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王亚莉 《青海金融》2013,(10):54-56
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本文基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币偏低的事实,提出了后发地区在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应注重产业协渊发展并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从而有效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伴随着我国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前后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城镇化发展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如今,城镇化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这给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变迁、进程及相伴随的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推进,并提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镇化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地不断扩大,城镇建设步伐地不断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一些问题出现、凸显,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转移劳动力、规避问题,促进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对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此有效推动城镇化建设,确保农村、城镇的稳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经济收入水平,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地不断扩大,城镇建设步伐地不断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一些问题出现、凸显,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转移劳动力、规避问题,促进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对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此有效推动城镇化建设,确保农村、城镇的稳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经济收入水平,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毅 《南方金融》2012,(5):27-31
本文以我国1984-2008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定性、定量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金融资源配置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总体上是相宜的,制度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核心,外贸依存度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促进作用,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因,金融是促进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协调发展的重要推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创新金融支持机制等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发展经济学思想,提出我国城镇化产业结构变迁中的劳动力转移与城乡金融配置结构调整的构想,首先对目前城镇化进程与产业部门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从资本积累扩张、劳动力转移与金融结构均衡角度,解释了产业结构变迁同城镇化是一个快速发展到稳步推进的不同阶段,而后通过构建一个两部门两阶段数理模型框架,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部门资本积累的作用机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在地区劳动力总量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城镇化将会缩小农村部门和城市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深化城乡金融配置结构,农村部门内源融资度提高对劳动者收入的促进作用会随城镇化而加强,而城市部门外源融资度提高对劳动者收入的促进作用会随城镇化而减弱。最后根据我国城镇化现实情况给予检验分析,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农村劳动力不仅要从农村转移出来,而且要融入城镇。在此过程中,金融支持必不可少。本文以拉姆齐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金融支持与劳动力转移关系的理论分析模型,对劳动力转移、金融资源、预期收入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VAR模型,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金融资源、预期收入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统计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民人均家庭纯收入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农村城镇化率、第二、三产业贡献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率正相关,人均耕地面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负相关。政府应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等来推动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9.
黄勇 《时代金融》2013,(36):128-130
本文采用跨国面板数据模型,利用14个国家1992—2008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和劳动力转移的关系。通过模型可以发现,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劳动力转移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是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和劳动力转移并不完全匹配,存在生产率提升不足、城镇化发展低质量、劳动力未能有效转移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和劳动力转移,应注重发展高质量的城镇化,提升生产率,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开放户籍限制,允许居民自由迁徙,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消除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珊 《海南金融》2007,(12):31-35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之路,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但由于众多原因,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障碍,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本文分析了当前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探讨其制约因素及成因,提出在新形势下促进海南省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并日益成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力量。然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农民工张全收在劳务输出中逐渐探索出"全顺模式"有效地缓解了农民工劳动力转移中的问题,为河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成晓斌 《云南金融》2011,(6X):106-106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并日益成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力量。然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农民工张全收在劳务输出中逐渐探索出"全顺模式"有效地缓解了农民工劳动力转移中的问题,为河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加快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启动农村市场、增加有效需求,是保证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更好的为区域经济服务,民办高校应积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本文主要阐述民办高校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民办高校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民办高校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是区域农民增收、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和谐稳定等问题的迫切需要。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调研问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镇化建设》,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个地市的6个县(市、区)9个乡(镇)76个自然村2000个样本的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土地流转可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城镇化发展。但当前我国土地流转双方矛盾纠纷较多、部分农民转让意愿不高、受让方融资渠道狭窄、政府管理不当等问题,阻碍了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通过分析借鉴英、美、日等国家的相关经验,可以发现: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保障、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可以顺利实现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并据此提出加快我国土地流转促进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工业化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时期。而我国在农村人口城镇化的过程中长期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人口进城后社会保障和住房问题难以解决。本文以嘉兴市在“两分两换”土地使用制度探索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例探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为显著的是农村劳动力发生大规模转移和流动。农村劳动力结构的这种变化表现为资源的再配置过程,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内在动力。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并非越多越好,其还要依托于产业结构调整,共同作用,产生最大转移经济效应,从而最大化地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人多地少,劳动效率极低,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三农”问题十分严峻,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基本国情,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无疑是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只有城镇化水平提高了,才能把数以亿计的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转移出来,才能逐步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和缓解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而加强培训和提高技能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近几年中央和一些地方在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一条重要经验是。增加公共财政投入,用于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从而帮助农民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劳动技能.开辟新的就业渠道,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