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谁为收购主体”这个题目乍一看似乎有点令人莫名其妙:MBO不就是管理层收购吗?那么,收购的主体当然是管理层,还需要设立什么收购主体吗?  相似文献   

2.
《理财》2005,(2):20-23
许多人寄希望于我国上市公司通过MBO改善治理结构,提高经营和管理效率,但我国MBO刚刚浮出水面,便遭到了市场普遍的质疑,其中关于上市公司MBO的定价是市场质疑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理财》2005,(2):17-19
如果说在“十六大”以前,中国的MBO还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那么,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以后,MBO作为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一种激励模式,在政策方面已经名正言顺了。但是,MBO依然面临着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4.
王化成  蒋顺才  佟岩 《理财》2005,(2):12-13
自1999年北京四通集团MBO计划开始,MBO逐渐在中国企业界流行起来。2000年,粤美的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第一家成功实现MBO的上市公司,随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尝试管理层收购。由于担心大规模实行MBO可能会导致过大的风险,2003年4月,MBO被紧急叫停,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在相关法规完善之前,暂停受理和审批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从2003年年末到2004年年初,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证监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转移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等相继出台,均对MBO有不同程度的涉及,《意见》还专门对MBO作出了规定。国资委、证监会对于MBO的态度逐步明朗,MBO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然而,到2004年年末,国资委再次叫停了大型国企MBO,而对中小企业的MBO则列出了限制的条件。可见,在这前前后后的四五年时间里,对不少人来说,甚至对管理部门来说还看不清MBO的真实面孔,吃不透它的真正内涵,摸不准它的真实脾性。MBO操作的难点在哪里?MBO在中国还能继续走下去吗?④  相似文献   

5.
<正>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 Out)缩写为MBO,是指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MBO的内涵,进行了中外MBO模式的讨论分析比较,描述了现行MBO的主要运作环节及操作流程,提出了目前国内MBO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说明MBO操作仍需要进行试点,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对中小股东的不公平,在此之前不宜大规模进行MBO,说明MBO操作急需立法,并制定相关规则或细则来对实际操作加以指导。  相似文献   

7.
结构调整一直在中国的经济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然而,有两个问题却很少被提及:第一,由谁来调?第二,依托什么机制来调?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MBO(管理层收购):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三十年来,一种新兴的企业管理模式—MBO,已经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运用,它通常被认为能够提高对管理层的激励,对企业产生积极意义。我国近几年也开始在上市公司尝试实行MBO。一、MBO的含义和现实意义MBO的全称是ManagementBuy-out,主要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其公司股东结构、资产结构和控制权结构,进而达到重组其公司的目的,与此同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MBO的中文名称通常是“管理层收购”。目前,在国内实行的MBO,通常是由管理层作为发起人注册成立一家新公司,作为拟收购目标公…  相似文献   

9.
中国管理者收购(MBO)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者收购(MBO)是一种国际上比较成熟企业并购方式,将其引入国内后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外MBO的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国情出发,研究了我国实施管理者收购的必要性、需要满足的条件及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定价、信息披露和融资等相关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广泛流行于欧美国家,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近几年来,管理层收购(MBO)在中国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本文的宗旨在于对管理层收购自身的优缺点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客观评价,进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管理层收购,又称为经理层收购,即Management Buyout,简称MBO。它是指公司管理层(经理层)通过收购公司股权或资产而引起公司所有权、控制权、剩余索取权、资  相似文献   

12.
宁轲 《财会学习》2005,(2):26-27
回顾近年来国企产权改革的历程:从提出“国退民进”到“国企三年解困”“管理层收购”(MBO)“一卖了之”“买了再说”等等而导致国有资产大规模流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并引起各方责难。年流失量从初始的360亿元,后又说500亿、又说700多亿元,迄今,国家权威部门未有一个准确数字(恐难以统计)在理论界与务实者之间、在高层决策者与企业经理人和职工之间对国资“流失”与“坐失”(指国企不改制,  相似文献   

13.
肖海芬  伍霞 《财政监督》2003,(12):37-37
管理层收购(MBO)是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运用杠杆收购的方式,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企业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它在明确产权、强化激励、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等方面可以对管理者产生积极作用,从而厘清产权,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然而当MBO遇到中国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时,事情显然不如想象的那样简单。目前MBO操作不透明,在程序、细则尚未统一完善的情况下,MBO存在一定的隐患,加上国家机构改革,以致MBO一度被叫停。诚然它存在行政、定价、融资与分  相似文献   

14.
15.
徐怀业 《中国金融》2007,(14):61-63
管理层收购(MBO),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形式,指企业内部管理者通过自有资金或外部融资,收购所在公司股份,实现企业控制权由大股东转移到管理者手中的行为。MBO近些年才开始在我国试行并逐步兴起。由于MBO在明晰产权、强化激励等方面可以产生积极作用,所以我国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准备着手实施MBO。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收购(MBO)操作方式浅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剑  李媛媛 《上海金融》2002,(11):25-26
本文从收购基金的来源入手,重点分析了几种不同的MBO操作方式,并对各种方式的优劣进行比较,提出其在国内的可行顺序。  相似文献   

17.
闲言 《理财》2005,(9):1-1
在“国退民进”这一国有产权改革的大背景下,MBO成为了国内主流经济学家,众多国企高管持续追捧的时尚。说来奇怪,一提起国企MB0,笔者脑子里立马想到的却是那股市上的“老鼠仓”。  相似文献   

18.
卢映西 《国际融资》2004,(10):52-56
国内资本市场波谲云诡、只见万骨枯不见一将成的惨烈景象,相信任何理性的旁观者都会望而却步。蹊跷的是,在这样一览无余的现实面前,所谓“国外经验”仍能一叶障目,让相当多的专家学者看不见泰山。于是,资本市场的沉舟侧畔,病树前头,现在又站起了一批新的主力军——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19.
今年4月2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公布了去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情况.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645.36亿元,投资收益率为7%,其中已实现收益率4.38%,创近3年来的最好水平.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首家受托管理的广东千亿元养老金的投资收益情况也浮出水面.4月7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委书记戴相龙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去年广东省等地区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的地方养老金投资回报都在9%以上.据此,有媒体猜测,广东养老金去年净赚超90亿元,并且认为广东养老金入市所取得的良好回报将促进地方养老金加快入市.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给欧美国家带来了巨额财务损失。部分损失通过公司和金融机构破产、债务违约、股权损失等由投资者承担。同时,私人部门的大量债务通过危机救助、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