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创新能力是地勘单位竞争胜负、求生存、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它由地勘行业知识存量决定,地勘单位要在系统思考、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下,通过培育创新意识,营造创新环境、创新机制,网络和培育创新人才,改革地勘费的管理,设立创新基金,加大科技投入等途径,培育和加强地勘单位的自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加强地质工作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振兴地质工作,关键靠人才。从地质人才队伍现状和地勘单位人才需求出发,必须采取制定招生培养优惠政策,建立分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提高地勘单位工资待遇,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措施,大力发展地质教育,培养和留住地质人才,以解决当前地质人才青黄不接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弘扬“三光荣”精神塑造地勘队伍核心价值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光荣"精神是地勘文化的核心,是地质人在长期艰苦创业过程中形成的主人翁精神,"三光荣"精神的学习宣传和教育,是最大的文化建设,要加以总结、提炼、传承、弘扬,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地改革创新。地勘文化体现了地勘队伍是地质事业发展主体。地勘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对地质事业发展的主体性认识不足;主体多元化发展导致队伍凝聚力削弱;主体角色定位需进一步明晰;主体对地质工作社会责任意识有所淡化。推进地勘文化建设应重视的几个问题:推进地勘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地质勘查队伍的主体地位;紧扣工作主题,增强地质勘查队伍的主体责任感和整体凝聚力;深化主体改革,创新和完善行业制度文化;加强载体建设,营造地勘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培育地质勘查企业文化,对于地勘单位顺利推进改革、提升文化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地质勘查企业文化,需要树立"领导者的积极倡导、和谐的中性思维和主动的创新发展"的文化建设理念;通过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基础性制度和整饬执行力,夯实文化管控的基础治理,"自下而上"催生健康积极的地勘企业文化;通过战略引领、科学设计、系统贯彻和自我强化,系统推进先进地勘企业文化建设,"自上而下"地激发地勘企业文化活力。  相似文献   

5.
论地质工作中人才激励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在对地质工作人才现状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指出要加快地质人才开发、发挥地质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如何构建地质工作人才激励机制指明了方向。文章分析了目前地勘单位人才资源现状及地质专业人才匮乏的原因;提出了建立地勘单位的人才引进机制、内部分配机制、培训机制、社会的人才培养机制等观点。  相似文献   

6.
地质工作改革探索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论述了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的客观必然性 ,分析了属地化管理后地质勘查工作的新格局和新变化 ,对地质工作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国家地质工作体系、加速完善地质勘查市场体系、实现地勘单位企业化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等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地质市场项目不足和地勘单位面临转型的形势下,地勘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存在重应用轻创新、任务不饱满、工资待遇较低、骨干人员易流失的问题。地勘单位应将科研创新与转型相结合,建立"课题征集、课题优选、资金筹措、人才培训、科技攻关、尊重原创"的创新管理模式;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引导、提炼和升华作用,协助工程技术人员多渠道筹措科研经费,加强人才培训,保护原创者的知识产权,提高其创新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加强地质工作是安徽奋力崛起的基础保障。加强地质工作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应加强矿产资源战略研究,加强政策落实和扶持力度,加大地质勘查投入力度,为地质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建立良性的投入机制,引导地质工作健康发展。加强地质工作的重点是要继续发挥地勘队伍的主力军作用,省地矿局要统筹地勘项目承揽、统筹省内及省外、国外矿产勘查、统筹矿产勘查与环境勘查、统筹项目管理与人、财、物有效配置。统筹矿业权生产与经营,以保障地勘队伍发挥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地勘行业的现状,对科技队伍建设提出三点意见:稳定队伍,首先要稳定人心,为此必需改变体制;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基础地质研究不能丢,不能因为经济而荒废了地质科技工作与人才;经费保证与激励机制是人才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地勘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地质调查工作任务量的增加,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积极探索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激活现有人才,特别是大区地质调查机构,应积极促进纯科研人才向地调科研人才转型,加强人才队伍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建设;以重大地质调查、科研项目和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培养人才;加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在职培训,培养人才。加强地质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1)拓宽经费来源;(2)增加时间、精力;(3)主管部门给予政策支撑;(4)创造条件,营造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地质工作体系由地质工作管理体制和地质工作运行机制两大部分构成,地质工作管理体制改革是指地质工作管理机构及其行政管理体制、领导体制、层级管理体制的改革;地质工作运行机制改革是指在地质工作管理体制框架内对支持其运行的方法、手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地勘队伍“两属化”改革以来,特别是近期颁布的中央5号文件决定了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要大力推进,地勘单位改革必须从属于全国事业单位改革,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事业单位改革和地勘单位改革中的职责就是推动有利于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地勘单位改革要按“两条线、三步走”的方式进行,并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相关各方面的关系,使改革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定性分析法研究地质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可知。地质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路线分为两条,一条是先直接作用于地质行业,再间接传播到其他相关部门,并最终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条则是通过促进经济建设的方式相对直接地促进经济发展。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地质科技又会产生进一步的引致需求,形成地质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循环促进。  相似文献   

13.
地勘项目管理创新与地勘队伍体制改革是地勘行业新体制、新机制框架的两个相辅相成的组成部分.地勘项目管理创新的滞后是地勘队伍体制改革徘徊的深层次原因.科学界定、有效规范政府部门在项目管理中的职能与行为;充分确立项目投资、项目咨询、项目作业等企事业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符合行业规律的市场准入门槛;完善成果分配、技术监督机制,是地勘项目管理创新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依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2005年经济增长10.9%,2006年为8.9%。其他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增长速度也较快。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影响因素是地质环境。从2004年到2006年由于经济发展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造成的灾害所产生的损失越来越大。因此,要加强立法,实施地质环境灾害保险,扩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5.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地勘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这成为制约地勘单位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地勘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地勘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措施:(1)严格执行会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2)从高校选拔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充实到地勘会计队伍;(3)加强和完善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4)建立会计人员竞争淘汰机制;(5)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培养;(6)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在对传统地勘经济产业结构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市场条件下地勘经济产业结构设计方法;与此对应,对地勘企业制度创新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7.
对地质找矿工作几个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性凸显,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问题包括对地质找矿新机制内涵的理解,公益性地质工作如何更好地起到加强基础的作用,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以及地质勘查质量滑坡问题。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核心是:社会资金是矿产勘查市场的主体,要充分调动社会投资人、国有地勘单位和地方的积极性,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形成加大投入,快速突破的良好局面。公益性地质工作要注重加强基础,要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引导专业人员投身基础地质调查研究事业,切实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国有地勘单位要抓住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契机,加快发展,增强实力,有关管理部门要为他们营造条件。地质勘查质量滑坡问题令人担忧,这里面有技术问题、项目管理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行业诚信问题。要针对问题的根源采取严厉有效的措施扭转这种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8.
深化地质调查项目专项资金管理,要强化地质调查项目专项资金预算编制,规范地质调查项目生产技术管理,依法依规使用专项资金,加强项目成果管理,加快地质调查项目成果应用及转化。同时要处理好专项资金预算管理与生产技术管理,专项资金预算标准与项目生产,预算管理与不同地区项目生产环境,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执行与项目成果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地层遗迹、岩石遗迹、矿物遗迹、构造遗迹、水文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遗迹等类型;庐山地质旅游资源具有久远性、系统性、完整性、品位高、内容丰富的特点;从加强地质旅游景区建设规划和旅游市场营销战略两方面提出了庐山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