道监管。研究建议中国学者扩大旅游学术知识生产视野,承担更多国际学术责任,提升知识生产质量和国际学术影响力,学术界积极推进会议评级标准及数据库建设,优化知识创新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Conducting a periodical systematic review on a given field of study enables to comprehend the conceptual development of a discipline. A decade has passed since the last in-depth systematic review on contemporary ecotourism research has been published. This study is, therefore, executed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ecotourism research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previous twenty-five years and thereby to reassess the past, understand the present and envisage the future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470 articles published in nine top-tier tourism journals are screened and analyzed. Thematic and summative content analyses are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contents of each publication.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at over the years, researchers have examined myriads of ecotourism research themes. Despite fluctuations over the years, the overall publication trend shows growth. Most ecotourism studies are conducte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Asia taking the lead followed by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However, in terms of researchers’ domicile, the USA becomes the first followed by Australia, the UK, and Canada. Despite modest successes, overall, the contribution of ecotourism towards sustainable destination development remains indiscernible. The current study provides up-to-date insight into the ecotourism literature by highlighting the main themes and trends of ecotourism research over the last twenty-five years. Research findings also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ecotourism research and ignite further study in ecotourism by suggesting issues that merit rigorous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7.
朱竑  刘迎华 《旅游学刊》2004,19(4):92-95
为深入理解中外旅游研究的异同,文章对2000年以来《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和《旅游学刊》发表的论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中外旅游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前者侧重于旅游影响、旅游人类学、旅游社会学与生态旅游等方面的研究,而后者涉猎面更广泛,如对旅游经济与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偏实用领域的关注;此外,前者研究方法以数理统计为多,后者多以描述性的论述为主。研究通过对近期两大中外权威杂志的对比分析,以期对国内旅游研究,以及对《旅游学刊》的未来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