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效率”与“公平”视角,利用手工查找的2008—2018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人均收入的影响为显著“倒U形”,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为显著“正U形”,且二者均存在明显的地理位置以及城市规模异质性;公共服务供给作为财政分权影响包容性增长的作用机制,有利于提高人均收入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鉴于此,应构建科学合理的财政分权制度,扩大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以及在不同群体、不同区域的差距不断扩大是中国当前民生改善的重要内容。从直观感受来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资金缺乏是该问题的直接原因,而从深层次原因考察,资金缺乏是因为受到中国转轨进程中的体制性约束, 相似文献
3.
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的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形成的原因和改善的途径,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主要集中在财政体制和政府间财政关系上。很多文献据此提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点:(1)完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缺失严重的现状,表明当前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财政机制效果并不理想。从主观层次来讲,公共服务的提供属于市场失灵范围,需要政府来弥补,此时政府就成为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如果要地方政府承担提供公共服务,则必须保证政府有意愿承担责任设计机制。这包含着两 相似文献
5.
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教育投入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方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视角对地方政府的教育财政政策绩效给予了实证分析,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在目前的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在提供诸如教育等基本福利方面行为变异的机理。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现有的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政策对地方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影响都是负向的,这就驳斥了加大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可以提高教育投入的观点;同时,2001年实行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对地方政府教育努力具有正面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政策改革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财政分权理论新思想:分权体制与地方公共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财政体制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和变化,经过1994年分税制改革,已基本建立起了全国范围的财政分权体制。政府的职能也开始发生转变,逐渐退出竞争性领域,转向为全社会提供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财政分权问题研究的假设基础目前,学者们在对中国财政分权问题展开研究的假设前提是,我国举手投票和以足投票机制作用有限,这是因为高度政治集权和户籍制所决定的。(一)自上而下的官员晋级机制1、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支出的压力。在中国政治高度集权体制下,自上而下的官员任命机制所形成的晋升锦标赛被认为是中国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周黎安,2007)。傅勇和张晏(2007)将中国的财政分权总结为经济分权同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的紧密结合。在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制度设计下,中国地方政府间相互竞争的压力来 相似文献
8.
9.
财政支出结构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和水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是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内部各构成要素与财政支出总量的比例相对协调、合理的过程和状态。财政支出审计不仅是各类财 相似文献
10.
利用河南1990—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考察河南的金融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权改革给河南地方政府带来了极大的财政压力,导致其对金融信贷过多地强制性干预,从而阻碍了金融部门资源配置效率,使得河南金融发展呈现量性扩张、质性不足的特点,总体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因此,在今后改革中,河南省应减少政府的干预行为,发挥其服务性功能,从而使金融回归其本职功能,并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一直以来,地方政府因"重基建、轻民生"而饱受诟病,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呈现经济性特征,已有研究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分权的支出效应,却未曾问津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本文基于中国省以下不同类型权力下放的多样化选择,结合分权时序理论,探讨不同分权时序模式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差异.研究证实,无论是行政分权先行还是财政分权先行,都会导致县级财政支出结构的扭曲,前者会带来民生性支出的显著缩减,而后者则会带来生产性支出的显著扩张.通过梳理不同类型分权改革的具体内容发现,对于实行行政分权改革的地区而言,在改革中对民生项目建设作出明确部署能够有效改善对民生支出的挤占,而设立县域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则会加剧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生产性;就实行财政分权的地区来看,明晰各级政府支出责任有助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而针对县级财政设立增收节支的激励措施则会产生截然相反的作用.本文的研究不仅为理解地方财政支出行为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也为下一步推进和完善分权改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然而公共服务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并没有出现同步改善,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供给性贫困。显然,这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是不相吻合的,在国家富强起来的同时利用财政手段让广大居民获得政府的基本尊重与关怀,不仅可以保障居民的基本生存条件与正常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供给侧"改革要求供给体系的高效率,而中国地方福利性财政支出效率有待提高的现实背景,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阐述财政分权、转移支付和地方财政支出之间的关系;然后用教育和医疗卫生两方面支出效率代表中国地方福利性财政支出效率,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出福利性支出效率并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全面测度其全要素生产率;最后在受限因变量的Tobit模型下运用2002-2013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重点考察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对地方福利性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本文证实了随着财政分权的加强,地方福利性财政支出效率是下降的,而转移支付则与其显著正相关。提出对于事权与支出责任不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改革,在考虑财政分权层面给予地方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自由财力的同时应该更加侧重于加强中央的事权、支出责任和完善现有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5.
正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户籍制度改革的进展一直较为缓慢,虽然户籍制度对于人口流动的限制趋于弱化,但附着于户籍制度上的福利分配功能仍然固化。依据户籍提供公共服务源于地方政府所面临的激励,一方面以较高的户籍价值吸引高禀赋人口流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进而实现财政增收的目的;另一方面以户籍制度作为身份甄别机制将本地非户籍人口排除在享受特定公共服务的范围之外,以尽量压 相似文献
16.
围绕怎样达到中央政府效率与公平的目标,长期以来财政界存在两种主要的理论,即:集权理论和分权理论。一个有效的经济,指的是对资源、机会、风险甚至社会权力进行有效配置的经济。具体到财政方面,就是指如何对配置资源本身的权力进行配置,使其达到最优。这也是财政中集权和分权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财政分权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完善街道财政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行为、财政支出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人手,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1998-2006年问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部门的过度攫取与干预都可能导致经济扭曲,损害本地区经济的整体效率和经济增长.总的来看,基建支出比例的增加有助于地区经济的增长,但行政管理费支出比例过高会损害地区经济效率;经济越发达,科技支出对经济促进的效果越明显,而教育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转移支付、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非税收入规模的作用机制,基于201 2~201 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GMM)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有效抑制地方政府非税收入规模的增长,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则会导致地方政府非税收入规模的膨胀。此外,空间计量模型的稳健性检验发现,非税收入在地方政府间存在着"横向策略互动",即相邻省份非税收入规模的攀升会"刺激"本省非税收入规模的增长。据此,本文从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多元化政绩考核体系、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财政分权(fiscal decentralization)理论的研究是以Tiebout在1956年发表的经典文献《地方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为起点的。Tiebout在Samuelson(1954)对公共支出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公共支出的概念,使之与一般的政府支出相区分,从而引出 相似文献
20.
户籍制度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即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地方政府作为提供公共服务和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主体,其行为受到现行财政体制的根本约束。地方政府主动选择户籍制度进行歧视性的公共服务提供服从于自身的财政利益需要。支出责任划分、事权要素搭配以及财政收入构成共同影响着地方政府对待户籍制度改革的态度,促成了户籍制度改革的地方化与地方财政收支的人口偏向。要剥离户籍与公共服务提供之间的联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需从财政体制的源头着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