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雷文彬 《西部人》2003,(7):30-33
石刻,是佛教文化传承和繁荣的物证.四川盆地中部的大足、安岳、乐至三个贫瘠落后的小县,尽管小得在中国地图上几乎看不见,却是名闻遐尔的石刻艺术聚宝盆.令人深深折服的近30万尊巧夺天工般栩栩如生、精美绝伦的石刻佛像,为这三个县赢得了一个共同拥有的响亮称号--“中国石刻王国“.……  相似文献   

2.
河湟民族民间石刻艺术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以及其审美特质,不仅是青海多民族宗教信仰的反映,也是他们独特审美趣味的写照。河湟石刻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而有之的艺术形态,是多民族文化交融并存的必然结果,是黄河源头人类文明化的重要标志,是研究青海地区民族宗教、文化、艺术、民俗十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德阳石刻艺术墙有神奇般的魔力。它瑰美、浩大的气派,摄人魂魄。我每每重游,总是澄心下气,远观近视,默默相对,竭力感受其中的妙蕴。自古以来,德阳的石刻就很有名气,像玉江石刻群,龙尾山摩崖造像,东汉崖墓石雕,都是瑰宝。这座新建的“东方魂”石刻艺术墙,则是古今交融、跨越时空的现代建筑艺术。石刻群的大部,刻在市区泰山路约一公里长、高7米的侧壁上。粗壮的盘龙石柱,由南向北,一柱一柱,遥遥排去,郁勃威严。其云龙的据守之状,无一雷同。整个艺术墙,由35个拱洞长廊、32根造型各异的蟠龙石柱、两个宽阔的展  相似文献   

4.
名人与石刻     
题记:精美辉煌的大足石刻,昔日因历史和地理的原因鲜为人知。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开展,大足石刻的重要价值逐渐被世人发现、认可和宣扬。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以来,包括公众媒体在内的对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大足石刻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更加广为人知。她以其晚期石窟艺术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地方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吸引着中外名人、专家学者和游人。大足石刻现已接待逾千万人次的国内游客及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宾朋,其中不乏国家元首和重要人士。来到大足石刻的参观者无不为中华民族的这座艺术宫殿所倾倒,无不为中国人民伟大的创造精神折服,赞美之辞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西部版图中,有一个三县毗邻、被世人誉为中国石刻王国的地方,在这个王国里,你不仅会为数以几十万尊的栩栩如生、精美绝伦的石刻雕像所叹服,更会为古代匠人超凡的石刻技艺和石刻雕像中许多至今悬而未解的石刻之谜倍感惊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  相似文献   

6.
镌刻在青海大地苍山上的古代摩崖石刻,赋予青海高原自然山水以生命和灵魂,也留下了历代文人墨客与宗教信徒的千古逸兴和神圣职责。蕴涵着深刻的宗教人文理趣和深邃历史文化,兼具农业文化、山地文化和藏文化的地域特征,也使得民间石刻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创造性,表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面貌。  相似文献   

7.
泰山的石刻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以源远流长、品味高著称于世,是研究历史和书法镌刻艺术的宝贵资料。从石刻的年代看,自秦至今,代代相继,各有佳作,前后延续达2200多年。从石刻的品味看,有的为帝王亲制,有的出自重臣或名流之手,大都文辞优美,书体高雅,制作精巧,基本体现了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8.
石门山石窟始刻于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结束。凿刻的造像题材主要为佛教和道教的人物故事。包括有造像记、碑碣、题刻等。石门山石窟是佛教、道教结合的石刻群,尤以道教题材诸窟的造像最具艺术特色。作品造型丰满,神态逼真,把神的威严与人的气质和神态,巧妙地结合起来,在中国石刻艺术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正南宋石刻公园,坐落于东钱湖东畔黄梅山麓的深林绿岙之中。一座座石雕傲然矗立,神情肃穆,历经岁月洗刷,风雨侵蚀,青苔斑驳,尽显历史沧桑。南宋石刻公园的石雕代表了南宋石雕的顶级水准,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南宋时期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墓道石刻遗存。历史的机缘巧合造就了南宋石刻公园的石雕。南宋时期,中原地带手艺高超的石匠随着  相似文献   

