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中国经济增长的三极之一长三角即将迈出扩容步伐. 2006年3月22日,长三角城镇群规划专家组成员、伦敦经济学院区域规划学博士沈玉芳透露说,目前纳入长三角城镇群规划的城市已达23个.除原先长三角16市外,新增加的城市有浙江的温州,江苏的盐城、连云港,安徽的芜湖、马鞍山、合肥、铜陵.  相似文献   

4.
文章依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事件,基于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绿色专利申请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能有效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不同类别的绿色技术创新均受正向影响;宏观层面渠道可通过缓解劳动力错配、促进区域金融发展、加速市场化进程、提升城镇化水平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微观层面渠道可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获得政府补助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区域一体化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异质性效应在不同所有制属性、地区和时间跨度上有所显现,具体表现为对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及新加入城市内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强。今后应持续推动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完善具有针对性的企业扶持制度、强化政企合作,进一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5.
从长三角城市群扩容的视角出发,梳理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污染问题,剖析污染转移机制以及科技创新对城市发展和降污减排的影响。文章采用2004—2016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又使用DID方法评估了区域一体化在发展不平衡的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间存在的污染效应。结果表明,扩容过程对不同城市的减排效果具有异质性。对于区域一体化的核心城市,在区域合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将污染型产业转移到非核心城市,使得分工专业化,提高要素利用率从而达到减排。对于非核心城市而言,承接转移产业带来经济绩效的提高的同时,也背负着承担污染的使命。对于整体层面而言,区域一体化加强了城市间联系和协调合作,技术创新水平提高进而降低污染,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证了信息化对于区域一体化的各项促进作用,分析了不平衡的信息化空间对区域发展的负面影响,提出基于区域一体化要求的公平高效、地区统筹、城乡互动的信息化建设理念,并建议从协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信息化空间开发模式、规范信息标准与法规、提高信息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强化信息产业集群优势等途径,全方位、多层次地展开信息化建设,以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8.
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块"大蛋糕"长三角地区究竟能分享多少?促进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和整合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将推动服务、旅游、会展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长三角地区的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9.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深化要素市场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文章基于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在测度城市资本和劳动力错配指数的基础上,将高铁开通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高铁开通对城市资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能够显著改善站点城市的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核心结论仍然显著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高铁开通对资源错配的改善效果受到地区差异、城市规模大小的影响。加快高铁网络建设、培育发展“高铁经济新业态”是改善城市资源错配状况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价格法估算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指数,一体化指数在波动中下降,相应地长三角区域内各个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亦呈现鲜明的阶段性特征,表明区域间经济融合不断扩展与深入。建议从机制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开放型经济来促进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寻找区域合作伙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选项之一,但区域经济合作需要一个实现互赢共生的平台。安徽在参与泛长三角合作中遇到的种种尴尬,既有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排他性所致,更重要的是因为安徽在参与长三角经济合作中有认识、政策和实践等战略上的误区。要实现安徽从“融入长三角”到“服务长三角”的嬗变就必须进行战略创新。  相似文献   

13.
流域社会经济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区域协调、产业分工联动发展是大势所趋,更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路径。加快皖江流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必须通过强化区域分工协作的专业化生产,优化城镇等级体系空间结构和积极建设区域性统一市场三管齐下,皖江流域的大发展将成为中部崛起的先导。  相似文献   

14.
促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构建商品和要素无障碍流动、公平竞争的现代经济体系,已成为长三角区域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此,本文围绕市场一体化的内涵与理论基础、国外典型经验借鉴、长三角地区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困境与策略展开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市场一体化发展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交易市场同质化竞争现象明显、行政技术壁垒阻碍一体化进程、缺乏完善的协调体制机制、对外开放水平不平衡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要缩小经济差距、优化产业结构、打破壁垒、设立服务机构、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等助推市场一体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刘霞 《特区经济》2011,(1):48-50
区域公共品的充分供给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必要条件之一。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总结了该地区在区域公共品供给方面的进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并指出区域公共品多级供给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和成本分担机制的建立,行政管辖权和公共治理权的适当分离,以及第三部门的存在,对于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一体化进程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在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周边的相对欠发达地区要争取在资源配置、市场等方面融入长三角,并尽快与长三角的龙头城市上海进行全面接轨,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晔 《上海经济》2022,(1):65-76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都是国家战略,两者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示范作用。金融本身不创造价值,其收益来自实体经济,其作用在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协同发展,能够将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相互争夺利益的"零和"游戏局面,转变为互利共赢关系。扎实的实体经济是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实体经济的发展可以完善金融中心的功能,由实体经济带动的金融中心更加持久稳定,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协同发展能更好发挥规模经济,能构建更加完善稳定的产业链,发挥产业间的互利效应,发挥产业内的集聚效应。建议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及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以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协同发展为本,以制造业与金融业协同为先,肩负起产业和区域经济稳定器功能,成立长三角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相似文献   

18.
外商直接投资改变了政府和企业的行为模式,从而对市场一体化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市场替代假说和全球价值链假说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截然不同的预测。文章在构建长三角地区市场一体化指数的基础上,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市场一体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市场一体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拓展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最后,文章基于地方政府竞争的角度对实证结论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9.
产权流动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关键是建立统一的产权市场平台,产权市场一体化是实现和推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位居我国前列,属于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市。基于此,文章重点分析了长三角区域两省一市科技创新体系的具体特点,以期给我国其他地区建设创新型省市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