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卡工程》2013,(8):19-20
近日,北京移动与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发布“移动NFC手机一卡通”应用,这是NFC技术首次应用于国内交通行业。且不说实际应用的情况如何,起码NFC支付在开环中已经开始落地。而在类似企业、校园等闭环当中,却仍然没有大规模应用。开环的NFC支付,需要权衡各方利益,如运营商、银行、通卡公司等,在闭环之下,利益团体考虑的较少,但是实际的应用情景依然复杂。  相似文献   

2.
《金卡工程》2013,(8):17-18
8月22日,主题为《聚焦移动支付安全》的第八期NFC论坛沙龙在深圳荣超商务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的嘉宾有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邵通、思路名扬国际销售经理柯微、深圳迈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垫。NFC移动支付在国内,以中国移动在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应用为开始,现在全国各地都正在进行NFC移动支付的推行,然而伴随期间的安全问题也是业内经常讨论的。  相似文献   

3.
《金卡工程》2014,(12):19-21
正为满足城市一卡通行业移动支付业务的迫切需求,积极探索一条符合行业应用和发展规律的技术路径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城市一卡通行业先后采用SIMPASS、RF-SIM等技术形式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也取得了一定的市场收益。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产业条件的逐步完善,基于NFC和可信服务管理(TSM,Trusted Service Manage-  相似文献   

4.
《金卡工程》2014,(6):31-32
城市一卡通跨行业多应用的范围城市一卡通跨行业多应用是指城市一卡通卡在除城市综合交通领域外的应用,以及其他行业卡在城市综合交通领域的应用,包括了移动支付在城市一卡通领域的应用、银行卡在城市一卡通领域的应用和城市一卡通在小额支付方面的应用。城市一卡通跨行业多应用产业链城市一卡通跨行业多应用环节众多,主要包括服务提供方和产品提供方两大角色。  相似文献   

5.
《金卡工程》2014,(4):21-21
正日前,中国银联发布消息,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全国"闪付"终端近300万台可支持金融IC卡和NFC手机支付受理,全国金融IC卡发卡量也超预期推进,移动支付行业飞速发展。众多移动支付参与方加速布局移动支付,中国银联力推以TSM系统为核心的移动支付平台,搭建商业银行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渠道,同时,中国银联还联合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线下POS机改造,并进行补贴,以为NFC手机支  相似文献   

6.
李蔚 《金融电子化》2011,(11):34-35
自从2004年NFC论坛成立以来,伴随着NFC技术、方案和推广的起落,移动支付也在过去数年间起起伏伏地在行业和消费者中飘来转去地游荡.一度似乎移动支付距离我们很近,最大的手机公司几度宣布或谣传要在全部手机终端上支持NFC技术,很多城市的大街小巷甚至央视黄金时段都出现大量的"手机钱包"的广告,上海也曾经热卖过"刷卡手机"...  相似文献   

7.
《金卡工程》2015,(6):14-14
近年来,法国以近场通信技术(NFC)为技术基础的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行业兴起了一股发展热潮,许多NFC支付系统应运而生。近日,法国发布了最新计划,致力于加快推进NFC支付发展,全面推广这一新型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8.
移动支付,特别是基于NFC技术的移动近场支付已经成为市场热点并代表未来移动支付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外均在积极发展NFC支付业务,各种支付模式层出不穷。在国外形成了以Google为代表的全手机终端NFC支付模式和以Orange为代表的移动运营商NFC支付模式。在国内,中国银联推出基于SD卡的NFC支付业务。在各种NFC支付模式中,它们有哪些不同?在我国移动支付标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2013年2月发布的《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移动支付体系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加快其在城市不同交通方式中的应用;加快完善标准体系,逐步实现跨市域公共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意见》旨在通过完善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支付手段,方便广大  相似文献   

10.
《金卡工程》2012,(12):35-36
中国正在参加研制移动支付国际标准、运营商与银联捐弃前嫌合作增多、业界NFC手机采购力度增大……种种迹象表明,长期停滞的NFC市场正在苏醒,暖春在望。行业专家马继华认为,NFC移动支付需要产业链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大发展,错过NFC发展的大好时机,第三方支付企业可能先行一步,打个时间差抢夺一大块市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上支付、手机支付已经被大家熟知,新的支付手段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号称“第四代”支付方式的NFC移动支付还没有进入大家的生活,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本文从NFC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现况、制约因素等方面来分析NFC移动支付在国内推广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金卡工程》2013,(4):26-27
近日,中国移动与三星电子联合发布三星第4代智能旗舰手机GALAXYS4I9508。双方联合宣布基于GALAXYS4的NFC手机钱包业务预上线。用户可以使用包括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卡,在支持"闪付"的POS机上"刷手机"消费;还可以使用公交一卡通、企业一卡通(门禁)、手机支付电子券、商户优惠券等特色应用。易观公司预测,2013年我国移动支付客户将达3.08亿  相似文献   