10.
大南山革命石刻标语群,共57条,处于潮(阳)普(宁)惠(来)之间的大南山上,是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大南山革命根据地留下来的珍贵文物,也成为广东省重点革命文物,1986年省政府发给潮阳一块大理石作为保护单位标志。这些石刻标语都是当地的红军石匠翁千及其助手所刻。翁千同  相似文献   

11.
3月21日,有关专家在旺苍县木门军事会议会址陈列馆进行“红色旅游”资源考察时,称该馆收藏的“赤化全球”红军石刻标语,其内容为全国仅有,是中国红军石刻标语之“冠”。  相似文献   

12.
在西昌东西两侧,南方丝绸之路的古道上,保存着两种古代石刻岩画群,东边的一处叫博什瓦黑岩画,西边的一处为大箐石刻岩画。博什瓦黑岩画距西昌城35公里,在普格县与昭觉县接壤处,海拔2870米。在一片灌木丛林之间,  相似文献   

13.
杨爽 《魅力中国》2014,(6):290-290
渭北民间石刻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沃土中,渭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及民间艺术资源共同构成了其发展的前提。渭北民间石刻独待的造型式样和朴素的工艺技巧无不蕴含着中华民族历经锤炼的造物思想和设计观念,同时也是民间工匠艺人为实现这种功能和目的所努力而成的,反应了人对物的创造和物对于人的价值关系,体现了物以致用的价值取向,因此,民间石刻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折射出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4.
罗家湾石刻在安徽省太湖县百里乡东口村境,为清嘉庆九年王大枢所刻。石刻位于一块不甚规整的赭色岩石上,石高约45cm,长约130cm,宽约90cm,形若一张石床。字均为阴刻,文幅约长57cm,宽约40cm,字体楷、行、草、隶、篆五体俱全,字古朴、遒劲。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声音艺术,它既是人类社会中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又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喜爱的艺术种类之一。与各种艺术门类相比,音乐是最具有群众性的一种,正如革命导师恩格斯所说:“在一切艺术中,只有音乐才能产生与广大群众的合作,同时在表达力量上,音乐也是优胜者。”  相似文献   

16.
一位普通的农民,一把简单的刻刀,顽石有了艺术生命。他是一位文雅和蔼的老人,同时也是海派石雕的创建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他用一把简单的刻刀,为顽石雕出新的生命。他,书院镇新北村一位普通的农民,是如何成为世界级的民间艺术大师呢?且听石刻老人王金根讲述自己的故事。几经周折结缘木雕其实,我是上过学的。在14岁那年我考上了江东中学(现北蔡  相似文献   

17.
正四川省剑阁县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遗址遗迹和红色文物较多。在秀钟乡青岭村大路河一带,就保存有23幅红军留下的石刻标语,占全县红军石刻标语的一半。红三十一军进驻大路河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带领部队进驻青岭村,军政治部、前委接待站等就设在大路河一带的一座寺庙里。那时的大路河,有一条马克思街。红军在此驻扎了一个半月,任务是接待后续部队,宣传发动群众,建立基层苏维埃政权。内容丰富的石刻标语  相似文献   

18.
孟宪飞  冯晓波 《东北之窗》2011,(9):101-103,100
泰山作为五岳之首,有着天下第一山的美誉,其雄伟的自然景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是琳琅满目的泰山石刻,无不使前来攀登的游客产生深深的震撼,对泰山发出由衷的赞叹。泰山石刻无疑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对登高都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愫,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境界,游览名山大川,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青山绿水之中。而泰山对于他们,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精神存在,以泰山喻人生,感悟博大永恒。他们把这种感慨藉书法寄于泰山,为后人留下旷世奇作,更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祥磊 《东北之窗》2011,(23):136-139
郭沫若曾说“泰山是中华文化史的局部缩影”,而泰山石刻,则是这部文化史的重要篇章。泰山石刻众多、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书法气象万千、造型大方美观,现撷其典型者为例,述其大端。  相似文献   

20.
大足,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汇地,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她有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也是“五金之乡”、“鱼米之乡”,是全国首批“甲级旅游开放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大足还是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在这样一片既有可堪称道的历史文化,又有光彩夺目的发展前景的地域,如今的大足人正踏着祖辈的足迹,创造着更加辉煌的业绩。现在让我们走进她,感受她如她的石刻一般神奇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