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青海油田尕斯库勒N1-N21油藏经过一年的精细评价,实现增储1242万t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油田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降低油田生产成本,同时将含油污泥变废为宝,采用本体聚合法,将含油污泥代替斑土填充到凝胶颗粒中制备出一种价格低廉的深部调驱剂。依据Q/ZY-CGYY11-2012《含油污泥填充凝胶颗粒调驱剂技术条件》企业标准要求,对含油污泥填充凝胶颗粒调驱剂的膨胀性能、热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制备生成的调驱剂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能够满足高温高盐油藏调驱的需要。在室内试验的研究基础上,自2013年起,规模生产出的含油污泥填充凝胶颗粒调驱剂在中原油田多种类型油藏推广应用19个区块,累计注入含油污泥填充凝胶颗粒调驱剂138.22×10~4m~3,处理含油污泥10.38×10~4t,累计措施增油42590t,累计增气1278×104m~3。  相似文献   

3.
针对海外河油田油水粘度比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注水开发驱油效率低,无效产水增加及以往化学堵水技术效果逐渐下降的问题,开展新型聚合物微球复合堵水技术研究与试验。封堵高渗透油层,改善产液剖面,提高稠油注水开发效果和油藏采收率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齐2-15-012块莲花油藏2002年投入开发,目前油井普遍高含水,注水利用率低,2014年在区块油藏开采特征[1-2]分析与N2驱油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在该块优选2个井组实施了N2驱,目前已初步见到效果。N2驱油的成功对于同类油藏开发中后期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淼 《化工管理》2015,(11):186
化学深部调驱是利用前置段塞封堵优势大孔道,然后利用主段塞可动凝胶改善油水流度比,调整注水井吸液剖面,驱替中低渗透部位的原油,促使油藏深部液流转向,从而扩大波及体积,改善油层纵向及平面矛盾;最后利用驱油段塞,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水驱洗油效率.针对海1块油藏地质情况进行了调驱聚合物的筛选,设计的深部调驱方案.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由河南油田分公司承担的“聚合物交联微凝胶体系驱油技术”在北京通过了股份公司的鉴定。鉴定意见认为,这项技术整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微凝胶体系驱油技术的原理是在聚合物溶液中加入少量化学添加剂,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提高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和耐温抗盐性能,以达到降低聚合物用量,改善聚合物驱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扩大其应用范围的一种新技术。该项目于2001年12月初步形成了微凝胶驱技术(即低浓度交联聚合物驱技术),包括交联剂优选及生产技术、微凝胶驱配方筛选与优化技术、微凝胶驱跟踪分析及效果评价技术等6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7.
针对X油田八面台区块低渗透油藏存在的水驱采收率低、注水开发效果差等问题,通过开展国内外空气驱调研,进行了各种室内实验与建模,,并且明确乐空气驱油机理,为低渗透油藏转变开发方式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油田开发后期,实施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措施,以聚合物驱油、三元复合体系驱油、微生物驱油技术为主,获得最佳的油井产能,满足油田开发后期稳产的需要。微生物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措施,是油田开发的新技术措施,有望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获得最佳的油田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油田储层具有非均质性,注水开发中后期储层非均质性越来越强,导致注入水窜流,为了封堵注水过程中较大的渗流通道,实验室内研发了一种新型深度调驱的聚合物微球。该微球具有膨胀性、弹性变形性和抗剪切性,在微球直径和孔喉直径相匹配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有效封堵。利用该微球对不同储层物性条件下调驱封堵特性进行室内实验研究,筛选出最佳调驱的渗透率级差范围。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微球在合适的渗透率级差范围内能够实现对高渗透通道进行有效封堵,从而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石油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油田资源的不断被开采,油田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油井的含水率不断的上升,石油资源的开发难度逐渐的增加,如何有效的开采油藏的剩余原油,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文章通过实验得到,通过采用高浓度和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可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文章分析了聚合物驱油的作用过程,改善了聚合物驱油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油田原油的采收率,促进了油田开发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新霍地区属于高压低渗油藏,自然能量开发过程中面临产量递减快,注水开发又面临着注水压力高,且油井见水快的矛盾,常规的二次采油技术已难以提高该块的储量动用程度,二氧化碳驱从增压、降黏等方面改善了原油的性质,有利于原油从地下析出,对提高新霍油田的采收率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二氧化碳的驱油机理以及通过二氧化碳驱在新霍地区的应用来论证二氧化碳在高压低渗油藏中的优势,为油田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根据油田近几年的发展,国内外的部分油田已经开采完毕,各储层中资源再生率几乎为零,等待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措施。而其中聚合物驱油、三元驱油等方式是最为广泛普及的技术,在长庆、大庆、胜利油田应用极广,效果优异。但是依靠聚合物驱或三元驱提高采收率时,大量的聚合物污水也相继产生了,产液量增加,污水含量也增加,油田采出水中含有聚合物时,体系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乳化层系分明,且不随时间变化。污水处理遇到这种问题时,当前技术处理的水达不到排放标准,严重制约驱油技术的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羊二庄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为了进一步挖掘资源潜力,增加可采储量,实现老油田可持续发展,在明三4层系开展污水聚合物驱油,通过对聚合物体系及注入方式的研究与创新应用,在连续三年实施注聚驱后,实际采收率提高3.49%,老油田的开发水平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4.