13.
TSM发展国内现状 移动支付是目前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各个行业都想在移动支付业务上抢占客户群,争夺市场份额。2012年底,央行正式发布《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确定采用1356MHzNFC为标准并支持将安全模块存储在SIM卡中的NFC—SWP方案,近场支付标准之争尘埃落定,多年来被戏称“光打雷不下雨”的中国NFC支付商用进程在艰难前行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4.
《金卡工程》2014,(3):28-29
正"我们确实不想让大家把银联当成‘唐僧’,只想着吃唐僧肉、互相挖墙脚。"银联总裁时文朝在特急文件下发前一日曾如是说。央行的两份"特急文件",似乎又掀起了一场移动支付模式暗战。不过,这次不是中移动的2.4GHz标准与中国银联的13.56MHz标准,而是执行13.56MHz标准的NFC手机支付与看似近距支付、实为互联网支付的条码(二维码)支付的博弈。与同样用于移动支付的NFC手机支付模式相比,条码(二维码)支付绝对是客户体验的优秀代表。二维码早期  相似文献   

15.
《金卡工程》2013,(7):45-45
7月19日,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与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在京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联合发布"移动NFC手机一卡通"应用,这是NFC技术首次应用于国内交通行业。7月22日起,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客户在指定营业厅办理NFC一卡通专用SIM卡,20元换卡费,并购买适用的NFC手机后,即可通过刷手机完成公  相似文献   

16.
《金卡工程》2014,(10):45-45
正当业界正在讨论NFC杀手级应用时,其实NFC已经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逐渐培养着人们的使用习惯。在北京ETC速通卡推出NFC充值APP之后,广东粤通卡也推出了相关应用。通过NFC手机,对粤通卡进行充值和余额查询。粤通卡将发布NFC充值APP与北京的速通卡APP类似,粤通卡APP也是通过转账和圈存两个步骤,完成对粤通卡的充值。转账时,用户可以使用不带NFC功能的手机完  相似文献   

17.
《金卡工程》2012,(9):53-54
随着近场支付两大技术标准格局的打破,NFC手机将逐步被推广。作为中国电子支付行业领先的产品供应商升腾资讯已敏锐的察觉到移动支付市场的巨大商机,今年推出的手持无线支付POS终端C930E,全面适用于最新确定的移动支付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8.
《金卡工程》2014,(6):15-17
在6月18日举办的首届城市建设物联网技术产品博览会暨城市一卡通及智慧社区应用体验展上,支付宝联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发布了"未来公交"计划的第一期产品"手机公交一卡通"。一石激起千层浪,支付宝联合手机厂商进入通卡行业,空中发卡新模式正式开启,业内人士对此有着许多看法和观点。手机公交一卡通据了解,支付宝此次发布的产品"手机公交一卡通"是通过与国内手机厂商OPPO以及台州市城乡公交一卡通有限公司来合作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商业模式的建立和技术创新的发展,移动支付将在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服务社会民生、促进消费支付等方面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移动支付将金融支付、行业应用、网络通信、智能计算、身份认证等功能集于一体,是近年来移动金融创新最多的领域。无论是早期的短信支付、语音支付、STK支付,还是近期的NFC近场支付、Square刷卡器、TSM服务、谷歌钱包(Google Wallet),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各方都在通过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0.
《金卡工程》2014,(4):44-44
正4月23日,中国银联联合交通银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推出移动支付"迷你IC卡",并在广东地区率先启动试点。这项基于金融IC卡应用的移动支付创新产品,将为持卡人体验便捷、安全的移动支付提供新的方式选择。"迷你IC卡"是由银行发行、手机SIM卡大小的金融IC卡。持卡人只需将该卡置入专用NFC手机,就可在银联"闪付"终端上实现近场支付;下载"银联随行"客户端后,还可同时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