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本培训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缺乏专业引领,培训形式泛化,缺少有效的评估体制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建设、规范校本培训操作、强化校本培训检查和评估等方面的针对性对策,从而切实提高了校本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了校本培训工作持续...  相似文献   

2.
曹华 《魅力中国》2010,(22):228-228
随着教育理论研究和政策的推进,中小学校本培训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当前有各种各样的校本培训形式,但这些培训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校本培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理论的欠缺造成的。教育理论受社会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校本培训是保证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培训方式,对它的深入研究和积极推广,必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职前校本培训是指高师生在正式进入岗位之前,基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统一组织和安排,将本校作为高师生继续学习的基地并结合本校的教学实践进行的培训活动。职前校本培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有效的解决新进教师教学不适应问题。职前校本培训请中小学优秀教师到大学课堂中讲述他们的上课经验和学生管理经验.请中小学校长和其他管理人员来学校讲解有关校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做有关培训,学生到中小学去见习校本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4.
职前校本培训是指高师生在正式进入岗位之前,基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统一组织和安排,将本校作为高师生继续学习的基地并结合本校的教学实践进行的培训活动。职前校本培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有效的解决新进教师教学不适应问题。职前校本培训请中小学优秀教师到大学课堂中讲述他们的上课经验和学生管理经验,请中小学校长和其他管理人员来学校讲解有关校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做有关培训,学生到中小学去见习校本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5.
教师实践性智慧提升的校本培训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凤 《理论观察》2006,(3):123-124
在校本培训中采取行动研究模式、教育会诊模式、教育叙事模式提升教师实践性智慧,是当前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优秀的校本培训模式是扎根于教育实践,诉诸于教师专业生活,浸润着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提升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专业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专业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念,设计教学能力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与方式。将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内容分为市场调研、工作任务分析和教学分析、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组织设计四个模块,介绍各模块的培训内容、培训组织方式与时量、训练项目及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大学公共英语师资现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与目标,从注重自我发展、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开展校本培训三个维度建构了地方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体系,该体系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了大学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秀娟 《发展》2015,(4):127
按照高水平完成国家课程,大力发展校本课程的指导原则,陇西县通过深入挖掘本土教育资源,积极拓展教育视野,在校本课程建设上成效显著. 一、强化管理,确保三级课程建设规范有序实施 按照“国家课程开足开齐、地方课程求精求细、校本课程突出特色”的原则,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组织实施、教材管理、课时安排等方面应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陇西县采取“三结合”的方式加强培训工作,即外出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研究相结合,专题培训与讨论探究相结合,有效克服教师对学校课程开发的神秘感和畏惧感,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思想认识,扫清课程开发中的一些盲区,同时将开展课程建设情况列入重要督评内容,作为学校考核的一项必保指标,对课程建设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保证学校三级课程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9.
实施校本培训要更新观念、明确目标、确定内容、探索模式。为此,应注意调查教师实际需求,精心制订计划方案,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方式,做好效果评估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高校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而师资培训工作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永恒课题.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是完善我国高校教师在职培训体系,提高师资培训效率的有效途径.在校本培训中要选择适当的模式,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建立校本培训保障体系,使教师通过校本培训真正提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国家教育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明确要求各区县根据实际大力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出台了《巫山县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巫山县2017-2022年度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进一步规范区县及以上集中培训。同时,将教师的成长重心向所在学校倾斜,要求各级各类教师以育人为宗旨,以校本培训为台阶,以自我研修抓手,综合提升自身技能,达到科学育人的目的。为此,在县教委领导下,县继教中心专门成立校本培训现状调研工作组,对县内各学校教师自我研修与校本培训进行重点查、重点抓、重点督、重点用。  相似文献   

12.
《重庆与世界》2017,(21):F0004-F0004
当前,綦江教育综合改革的“动车组”加速前行,“动车组”象征着重庆市綦江探索区域校本培训管理步入“高速”。该区教师进修学校在区教委“健康尊严、张扬个性”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切实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创新区域校本培训管理。綦江区教师进修学校从区级层面制定了一系列校本培训管理制度、建立了校本培训管理平台、构建了校本培训区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温小荣 《魅力中国》2009,(18):45-46
校本培训的特点就是由学校、教师自己发起、组织,以解决学校发展中、教师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结合日常教学工作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14.
一、校本培训是发达国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校本培训计划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最先在英、美等国开始大规模地实施,这使得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师范教育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刘海荣 《发展》2011,(3):132-132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管理开始从"国本"走向"校本",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和采用校本研训。校本研训彰显着学校的特色,超越传统课程模式,对促进学校文化重建和走内涵发展道路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校本研训的内涵(一)校本研训是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合称。以校为本,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校本研训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与培训,它基于学校,将教学研究和培训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策略。它主张问题即课题,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二)校本研训的形式主要有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通过理论学习、专家辅导、合作研讨、集体备课、教学反思等手段,使研训工作落到实处。它的初级目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终极目标是全面推进课改,实施素质教育,为民族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课改打破了原有的教研与培训局面,新的问题层出不穷,教师的教研与培训像过去那样单靠教研或培训部门一竿子插到底,不仅不可能,也不现实,唯有进一步改进教研和培训工作,构建与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研训制度,才能有利于新课程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6.
金美兰 《新西部(上)》2009,(10):118-118,122
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有着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实现自我发展的愿望和需求,强化以学校为基地的校本培训方式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在校本培训工作中,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切实可行的、适合本校实情的校本培训模式;突出教师培训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不断推广实施,教育科研越来越受到重视。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科研方式,对促进高职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笔者从校本教研的内涵入手,阐述了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张建发 《西部大开发》2011,(10):57-57,99
教师的专业成长时下得到各方的关注。本文以学校校本教研的基本行为方式为研究课题。通过研究认为,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9.
文章指出,职业学校要在全面了解教师成长需求的基础上,健全相关制度,积极采用校本全员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有效手段,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张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在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中的作用突显出来,为此,必须以素质教育为切入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基本内容,把抓校本培训形式作为手段,努力构建“创新型’’中小学教师培训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