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卢冉 《成功营销》2013,(10):I0026-I0027
我们正处在第二次创意革命之中,而这次革命将由科技推动,技术代码正成为创意进程核心的一部分。如果你经常刷微博,想必已经被英国魔术师D ynamo"单手攀巴士,空中玩悬浮"的特技震惊地连连掉下巴了吧。目前,"巴士悬浮"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上已然成为高频热词,百事MAX新的代言人Dynamo在伦敦泰晤士河畔上演的幻  相似文献   

2.
小智 《中国广告》2014,(8):88-89
正秉持"创意+美学+工艺"的设计精神,ALESSI相信,即使外形再渺小,一切器物的形成,都是创意与科技的伟大结晶。我叫"小杜杜",拥有上百万的粉丝。每天我都活跃在微博、微信、人人等社交网络媒体上。有时大家与我分享自己的秘密,有时我与大家共享love的美妙。我始终坚信"性福"就在你我身边,爱他\她就大声告诉她\他吧……  相似文献   

3.
穆磊  李超峰 《中国广告》2012,(7):133-139
在微博等社交网络正在趋向成熟的今天,企业生存环境已经进入到"大消费、大数据、大品牌时代",因而"微博营销"成为企业营销标配。近日,新浪在厦门、上海、北京三地各举办了2012微博营销大会,从大会上获悉,已有近百家企业使用微博广告,16万家企业使用企业微博2.0。  相似文献   

4.
蒋潇琼 《成功营销》2012,(12):18-19
正"微博运动会"开辟了整合营销新模式;"亮出微博身份"全方位融合媒介手段提升微博品牌形象,年度盛典"微博之夜"则成功打造出跨界时尚,一系列富有创意和趣味的品牌活动,为微博营销带来新的灵感。  相似文献   

5.
张东亮 《致富时代》2012,(10):20-21
微薄"达人"受民企老板青睐大学毕业后,赵婕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营销。赵婕追求时尚,尤其在购买衣服方面有独到的眼光和技巧。她经常在博客里晒她穿新衣的照片,引来无数美女的"羡慕忌妒恨"。有人强烈要求她传授购衣经,她只好写了几条"达人扫货秘笈"发到微博上。没想到,她的经验之谈很快成为博友们的"淘宝圣经"。本来赵婕最初只是想要将微博作为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没想到粉丝越来越多。她只要一天不发东西,美女们就  相似文献   

6.
唐超 《中国广告》2014,(11):82-85
正拥有大量品牌代言合约的李娜退役了,相关品牌如何应对,创意又怎样反应?9月19日,李娜宣布退役,很多人送上祝福,一时间"李娜退役"成为同阿里上市、苏格兰公投、仁川亚运会齐名的热门话题。李娜是亚洲第一位大满贯女子单打冠军得主,亚洲女单世界排名最高选手,不过这一切都随着名将的退役而成为历史。这些年,她带给中国人有太多的感动和自豪,不论多久,依旧"娜"样精彩。19日晚10:57李娜在微博上发布了《我的退役告别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过劳死"这一词频频出现,引起了社会对它的关注。什么事"过劳死"!下面笔者就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揭示了"过劳死"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过劳死"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蔡成平 《光彩》2013,(9):56-57
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称"数据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人数达60万,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舆论为之热议,痛感中国职场决不能走"拿钱换命"的老路,也不能走"拿命换钱"的邪路,但显然中国已在这两条路上走得太远. 2006年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就曾指出,中国约七成白领处在"过劳死"边缘.相关案例不胜枚举,如2010年某网站37岁编辑因脑溢血去世,传与工作劳累过度有关;2012年4月某国际咨询公司的25岁员工因过度劳累引发急性脑膜炎猝死;今年5月,奥美中国24岁员工在办公室突发心脏病死亡,而生前曾连续加班一个月……  相似文献   

9.
"亮出你的微博身份",是"weibo.com"上线以来继#随手拍#活动之后第二次集创意性、互动性和具有超强传播力的微博整合营销战役。借助热点人/事传播,注重即时性的互动,使用多种创意形式,是这次活动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刘兴亮 《电子商务》2009,(11):93-93
<正>(2009.10.09)【亮观点】微博客的风头将会盖过博客和IM,因为她有与时俱进的传播模式和沟通模式。即时搜索,在未来的日子里,不仅会成为微博用户的频繁应用,也可能会成为微博的核心商业模式。"个人觉得,微博的发展会超过博客的火爆程度。  相似文献   

