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基于数字经济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方面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产生的影响,构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探索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特别是分析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数字经济与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产业链创新、协调、共享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南方地区的影响要强于北方地区。  相似文献   

2.
提升城市生态效率是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关键。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长江经济带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促进城市生态效率提升,且这一提升效应存在结构异质性、城市区位和资源禀赋异质性;绿色创新效应、产业升级效应和资本配置效应是其重要的作用路径;数字金融赋能城市生态效率提升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符合梅特卡夫法则;本地数字金融发展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促进邻地生态效率提升。研究结论为深化数字金融改革、助推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为政府治理、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数字经济发展是否抑制了环境污染是亟需解答的问题。文章基于中国285个城市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城市各类环境污染物的排放,运用工具变量估计、引入外生政策冲击、替换解释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对不同污染物的降低作用有所差异,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降低效应最明显,工业废水和工业烟尘排放量次之,对PM2.5浓度的降低效应最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绿色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是数字经济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机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周边城市各类环境污染物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污染减排效应相比中、西部地区更大,且数字经济发展仅在东、中部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章的内容丰富了有关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对有关数字经济研究的有效补充,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助力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可靠的实证依据,同时为发展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污染减排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林秀  郝坚 《改革》2024,(3):113-126
采用新经济地理模型,基于数字经济的空间知识溢出效应,推演出数字经济对经济地理格局的重塑机制。该模型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改变城市创新差距,重塑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利用2005—2022年我国23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时间和区域双重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有助于缩小外围城市与对应中心城市的经济差距。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显著降低了城市创新差距,从而有利于缩小中心-外围城市的经济差距。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与对应中心城市地理距离越远的外围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其与中心城市经济差距的作用越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外围城市应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区域数字基础设施无障碍分享机制、深化区域数字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数字技术是区域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推动力量,深入探索数字技术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水平和数字技术差距视角,探索数字技术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创新效率水平跨越门槛值,数字技术发展显著缩小各省份经济差距;数字技术空间溢出效应表明,在创新效率高的区域内,数字技术发挥的空间溢出效应能缩小数字基础设施水平相近和地理相邻的各省份经济差距;在创新效率低的区域内,数字技术空间溢出扩大了各省份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6.
在城乡融合发展和“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明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逐渐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焦点问题。基于2011-2019年中国2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并大致呈现出“L型”的非线性作用关系;数字经济能通过提升市场活跃度和促进农村电商集群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由于经济发展与要素集聚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数字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用相对较强。同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具有“本地-邻地”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证实,不同空间半径权重下,数字经济可通过网络技术优势,增强经济活动与组织交换的“流动空间”势能,弱化空间作用“边界”,促使“邻地”收敛效应突破地理距离约束。  相似文献   

7.
在城乡融合发展和“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明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逐渐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焦点问题。基于2011-2019年中国2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并大致呈现出“L型”的非线性作用关系;数字经济能通过提升市场活跃度和促进农村电商集群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由于经济发展与要素集聚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数字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用相对较强。同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具有“本地-邻地”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证实,不同空间半径权重下,数字经济可通过网络技术优势,增强经济活动与组织交换的“流动空间”势能,弱化空间作用“边界”,促使“邻地”收敛效应突破地理距离约束。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对30个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接着使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各省份创新效率加以测量,最后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就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和溢出效应做检验分析。研究发现:发展数字经济对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影响显著;发展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溢出效应为负,即本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会抑制邻近地区创新效率的提升。上述结论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据此,各地区在向数字经济转型过程中,应注意区域间数字经济均衡发展,以实现我国整体创新效率最优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永腾  蒋瑛  鲍洪杰 《改革》2023,(6):142-155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对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扩大开放和贸易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2005—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该区域贸易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贸易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变换核心变量、引入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贸易的影响存在非线性递减和空间溢出的特点;分区域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贸易促进效应在其他城市强于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数字经济具有明显的交通基础设施赋能作用,可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贸易促进效应,这一机制在非省会城市和非直辖市更为明显。应把握数字经济赋能规律,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吴赢  张翼 《南方经济》2021,40(9):36-51
数字经济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构建了2011-2018年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以专利申请数量来量化区域创新产出,从融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地促进了区域创新。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及采用工具变量控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文章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经济学意义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1%,区域创新产出增加1.05%。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通过缓解创新面临的融资约束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来促进区域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发明型创新、实用型创新和外观型创新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虽然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在东部和非东部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在东部地区和非东部地区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文章关于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及其背后机制的研究对构建数字经济时代区域创新体系及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超凡  蓝庆新  王泽 《南方经济》2021,40(1):102-119
