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下事     
《发展》2012,(7):50-50
新工伤条例实施 上下班被撞伤未必算工伤 2003年的《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是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之一,原来的规定可以说只要是受到机动车事故的,无论责任在哪一方,受伤了就可以纳入认定的工伤情形之中。修改后的对工伤的认定范围作了调整,首先是扩大了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范围,将上下班途中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事故伤害,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工伤保险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对于工伤预防制度体系的建构与改革也正在逐步深入。在我国,工伤预防制度体系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它是工伤保险工作的先导,它积极作用将直接影响工伤认定、工伤待遇支付、工伤康复等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减轻工伤保险管理的压力,而当前工伤预防的措施明显不足。要想建构一个完善的工伤预防制度体系,对于工伤预防制度体系的主要参与者来说还要考虑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徐文成 《发展》2011,(4):66-66
一、我国工伤维权保险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伤认定和索赔程序不利于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依据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认定办法》等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农民工工伤认定和索赔程序繁琐,严重阻碍了农民工的合法维权。  相似文献   

4.
郑峥 《中国经贸》2011,(4):40-40
工伤认定是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本文分别就实践中工伤认定争议的几种不同情形,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应采取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劳动仲裁等不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工伤康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主要包括家庭康复、社区康复、心理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众多子系统。随着国家级工伤康复基地在广东省的建设与投入使用,如何以广大工伤职工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工伤保险条例》为政策依据,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工伤康复服务体系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广东省建设国家级工伤康复基地为例,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接受工伤康复重返家庭后,许多工伤职工特别是中重度伤残职工,往往由于无障碍家居设施的缺失,仍然面临入厕难、出门难、生活自理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伤职工生活质量。文章针对湖南1~4级中重度贫困工伤职工为重点对象,提出无障碍家居环境改造的具体实施路径,为深化工伤保险制度改革提供可参考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张传管 《魅力中国》2010,(11):144-145
工伤医疗费主要用于工伤职工因工受到伤害后的治疗和康复,使工伤职工尽快恢复劳动能力。目前这种实报实销的工伤保险制度,加大了工伤保险医疗费管理的难度,突出表现是医疗费用超常增长,有的统筹地区工伤保险医疗费用占同期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的40-70%。对此若不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最终很可能造成工伤保险基金收支失衡,从而影响工伤职工应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  相似文献   

8.
黎建飞 《发展》2011,(6):47-49
据统计,全世界每3分钟就有1人死于工伤事故或职业病,每1秒钟内至少有4人在工作中受伤。劳动者痛失生命和健康的严酷现实引发人们对工伤赔偿的特别关注。工伤赔偿是对负工伤的劳动者进行事后赔偿的制度。  相似文献   

9.
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体系的内容之一。工伤保险条例的变更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完善与进步,对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2011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工伤保险条例》,较之前的工伤保险条例在内容上有了新的突破,扩大了工伤保障范围。本文从工伤保险新条例实施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工伤保险新条例较原工伤保险条例的突破点,并提出落实工伤保险新条例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工伤保险立法宗旨之一,是要做好工伤预防。然而,目前工伤保险的主要工作仅局限在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待遇支付方面。要真正做好工伤预防工作,从源头上防止工伤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好职工及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当前只能借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平台,利用他们在企业建立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