吴海宁 《化工管理》2015,(4):167-168
聚合物凝胶类堵剂被广泛应用各大油田调剖堵水作业,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因油田的长期注水开发、冲刷,油水井间形成水流优势通道、特大孔道,导致油井含水上升甚至水淹,发生严重的水窜现象。而目前使用的聚合物凝胶类堵剂普遍存在强度偏低,稳定性差的问题,难于适用存有特大孔道、水窜严重的油藏调剖作业。因此,通过室内摸索实验研究,开发出一种高强度聚合物凝胶堵剂。应用大港油田采油三厂官109-1断块家45-13井,对油井家45-15方向的严重水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水井家45-13的正常注水生产,注水压力由调前的日注50m3、压力14.5MPa,提高到调后的日注50m3、压力17Mpa,井组日增油3t。  相似文献   

15.
经前期探索证实氮气泡沫驱技术可改善吉林油田开发效果,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本文结合室内实验及矿场试验对氮气泡沫驱适应性进行评价,总结出针对不同渗透率级别油藏的优选注入方式。结果表明:中渗和低渗油藏适合氮气泡沫混注,较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幅度更大;特低渗油藏在氮气泡沫混注条件下注入压力过高,建议采用交替注入的方式,同时多段塞注入较单段塞驱油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青海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年产原油146万多吨,占青海油田产量的70%以上。近几年来,特别是油田重组改制以来,紧紧围绕原油生产和实施低成本战略这个中心,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被集团公司评为“先进采油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被青海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同时被授予“青海省九五建功立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尕斯库勒油田E13油藏被集团公司评为“高效开发油藏”。 以企业发展目标凝聚职工 围绕油田的总体发展目标,采油一厂结合实际提出了“尕斯库勒油田再稳产10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一维填砂模型实验,对兼具凝胶和水溶性高分子双重特性的聚合物类驱油剂部分枝化粘弹性颗粒的流度控制能力以及驱油效率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发现,部分枝化粘弹性颗粒能在室内一维填砂模型中建立较高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具有良好的流度控制能力。部分枝化粘弹性颗粒在室内一维填砂模型中能将采收率提高近20个百分点,具有良好的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气驱地质研究项目长李中超最近喜上眉梢。在濮城沙一水驱废弃油藏进行的二氧化碳驱水气交替驱先导试部署的7个井组中,濮1—1井累计增油4523吨,采收率提高了8.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沈84-安12块为高凝油油藏,油藏含蜡量达到35.6%,单纯的聚表复合二元驱不能有效降低界面张力,无法达到二元驱技术要求。经室内实验研究,证实采用三段式弱碱三元配方进行化学驱设计,可有效提高驱油效率。三段式主段塞在化学驱降水增油中起到主要作用,文章在沈84块优选先导试验区6个井组,在注入速度(0.15pv/a)及段塞尺寸(主段塞0.8pv)相同的条件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三元配方中主段塞部分不同浓度的碱、表活剂和聚合物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主段塞配方浓度为0.20%P+0.20%S+0.20%Na_2CO_3为最优方案,计算结果室内研究结论一致,为方案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高凝油的化学驱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聚合物驱油是目前推广程度很高的三次采油方法之一,在中国的很多油田都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应用。影响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在聚合物驱油的过程中注入聚合物溶液的性质、注入聚合物的量以及聚合物的注入速度、开发油层的非均质性、开采油层的物性参数等均可以影响聚合物驱油的开发效果。实践证明,在采油开采过程中注入聚合物的浓度越大、注入聚合物的速度越低、聚合物驱的采油井的含水率越低,采出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