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建立资源型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转型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山西省2000年—2013年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熵权法对其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转型绩效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转型绩效存在较强相关性,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深技术创新扩散程度等方面提出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资源型地区成功实现经济转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开始转型升级。河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其制造业发展面临着结构不优、发展不均衡、人才缺乏等问题。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河南省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需要开辟新的发展路径,实现制造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因此,从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入手,分析了河南省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挖掘河南省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助推河南省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产生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浙江经济转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经济发展正处于宏观调控背景下短周期经济增长转折点和发展阶段转换中经济转型分叉点的“双碰头”,其转型的核心在于实现“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4.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突破口选择:阜新经验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严峻的经济转型发展压力,随着资源枯竭,城市经济凋敝,亟待科学转型。以产业转型启动经济转型,以体制改革保障经济转型,以项目注入推进经济转型,以实现再就业稳定经济转型,以城市全面发展体现经济转型。应及时启动城市经济转型事业,防止资源型城市被边缘化,多渠道解决转型启动资金,政策推进法制保障,共同努力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事业。  相似文献   

5.
经济转型的核心要义体现在两个层面,即通过生产力方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生产关系方面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西部欠发达区域中相对落后的省份,甘肃省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加快经济转型,通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经济增长动力转型、产业发展模式转型、城乡发展关系转型、空间经济格局转型、行政管理体制转型六大重点任务,从根本上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甘肃省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为在数字经济视角下,实现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促进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对数字经济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并且分析了数字经济视角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意义,最后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策略,以期发挥出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实现转型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景维民  孙景宇 《改革》2007,(8):12-17
中国和前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转型所表现出的巨大差异表明,经济运行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基础作为支持,必须深入到制度层面来探讨转型国家在转型路径、绩效及其制度安排上的异同。从制度移植与制度内生、自发演进与政府设计、经济转型与政治改革等方面重新审视转型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一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转型国家为实现经济发展,不应将市场化与现代化割裂开来,而应在进行市场化的同时推进其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实践,分析研究了目前我国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相关思路,指出资源型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不断表现出对于资源部门技术和制度变迁路径的依赖,这已经成为了目前实现经济转型的主要阻碍。在我国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独立性更加的明显,区域经济主体地位也更加的突出,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进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区域经济转型。对于资源型区域经济的转型来讲,创新能力是走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区域经济转型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9.
文明、和谐社会是评价经济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正确实施经济转型路径,同时实现经济转型与和谐社会发展的平衡,对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实现深化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必须实现产业和城市的双重转型。产业转型的实质是企业自生能力的培育和提高,而城市转型才是经济转型的关键。只有率先开展城市转型,以城市转型带动产业转型。才能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本文针对黑龙江东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现实难题.提出了黑龙江省东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四大策略,即以城市转型为先导、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保障、以企业自主竞争为依托和以构建产业簇群为章点.  相似文献   

11.
张文英 《江苏科技信息》2024,(4):118-121+133
随着网络和移动技术的普及,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和期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平台经济的崛起不仅为传统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格局和商业运作模式,也引发了数字文化和组织变革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推动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创新驱动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平台经济对传统行业的影响,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创新业务模式等有效的解决策略,有助于实现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魏巍 《魅力中国》2014,(9):65-66
我国经济长期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三高”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日益受到环境资源各方面的制约。要想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发展。必须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亮点,成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主渠道、服务业发展的新动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因而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于降低能耗、节约资源、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当前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路径提出探讨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是推进天津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由途径。本文从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涵入手,结合天津实际,分析研究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紧迫性及主攻方向,在此基础上,针对政府部门提出推动天津开放型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完全市场经济还有多远--中国经济转型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景宇 《改革》2004,(6):16-22
经济转型进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但已有的研究只偏重于对经济转型进程"量"的测度,而忽视了转型进程中不同阶段"质"的飞跃。事实上,中国在1997年就已经完成了体制转型,建立了"完全的市场经济",但是中国还需要实现经济发展,向建立"好的市场经济"方向继续努力。为此,中国要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实现金融架构与产业架构的相互协调,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向信息化迈进。  相似文献   

15.
张鹏利 《特区经济》2014,(11):72-73
在浙江省劳动力成本优势弱化,国外市场低迷的内忧外困状况下,浙江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转型,寻找适合浙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首先,认识经济转型,深刻理解党中央的经济发展号召;其次,结合浙江当地资源、环境和技术以及人才特点,从已经实现的几种经济转型趋势分析总结经济转型的表现形式;最后,总结经济转型的特点及经济转型中的注意问题。为将要转型或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或地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我国煤炭行业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资源桔竭型煤炭矿区不断增多,为了实现衰老煤炭矿区的可持续发展,一些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进行了经济转型。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经济转型现状,从产业转型、体制转型以及创新管理制度方面分析了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经济转型内容,并提出一些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经济转型策略,以期为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的经济转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转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与阶段性目标。改革30多年来,中国经济转型经历了大约4个阶段及其目标转换,这就是1979—1984年经济转型的起步与完善计划体制的目标、1985—1992年经济转型的推进与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目标、1993—2003年经济转型的定向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和2003以来经济转型的定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通过阶段性目标的转换,中国实现了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8.
转型成长是经济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是对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和地区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时期经济发展特征的概括。中国在转型成长中创造了很多奇迹的同时 ,正面临着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难题。本文通过对转型经济学和经济转型的区域特征两个方面的分析 ,对落后地区如何实现“双重转型”给出了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9.
当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面临的困境是毕节资源富集地区的前车之鉴,如何吸取经验和教训,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资源富集地区的资源型经济转型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毕节市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路径分析,试图找到一条提升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方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胡晓华 《发展》2013,(4):45-46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并强调城镇化是我国今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发展的最大潜力和机遇。我县目前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提前五年建成小康社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县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和质量。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我县现阶段和今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