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西夏经济史是西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夏学真正进入科学殿堂始于 2 0世纪初 ,迄今已走过了百年历程。一百年来 ,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 ,西夏学已成为颇受海内外学界关注的新学科 ,神秘的西夏王国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毋庸讳言 ,相对于西夏语言、西夏文化、西夏文物以及西夏政治史、军事史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而言 ,西夏经济史的研究略显滞后 ,特别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更是如此。据不完全统计 ,迄今西夏经济史研究的论文约 2 0 0余篇 ,而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发表的论文大抵只占 1 /1 0 ,且又大都是围绕西夏社会性质而展开 ,没有多…  相似文献   

2.
王其英 《发展》2011,(3):66-67
西夏(1038~1227)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范围大约是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内蒙古、青海、新疆部分地区。党项族原是羌族的一支,在民族的纷争中历经磨难,唐末五代时在西北崛起。公元1003年,党项族攻占凉州,并于1036年正式建立了政权机构——西凉府,凉州自此成为西夏王国的辅郡,1227年被蒙古所灭,长达200多年。期间,西夏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西夏文。西夏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和灿烂的文化,西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夏文字则是西夏文化中最为耀眼的明珠。自清代以来,凉州先后出土了大量的西夏珍贵文物,其中有的保存完整,作为国宝,闻名中外;有的为国内首次发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邑人张澍从19世纪初就致力于西夏学的研究和资料收集。凉州大量西夏文物的出土及一些早期的学术成果,为研究西夏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西夏碑即"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也称感应塔碑)。清嘉庆九年(1804)著名学者张澍在武威大云寺(张澍误记为清应寺)内发现,并首次认定为西夏文碑刻,比中外其他学者正式接触并认识西夏文要早近一个世纪。碑通高2.6米,宽1米,厚0.3米;碑首呈半圆形;碑正面是28行、每行65字、总数达1820字的西夏文楷书,背面是与之相对照的汉文楷书;两边阴刻对称的伎乐舞女,吸收了敦煌飞天舞女的艺术特点,造型优美;碑身的两边呈刹角,边上刻忍冬纹。由于西夏文已被人们遗忘,无法辨认,当时被称为"天书"。到1908年我国黑城遗址发现西夏文字典《蕃汉合时掌中珠》后,才知道了它的构造、文字和字意。  相似文献   

3.
48年前,因为深深着迷的西夏历史,他毅然告别京城,在荒凉的大西北扎下了根;为了破解“天书”西夏文字,他曾经忍饥挨饿,与西夏王陵为伴,甚至差点儿废掉了一条腿;150万字的《夏汉字典》,不仅使他登上了国内西夏学研究的顶峰,也奠定了他在国际学术领域无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发展》2011,(9):I0003-I0003
在这秋风送爽的美好时刻,第二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在武威圆满举办。各位专家、学者高屋建瓴地广泛研讨西夏学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对一枚西夏官印的研究入手,探索了西夏文字的起源及特征,探讨了西夏官印的形制、特色及历史作用。西夏文字及官印充分反映西夏政治经济的繁荣和军事力量的强大,是西夏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6.
孙寿岭 《发展》2011,(9):44-45
近些年来,对灭绝了的西夏历史文化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视野不断扩大,成果层出不穷,探索挖掘了不少新内容,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论述文章。但有的领域还是一片“处女地”。如西夏时的酿酒业,特别是西凉府(武威)的酿酒业,尚未被“开垦”。不少专家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西夏历史上各外来源流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吐蕃的藏传佛教和中原王朝的汉文化。而儒学作为汉文化的核心.在这一时期深刻地影响了西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对西夏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西夏社会的封建化进程。但是.也不应过于抬高西夏儒学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白英 《中国西部》2012,(20):74-85
在中国历史的长卷里,西夏王朝似乎是一个缺席者,在不足200年的时间里,西夏王朝发明了西夏文,翻译了大量汉文献,创造了灿烂多姿的文化,但随着王朝的灭亡一切似乎也戛然而止。正是黑城,这残破苍凉的古城和邪残留的佛塔、废墟在落日里吟唱的经卷诗文,揭开了中华历电上堪称昙花一现的西夏文明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9.
1909年俄国探险家П·К科兹洛夫从我国内蒙古黑水城掘走大批西夏文献,现藏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这批西夏文献除大量佛经外,还包括字典、辞书、类书、法律文献以及译自汉文的兵书、类书等。它们极大地丰富了西夏研究资料,拓展了西夏研究领域,为西夏...  相似文献   

