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度过了一个阶段的低迷之后,持续两年多的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有了探底企稳和复苏的迹象。尽管能否尽快走出危机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趋势已经显现。在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的“后危机时代”,作为支撑宁波经济的十余万中小民营企业如何抢抓机.遇,适时扩大投资,优化调整结构,加快转型升级,蓄积新一轮发展的势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本刊特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此问题进行笔谈。现将其中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择要刊载。  相似文献   

2.
吴恩远 《环球财经》2014,(10):22-24
自2013年11月肇始,乌克兰危机愈演愈烈,乌克兰已然成为俄、美、欧角力的焦土。乌克兰危机将向什么方向演变?它又将对渐行渐近的中俄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2014年9月12日,环球财经杂志社在北京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语录经典     
《宁波经济》2011,(10):9-9
我们对中国经济头脑清醒。——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的致辞。温家宝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经三年,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企业界和专家学者都在深刻反思,探究危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概念阐述 1、危机决策的概念和特点.所谓危机决策,是指在危机情境下,为了达到预防、控制、遏制危机蔓延.保护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目标.政府机关在一定条件下制定、选择和实施应对危机的具体方案的过程。危机决策属于非稃序性决策。对决策者来讲.非程序性决策没有先前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制定好的标准可以参考.决策只能凭着丰富的经验来完成.因此.对决策者的素质要求极高.  相似文献   

5.
现代企业危机和危机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工商企业活动中.危机就像普通的感冒病毒一样.种类繁多.防不胜防。每一次危机既包含了导致失败的根源.又蕴藏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植、进而收获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错误地估计形势.使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危机管理的典型特征。本文首先以“水煮青蛙”的实验说明现代企业缺乏危机意识严重性,进而引入现代企业危机和危机管理主题.接着简要阐述了现代企业危机的表现形式和实质,以及危机管理的概念、本质和实际意义,并对现代企业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深入全面探讨,形成危机预防、危机处理、危机总结三要点环环相扣、一条线管理的操作流程,再从战略管理、问题管理、信息管理、危机成本四方面,拓展了现代企业危机管理的外延关系,并建议危机管理应该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6.
2007年,一个大家不太熟悉的词汇——次级债危机.在各类报刊、杂志上高频率出现,并造成全球金融大副波动。我国在此次次级债危机中虽然没有太大的损失,但我国也存在次级债危机爆发的根源。文章通过对美国次级债危机及爆发的必然性分析.针对我国房地产抵押和按揭贷款的特点及存在的隐患,指出我国金融业应从美国次级债危机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7.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特里芬难题和美元危机早已为人们熟知.也正是特里芬难题的存在和美元危机的爆发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牙买加体系的诞生。但是.牙买加体系的诞生并不意味着特里芬难题的解决和美元危机的消除.事实是美元危机、日元危机、甚至欧元危机时刻都在威胁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安全。而令人奇怪的是,尽管美元危机和美元霸权地位危在旦夕.现实中的美元似乎垂而不死.每当美国向其它国家借债的时候。其它国家仍然很慷慨,继续支持美元.文章基于对该问题的兴趣.试图对各个缘由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8.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出现滞涨,有些前几年房地产价格上涨过高的地区甚至出现价格下跌。一些专家学者和房地产业界人士发表的观点,引来了一片质疑声。  相似文献   

9.
始发于20017年年初的美国次级按揭证券风波,正在一浪高过一浪地冲击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市场.但截至到8月底,中国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似乎和这场风波没有任何关系。就在全球股市大跌的过程中,我国股市仍不断创出新高,股票市值第一次超过了GDP,并成功超越日本股市.成为亚洲股票市值最大的市场。美国楼市真的和中国的楼市和股市没有什么关系吗?本期特别策划就美国次级债危机问题,邀请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各抒已见,探讨美国次级债风波对中国的影响和警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资本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社会经济根源始终是相对需求不足.虽然引爆具体原因不同。世界经济一体发展的结果使危机的同步性提高.因此高贸易依存度使中国不可能独善。经济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一般阶段,而危机阶段又包括九个段落,并与金融危机密切相关。认识危机、认识中国自身优劣,才能克服危机。但是,克服危机还需要马克思学派的正确理论指导.需要根源中国实践选择突破口和经济杠杆。  相似文献   