文章在理论层面探讨了创新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城市空间关联与溢出视角,采用我国2007-2016年260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创新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多维度的城市异质性。进一步地,文章还通过对不同距离阈值上的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估计,测算了创新空间溢出的距离边界,检验了创新空间溢出驱动城市绿色发展的最佳地理距离区间,从而为增强区域创新合作以提升区域整体绿色发展水平提供了可供参考的量化依据。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创新具有的增长效应、资源与环境效应、结构优化效应是促进城市生态效率改善的重要途径,且产出端创新对生态效率的驱动效应强于投入端创新;但创新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城市异质性,依赖于城市区位、所在城市群、环境政策、资源禀赋、创新能力和市场化水平;城市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但空间溢出随距离变化呈衰退趋势,350公里以内为创新活动的密集溢出区;生态效率也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越发达且联系越紧密、要素流动越自由、创新对生态效率驱动效应越强的地区,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也越强。因此政府应完善创新激励政策、为创新外溢创造良好条件、注重引导创新的方向,并根据区域及城市发展实际,采取差异化的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杨思莹  李政 《南方经济》2020,39(5):49-64
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活动对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内在依赖性。从理论上讲,作为联接不同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高铁开通为城市创新活动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会促进高铁城市创新网络的形成,加快知识传播与溢出,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并缩小高铁城市之间创新差距。文章基于我国2003年至2016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高铁开通对区域创新空间格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提高了城市通达性,强化了高铁城市内部知识与技术溢出,带动了城市创新要素集聚,并对区域创新空间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具有"俱乐部效应",促进了高铁城市内部科技创新的均衡化发展,缩小高铁城市创新差距;另一方面,高铁开通也会强化高铁城市与非高铁城市科技创新的二元化发展趋势,拉大两者创新水平差距。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时间地区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水平在两者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信息化水平能够调节二者的关系;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而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和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李政  杨思莹 《南方经济》2019,38(12):49-67
文章基于2003年至2016年我国21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空间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水平,并且高新区设立带动的城市投资集聚是推动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空间双重差分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并非源于其对周边城市创新资源的掠夺,相反高新区设立对周边城市和省内城市均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提升了本省城市和周边外省城市创新水平。此外,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特征,在省会城市、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而能够显著提升一般地级市创新水平;随着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高新区建设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直至不再显著的非对称"倒V型"变化特征。但是研究也发现,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水平影响的区位异质性并不显著,高新区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产业创新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是国家创新的核心。基于2010—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的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西部陆海新通道对区域产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开通促进了沿线地区的产业创新,推动了区域要素流动与聚集,改善了区域创新环境,创新环境起着部分中介变量的作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与沿线地区创新要素相互作用推动了区域产业创新,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的外商投资少,其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对区域产业创新无显著影响。基于此,应加快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行能力和衔接水平,改善沿线地区的创新环境,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大力引进外资与发展外向型经济,以此促进西部新通道沿线地区的产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利用41个城市全样本和江浙沪、安徽两个分样本,实证研究技术进步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长三角城市群,技术创新对绿色经济发展在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江浙沪和安徽两个分区域样本中也存在积极影响,但存在显著差异性。基于此,提出鼓励技术创新、发展绿色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罗清 《科技和产业》2024,24(5):17-25
基于2014—2021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测算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再结合基准回归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物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及各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平均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流域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值呈现出下游>上游>中游的空间差异特征;长江经济带物流业能源效率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当地物流业能源效率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对周边地区物流业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尚不显著;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物流业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呈现下游-上游-中游逐渐递减的趋势;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物流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物流业产业结构高级化渠道促进物流业能源效率的提升。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和物流业能源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及路径.研究发现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利于提升本地区技术创新能力,但对周边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会产生总体上的负向影响.一方面,区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削弱周边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而对周边地区的技术创新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区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本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对周边地区技术创新能力产生正向影响,但该作用途径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13-2021 年我国30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 模型测算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分别在经济地理嵌套矩阵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来检验文化产业集聚及空间溢出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产业集聚能够明显提升本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对邻近地区存在正空间溢出但效果并不显著;在文化产业不同集聚模式下,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和邻地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积极影响,而多样化集聚对本地和邻地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均显著为负;异质性检验表明,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综合效应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的表现更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强产业集群的建设、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完善文化产业集群的制度环境和竞争机制以及加强区域间的产业联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