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是不是所有引入6西格玛管理的企业都成功了?有多少企业失败了?"这是人们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也许一些企业至今还记得,他们曾经满怀希望地引入了新的管理方法,但最终还是像过眼烟云一般,悄然消失了.那么,6西格玛呢?也会以失败告终吗?选择了6西格玛并不代表你一定能成功.那么,为什么通用电气成功了,而一些组织却失败了?那些成功的或者失败的企业各自走过了什么样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高贤峰: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执行力打造 在"2001年度中国经济风云人物"颁奖大会上,有人问张 另云一句话,如果让你向韦尔奇提一个问题的话,你最想问的 是什么?张另云说我日思夜想的是韦尔奇如何把一个小企业做 成大企业,并且是如何持续高速发展的。这是企业家天天想的 问题。 对企业家来说,什么是最窝囊的?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你认为公司成功的最大因素是什么?好的商业模式?领导的高瞻远瞩?还是良好的市场氛围?也许上述原因都非常重要,但最重要的因素可能你想都没有想过——你的成功只是意外。作为一个成功人士当你在聚光灯下头头是道的拆解自己的成功之道时,你是否会加上这么一句:"我的成功其实只是意外"呢?如果你连这句话想都没有想过,那么你的成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而且需要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问题,那就是乡镇企业改制工作还需不需要深化完善,从石家庄的情况看,回答是肯定的.各地实践说明:看一个企业是不是需要改制?如何改制?已经改制的,是否成功?是否需要完善?最根本的要看,现在企业实行的体制是否把有关办好企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真的调动起来了,企业经营管理是否真的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否真的上去了,如果真的能做到这几条,说明现在企业实行的这个体制是合适的,改制就是成功的,否则就有个改制深化、改制完善的问题.我们建议,各有关部门,各个企业都来回顾一下,你这个地方你这个企业改制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把改制工作深化下去,解决好改制工作中的问题;不断研究探索完善提高,以促使乡镇企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并购"作为企业快速壮大的一种战略举措,越来越被众多处于急速扩张期的企业所津津乐道。的确,一次并购,企业账面的资产、资源、整体体量犹如打气的气球迅速膨胀。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并购的大潮",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宣告并购的失败"。奇怪吧?貌似奇怪,实则不怪,这是因为太多的企业混淆了一对概念:"成功的并购"与"并购的成功",以致"一招错、满盘输"。当企业完成前期必要性论证、进行完一轮轮谈判、走完一道道手续,双方领导人签字握手的时候,至此,这算一次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还在疑问“为什么这件事情没做好”,如果你还在自责“不好意思我怎么又忘了”,如果你还在纳闷“为什么这件事情没成功”,如果你还在郁闷“为什么这次合作没谈成”,如果你还在郁闷“这件事情我怎么没想到”,如果你还在研究“这次的目标为什么没达成”,那么请检查是当初是否专注!  相似文献   

7.
一、心中要有一杆秤——"我是总会计师"做总会计师的首先心里要有一杆秤,就是"我是这个企业的总会计师"。总会计师是由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其地位、职责有明确界定的,这就是《会计法》和《总会计师条例》。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当中,总会计师所分管的工作要能够等于或者大于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职责,绝对不能小于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职责。为什么说不能小于呢?因为,对于法律法规所赋予你的职责,你必须要纳入你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范围内失败的并购案例中,80%以上直接或间接起因于并购后企业整合的失败。因此,决定企业并购是否成功,当然与并购的具体操作有直接关系,但关键还是要看并购后的企业是否能进行有效整合与企业竞争力是否真正增强。在理论界和实践中热衷于研究企业并购的战略和策略的同时,却往往忽视并购后的整合。不少企业并购因事后整合不力而导致整个战略失败或者部分失败,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不会随着你的浪漫愿望而改变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跨越式"发展、"超常规"思路充斥在不少企业的战略宣言中.如果我们不细细追索其中的逻辑是否严密,或许会为这种勇敢精神所打动.但是,在越来越多的人渴望用种植胡萝卜的方法收获人参的今天,这些企业真的能够跨过春夏劳作而喜获秋收吗?  相似文献   

