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十一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中国“十五”期间交通运输的发展,分析“十一五”交通运输面临的形势及制约,指出“十一五”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是:全面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运输大通道为重点,突出铁路发展;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促进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发展;加强特大城市和城市化地带交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相似文献   

2.
Q1: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是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请问河北在这方面取得了什么进展?2020年有什么工作安排?A:吕慧哲:2019年,我们坚持以疏解首都交通压力为“牛鼻子”,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格局基本成型。一是规划一体不断深化。积极争取交通运输部支持,加强与京津交通部门沟通衔接,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高质量谱写交通强国河北篇章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铁路网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但目前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短板。考虑到黄河流域范围较大,各区域发展基础条件差异较大,为实现黄河流域铁路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需要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建议加快推进高铁网建设,强化和完善普速铁路网,有序推进城际、市域(郊)铁路发展,加强铁路枢纽及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路网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效率效益,同时需要把握好建设节奏,合理控制规模,保障黄河流域铁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老铁路是中老两国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国铁集团坚持新发展理念打造中老物流黄金通道,做好规则制度衔接、不断优化运输组织、拓展全程物流服务、推进运输通关便利化、构建低碳运输体系,近一年来中老铁路运营安全持续稳定、客货两旺,国际物流黄金大通道作用日益显现,为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确保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将更加努力开拓创新,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深化线路设施“硬联通”、推进规则标准“软联通”,提升中老铁路国际物流品牌效应,全面推进中国-东盟物流合作走深走实,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长江经济带覆盖长江上中下游重庆、湖北、上海等省(市),区域内基本形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分析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路、公路和水运的网络结构和货运量现状,存在干线通道能力仍显紧张、交通运输结构不尽合理、多式联运体系有待完善、部分铁路线路能力利用趋紧等问题,铁路大运量、低排放等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此基础上,提出长江经济带铁路货运发展对策,即:提质改造通道瓶颈区段,推动铁路多式联运发展,加强铁路运输资源分配,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为推进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6.
深入分析世界铁路发展趋势,阐述加快我国铁路发展的重要意义,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铁路改革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剖析我国铁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实现我国铁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总结经验规范管理促进合资铁路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以来合资铁路发展取得历史性进展.当前必须准确把握合资铁路的地位和作用,从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大局出发,推进合资铁路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合资铁路发展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资铁路的兴起和发展是铁路贯彻改革开放基本方针、创新发展思路的结果,它为铁路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是合资铁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巨大挑战,推进合资铁路发展,需要采取加紧修改《合资铁路管理办法》、加强并完善行业管理等项措施。  相似文献   

9.
未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我国客货运输需求在总量增长和结构上均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近年来,随着铁路市场化改革、运输技术进步和运输组织创新,铁路在适应运输需求发展上表现出越来越灵活的适应性和越来越强的竞争力。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有理由相信,铁路运输不但会强化其固有的技术经济优势,而且会表现出在客货运输需求发展变化上的适应性优势,从而在整个交通运输行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4年,铁路部门抓住机遇,团结奋战,在路网建设、装备现代化、重点物资运输、经营管理、安全生产、深化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就认真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确保国家重点物资运输,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健康发展,提出希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11.
2021年,全路货运系统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实施以货补客,深化货运组织改革,高站位完成重点物资保供任务,高质量完成多式联运发展目标,货运服务质量和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货运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货运安全局面持续稳定。2022年,全路货运系统要抢抓机遇、担当作为,深入开展货运安全专项整治、强化货运专业管理基础、扩大“公转铁”工作成效、加快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促进专业物流稳步增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在全面深化基础管理、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优化“一带一路”铁路运输组织、持续深化货运组织改革、强化队伍建设和监督检查上取得新成效,奋力推动铁路货运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铁路发展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特征 ,以及在铁路发展中发挥政府职能和利用市场机制的关系 ,在总结国外铁路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铁路发展中 ,政府既要推进市场化改革 ,又要为铁路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深入贯彻全国铁路工作会议和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铁路发展计划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2012年重点工作,动员铁路发展计划系统服务铁路建设与运输经营,为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推进铁路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4.
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推进铁路货运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加入WTO后,国外运输企业进入中国运输市场,将给我国铁路货物运输带来发展机遇,也带来竞争压力。因此,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必须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加快规模化发展,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大能力的“八纵八横”铁路主干道,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加快货物快运体系建设,保证货物准时、快捷送达,并按照现代物流要求,加快集装箱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货运代理服务,还要完善信息技术,实现货物运输实时追踪,并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才能适应现代物流的需求,推进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质量发展对铁路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提升铁路应急救援管理水平,针对性地补强铁路应急救援管理措施。在构建铁路应急救援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明确铁路应急救援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标准,基于区间二元语义TOPSIS评价方法构建评价模型,考虑专家评价的模糊性和偏好,利用区间二元语义方法处理多粒度语言值,有效避免语言值转换过程中信息缺失问题,运用TOPSIS方法计算基于区间二元语义的综合评价值。最后,以某铁路局集团公司应急救援实施情况为例开展评价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铁路应急救援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铁路应急救援高质量发展情况,利用区间二元语义TOPSIS方法开展评价分析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铁路各项工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铁路的重要指示,坚持以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为主线,精心组织,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大规模铁路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装备现  相似文献   

17.
设立铁路发展基金是国家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深入推进铁路建设的重要举措.针对铁路基本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铁路发展基金的资金来源、使用途径等,对设立和完善铁路发展基金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对铁路跨越式发展中改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中改革的必要性、面临的矛盾和困难 ,从解放思想、推进基础性改革、依法行政、确保铁路安全稳定的角度 ,阐述了如何推进铁路改革。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应明确交通运输可持结发展应遵循的原则,通过外部成本内部化及可持续的运输政策,实现对铁路价值的重新认定,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体系中应以铁路为主动脉,积极发展高速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航空均衡发展,协调配合,以达到较高运输效率和较低社会成本,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十四五”铁路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了铁路建设将进一步成为国家战略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我国铁路建设的重要省份,云南省的铁路建设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和重要性。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不仅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旅游资源,还是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通道。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云南省的铁路建设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亟待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以支撑云南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在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多重叠加下,加快云南省铁路建设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