11.
曹琪 《西部大开发》2005,(12):58-59
1929-1933年席卷全球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自资本主义制度诞生以来强度最太、波及面最广的一次。生产幅度下降之大,波及范围之广,失业率之高,持续时间之长是这次危机的基本特点。在此期间.农业危机、旧贷货币危机与工业危机同时进发,相互交织,是这次大危机的又一大特点,也是这次危机比历次危机更深刻的一个原因和表现。  相似文献   

12.
《唐山经济》2009,(10):1-1
万众瞩目的首届曹妃甸论坛沐浴着十月的金风在美丽的曹妃甸隆重开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政要、中外城市市长、政府官员、知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论道曹妃甸,激扬智慧,闪亮思想,对接观点,在这块热力十足的“黄金宝地”、中国推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性地区共商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13.
赵玉峰 《珠江经济》2004,(11):85-89
企业危机状况日益严重,已经到了需要系统治理的时候。根据零点调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课题组和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完成的“企业危机管理现状”调查结果,被访者认为:45.2%的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40.4%的企业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的企业处于高度危机状态。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企业处于中度以上的危机之中。这犹如人的身体,有一半的人都处于亚健康甚或重度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14.
梅新育 《中国经贸》2008,(19):52-53
从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政府支持的房贷巨头被接管.到雷曼、美林等华尔街投行大鳄倒闭或被收购,美国主要金融机构的危机令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等人今年6月份关于”次贷危机正在走向终结”的乐观判断沦为笑谈.更在中国掀起了轩然大波。“两房”危机尤甚,因为.中国是美国机构债券名列前茅的外国持有者,而考虑到中国对外资产结构中官方外汇储备占2/3左右,中国公众不能不对国家储备资产的安全表示关心。惟其如此,我们在评估这场危机对中国的冲击时需要冷静.自乱阵脚无助于捍卫中国利益。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影响全球经济,导致国际贸易大幅下滑。在这~大形势下,我国经济也受到外需萎缩的严重影响,稳定对外经贸特别是出口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任务之一。2009年.商务部国际司重点围绕“保市场、保份额、稳出口”的主线,积极推动双边、区域、多边经济合作.维护和改善对外经贸关系.努力为我国应对危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当美国多家金融机构纷纷垮台的时候,当一场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面临大萧条的威胁.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这次席卷全球的危机中也受到了冲击和影响。文章通过对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性质的分析.来探讨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它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高晶 《中国经贸》2013,(8):191-191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特征 1.财务危机本身的渐近性。企业财务危机的形成具有渐近性,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上去是在危机中“突然”倒下的企业,实际上并不是突然倒下的,企业的资源是逐渐被蚕食殆尽的,也可以说多个事件的发生过程,从量变到质变,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自进入到近代及现代工业化发展时代以来,由于一味追求物质经济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造成对自然资源的乱采乱伐、废弃物品的肆意排放,不仅造成自然生态的失衡、资源的巨大浪费,还危及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安全及日益严峻的危机化。这已引起了社会有关专家学者及政界人士的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并未终结的“东亚模式”——略论“东亚模式”及其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97年7月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东西方的许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对危机的起因发表了大量的评论。许多评论的焦点都是所谓的“东亚模式”的缺陷问题。大多数的评论认为“东亚模式”存在制度上的根本问题,若不从根本上改变“东亚模式”制度,危机就不可能消除。美国学界及政界官员甚至一再宣称,亚洲高增长时代已告终结,东亚奇迹已一去不复返,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已战胜了东亚资本主义模式。东亚要想排除危机,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模仿美国人的优越方式,并且臣眼于美国的霸权地位。[1]东亚危机至今尚…  相似文献   

20.
美国次贷危机何时到头?美国经济何时走出危机?至今好像还没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作为“旁观者”,包括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瓦尔特等在内的不少德国专家学者认为,美国经济至少要到2010年才有可能走出次贷阴影。而由于房地产信贷将必然地波及到其他金融信贷和实体经济领域,眼下美国经济危机尚未见底,美国经济的复苏恐怕要10年甚至更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