10.
企业四岁就要"不惑"。企业创始人是否已为企业确定好了一个方向且坚持执行不漂移?这是解决企业四年之痒,保证企业鲤鱼能跳龙门成功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李正光 《新远见》2009,(3):47-51
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总经理李正光同志所撰写的"大庆精神薪火相传"(原文标题)一文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大庆精神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能变;二是大庆精神推动企业管理的方式必须要创新;三是加强企业管理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三个方面内容主要说明该公司多年来在"变"与"不变"中薪火相传的实践,推动该公司不断地向前发展,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不同的时代曾经涌现出很多的时代典型和时代精神。时代变化了,这些典型精神是否就过时了?它们在现实中的意义还存在吗?诸如此类的问题不断地被人们争论。大庆人对大庆精神的思考为这样的问题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实践探索,将过去时代的精神予以继承和发扬,并与现代企业管理相融合,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实践,在今天的时代弥足珍贵。本文虽然短小,且只从本公司的角度说明大庆精神薪火相传的重要意义,但它却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问题,即"大庆精神薪火相传"是否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点?或者说,大庆精神薪火相传下的大庆企业是否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支柱?或者说,大庆精神反映了怎样的一种意识形态和一种怎样的文化传承,它与西方工业文明是一种什么的关系?等等。编辑部认为,本文的基本内容及其所反映的问题意义重大,该文为基础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大庆精神薪火相传的理论和实践就是非常必要的,而且特别有利于针对当今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有比较地研究和探索中国式管理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企业信息化项目也被称为"一把手工程".面对企业信息化,很多企业管理者会说"我很支持呀,要钱给钱,要人给人."然而这就是一把手在"一把手工程"中的所有工作吗?显然不是.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其复杂性和艰巨性非同一般.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必须要有足够的重视并投入大量的精力参与、管理、监督,企业信息化才有成功的可能.要使"一把手工程"名副其实,一把手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相似文献   

13.
激活人才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WTO的正式加入,我国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竞争将会更激烈、更公平和更广泛.作为企业,我们靠什么与世界一流企业同场竞技?靠什么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实际上只能有一个办法,就是你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核心技术.你拥有的核心技术别人没有,你的竞争力就非常强.那么这种核心技术是谁创造出来的?这就是人才.但人是有惰性的,人才也不例外.因此,激活人才,把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为企业创造价值服务,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ISO9000认证——让你的企业上个台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的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了吗? 你对ISO9000认证了解吗? 你在犹豫是否进行ISO9000认证吗?  相似文献   

15.
与未来共舞     
作为一名企业家,你知道日本松下电气工业公司的计划已经做到200年之后了吗?你是否展望过你的企业及所处行业的未来?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了未来的重要性,那么你知道如何处理利用现在与探索未来的悖论吗?  相似文献   

16.
《新远见》2013,(5):6-6
以"社区化"为核心,成为利益相关者沟通的平台你的企业期刊是否因为刊物定位模糊,无法真正为企业带来价值,从而得不到老板的支持?是否对企业战略解读的不彻底,或者没有合适的方式通过期刊把战略传递给员工?你是否苦恼于队伍组织建设困难重重,通过简单的稿酬制无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企业期刊建设面临着如此多的困惑,在此背景  相似文献   

17.
名牌是实力的象征,是身份的标志,是优质的证明,是竞争的利器,是商战的法宝,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希望。 这是一个需要名牌而且造就名牌的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质量相差无几,企业产品的质量不再具有竞争优势,企业竞争的焦点已从质量转移到品牌上。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以自己的名牌产品做后盾,因此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创名牌”。怎样才能让公众了解你的优秀、说你好、买你的产品,而且长久忠实于你的品牌呢?这就需要企划,需要为企业导入CI。  相似文献   

18.
沈华 《经营者》2007,(14):74-75
选择还是不选择体育营销?这已经不成为一个问题。真正的问题是面对这场机不可失的"圈地运动",中国企业是否已经冷静与智慧地准备就绪?  相似文献   

19.
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企业价值、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在国家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大背景下,企业信息化肩负着更加神圣的使命.但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实现了信息化规划中制定的目标?能否达到带动工业化的目的?与同类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相比会处于怎样的位置?同时,企业信息化作为一个伴随企业成长和不断提升的革命性建设项目,在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开支,如何衡量它的投入与产出,这都涉及到一个评估的议题.在我国,对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成功定义和评价一直是信息化研究领域最具挑战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纪伟国 《人力资源》2009,(17):34-36
谁都想分的"蛋糕" 很多本土公司都视金融危机为"人才抄底"的绝佳时机,纷纷把目光投向海外的人才市场,借"危机"的东风网罗人才.但他们的"抄底"行动真的能够取得成功吗?我认为,危机的出现只是提供了更多的后备人选,但能否最终取得成功吗?我认为,危机的出现只是提供了更多的后备人选,但能否最终取得成功,还取决于企业是否有系统化的招聘流程以确保招聘的人员能够符合企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