10.
《发展》2014,(9):F0002-F0002
孙寿龄先生,甘肃武威凉州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著名西夏文化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史金波先生撰文称:“孙寿龄先生于发掘、整理、研究、报道武威出土的西夏文泥活字版《维摩诘所说经》贡献最大,先生乃近代西夏文泥活字第一人也。”  相似文献   

11.
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借贷契长卷(7741号)为草书写本,包含普渡寺出贷粮食契约20件,是西夏社会经济研究的珍贵原始资料。本文将西夏文草书转录成楷书,译为汉文,并进行初步研究。7741号各契约形制规范,清楚记录了出贷人、贷粮种类与数量、利率、借贷期限、违约赔付、借贷人和证人等信息,反映出西夏粮食借贷以家庭为主,契约中必须有担保人;西夏寺院的粮食借贷利率偏高,违约惩罚力度大;契约中出现的人名较多,折射出西夏的民族组成情况和西夏人的姓名取向。  相似文献   

12.
王其英 《发展》2009,(4):153-155
丝绸之路重镇武威,地处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千百年来承载着历史留下的一份丰厚的精神财富,借助祁连雪峰的山川灵秀,经受大漠戈壁的锤炼洗礼,形成了具有鲜明西部特色的地域文化一凉州文化。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凉州文化从汉魏初创到五凉繁荣及至盛唐巅峰,加上宋(西夏)、元、明、清各有千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研究脉络梳理与趋势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美日竞争模式比较促成的企业文化理论,是管理学领域继科学管理、人际关系学说之后发起的又一次思想革命,它唤起了人们对企业深层软性因素的关注与思考。本文从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就企业文化研究的不同流派及发展脉络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通过把握企业文化研究的最新动态,对企业文化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美日竞争模式比较促成的企业文化理论,是管理学领域继科学管理、人际关系学说之后发起的又一次思想革命,它唤起了人们对企业深层软性因素的关注与思考。本文从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就企业文化研究的不同流派及发展脉络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通过把握企业文化研究的最新动态,对企业文化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读者     
六月,让我们为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90岁生日送上祝福;共同追忆钱学森教授与西部开发的点点滴滴;领略西夏文化的久远文明,见证宁夏十年的成长与发展;体味"蜗居"生活下的房价争议。分享生活秘笈,探寻古城文化……为这个精彩灿烂的六月谱写美丽篇章。  相似文献   

16.
孙寿岭 《发展》2011,(10):59-60
三、西夏时酒的品种 千古美酒说西夏,西夏美酒数凉州。西夏时,凉州不但酒的质量好,而且生产的品种也很丰富。主要有白酒、葡萄酒、醪酒、奶酒、芦酒、黄酒等。  相似文献   

17.
宋得宪 《发展》2012,(12):59-59
西夏碑和西夏文书,是建立西夏王朝留下来的历史遗物。如今,景泰县档案馆就珍藏着西夏文书。西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割据王朝,立国190年。本名大夏,又称白上国,宋代人称西夏。公元1038年,元昊称帝,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西凉府(今武威市凉州区)为西夏辅郡。西夏地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  相似文献   

18.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度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发表论文约计150余篇。出版著作、论文集有:葛金芳《唐宋变革期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胡小鹏《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宋元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史金波《西夏出版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牛达生《西夏活字印刷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王菱菱《宋代矿冶业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邢铁《宋代家庭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2月),姜锡东、李华瑞主编《宋史研究论丛》第六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杜建录《〈天盛律令〉于西夏法制研究》(宁夏人…  相似文献   

19.
张圆圆 《魅力中国》2011,(7):317-317
一、霍尔 斯图亚特·霍尔,当代文化研究之父,“伯明翰学派”的主要奠基人,是国际上文化研究领域最著名的人物,他在文化研究领域的主导作用和杰出的成就,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人能够超越。于1932年2月3日出生于牙买加首都金斯顿的他,从1951年获得牛津大学奖学金赴英国上学至今。霍尔一直在英国从事文化运动与文化理论的研究,纵观这60年的学术生涯,  相似文献   

20.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雇工契是目前所知11—13世纪唯一的一件雇工契,其发现填补了这一时期的雇工契空白,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本文将此件契约中的草书识读为楷书,并译成汉文,同时对其内容进行诠释,做出初步研究。契约中的雇工属西夏主体民族党项族,系由畜牧业转成农业的民族。西夏文雇工契约在形式和内涵上都继承了中国的契约传统,反映出西夏时期雇工情况,披露出很多与雇工相关的经济细节,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西夏农业经济的部分运行特点,由此可以了解这一时期农业的一些基本面貌。该契约同时显示出内容和形式趋于简化,雇主与雇工有明显的主从关系,雇工报酬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等特点,这可能与西夏晚期社会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