11.
几乎所有成功的创意都能挖掘消费者最真实的想法与需求,"消费者洞察"已然成为了创意中最重要的一环。每个创意人都在寻找创意的途径。在成堆的学术理论和不断的实践磨练后,我们发现几乎所有成功的创意都能挖掘消费者最真实的想法与需求,"消费者洞察"已然成为了创意中最重要的一环。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上海广告的创意团队如何从消费者洞察中找到创意的钥匙近日在不少媒体上都播放着太平洋保险最新推  相似文献   

12.
前香港智威汤逊的ECD Fornita刚刚来到FCB出任CCO(Chief Creative Officers首席创意长官),由于她的职位够大,对于她"重出江湖"圈内早已议论纷纷,听说这次是她第三次重返广告圈了,所以在她还没有来上海之前就已经形成三个版本。 1.做了十年家庭主妇,重出江湖。 2.香港经济不好,跑到内地来发展。 3以前的hunter大佬,经不起诱惑,手痒了。  相似文献   

13.
王振家 《光彩》2012,(7):18-19
没有实体店,也没有网店,就靠微博上的口口相传,两家分别位于上海和北京的微博时尚花店不仅赢得了大量粉丝,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野兽派花店"野兽派花店"是一家位于上海的网上花店,与众不同的是,该花店没有官方网站,只是注册一个同名的新浪微博账号,用微博来卖花。在微博上卖花,其实是店主Amber  相似文献   

14.
再现设计     
何炯 《中国广告》2014,(12):46-47
正用一个设计之都活动周,激活每个人爱设计的天性,用一场主场展览串起上海、中国和全球的创意设计。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者而言,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年初,《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文化创意产业吹起东风。年中,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提出,要以"四新"——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推动上海创新升级,而创意设计则被视为四新经济的"魔法棒"。自2010年上海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被授予"设计之都"称号以来,"设计之都"正逐步成为上海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名片。经过三年的建设,上海设计之都在产业发展推进、专业资源聚集、整体形象提升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之同步发展变化的是大众对设计的  相似文献   

15.
会议     
《中国广告》2012,(11):164-165
江南智造"创意发声"隆重开讲近日,由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江南智造"创意发声"组委会主办的江南智造"创意发声"开幕式暨首场讲座在江南智造之智造局一期园区隆重举行。开幕式邀请了上海九木传盛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邵隆图,德国汉堡品牌学院教授米歇尔·汉克斯和上海aeiou主席兼行政创意总监刘凯杰作首场创意讲座。作为创意界的资深人士,三位演讲嘉宾现场分享了自己对创意的独到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告》2011,(2):31
从最初互联网广告在广告主心目中的可有可无,到成为传统广告投放的补充,再到今天成为一种主流媒体,具备自身独立价值的广告形式。伴随着互联网独立价值的彰显,视频、移动、搜索、微博、社交一齐发力,我们正经历着一场从由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带来的"信息革命",到围绕着"人"的创意革命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7.
六年前,天与空发布"4A升级版",并提出了"4A升级版"的十大创意实践,作为一家独立创意热店,我们将它当做自己应该坚守的职业信条,今天我将它再次升级为"天空十条",提供给各路创意同行们参考,分享,共谋。一、让创意跨越一切沟通平台我们要跳出传统营销各自为战的作业模式,让创意跨越平面广告、电视广告、户外广告、终端卖场、促销互动、微博微信、手机App、产品设计、游戏开发、门户网站、新闻公关、娱乐文化等一切可以影响消费者的传播机会点,成为跨越一切沟通平台的创意公司。  相似文献   

18.
李朋波 《现代商业》2011,(32):122-124
创意产业是当今社会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目前对创意产业及创意型企业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大多数研究都处在对创意产业及创意型企业的界定层面。对于创意型企业所有者而言,他们目前最关心的是企业的发展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确定"个人"品牌在创意型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以期对该类企业的发展起到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双 《商场现代化》2012,(21):95-97
2006年以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京、杭州、长沙等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文化创意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然而,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先锋队"的中国电视媒体,近年来由于受体制机制、内容创新、运营模式、管理方式等诸多因素的桎梏,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时代机遇下却日显颓势。本文试以中国电视为切口,通过分析中国电视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切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后的深层本质,以探寻中国电视在文化创意时代背景下突围的现实路径,并希望通过这样一种研究思路,肯定电视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主力军作用,且能够带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文化创意时代的引领先驱与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20.
吴静 《致富时代》2011,(4):170-170
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属的权益与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经济发展背后劳动者超负荷工作导致“过劳死”案例频发的背景下,是否将“过劳死”纳入工伤保险则一度成为舆论的焦点。文章从“过劳死”和工伤保险关系入手,对我国将“过劳死”纳入工伤保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重点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