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年来,基层干部普遍反映农村工作越搞越难,最为突出的是"三重":一是承担的财税任务重;二是财政负债重;三是承担的报刊订阅任务重。在走访基层群众时,他们反映农民存有"三怕":一怕财税统筹层层加码、年年加码;二怕村社干部由上面圈定,只走上不管下,不为民办实事,奢侈浪费;三怕村务财务不公开,法律、政策不明  相似文献   

2.
看农民存折“量”干部报载,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自去年开始把农民的存款数作为考核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把干部的政绩与农民利益联系在一起,全区干部作风焕然一新,说真话、办实事的多了,吹"牛皮",搞形式主义的少了。农村工作一个重要着眼点,就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  相似文献   

3.
还债也是政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国财经报》报道,最近,四川省委、省政府列下日程决心在三年内基本化解乡村不良债务。为此,省委书记周永康作了一次非常重要的讲话。他说:“乡村债务是个历史遗留问必须抱碰硬的态度,有碰硬的作风,用碰硬的方法,逐年化解他还说:“要把化解不良债务列入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因为负就是增收,还债就是政绩。”如今,一说“政绩”,我们的不少干部想到的就是上项目大楼、修公路、扩市场、造绿地,搞形象工程、办示范园区等等的地方把集资贷款、借款也都当成了“政绩”,甚至明文规定能搞到钱就奖励谁。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心在三年…  相似文献   

4.
灵川县一位姓蔡的干部来信说:我父亲是宁海县某村农民,他于1995年去世。我父亲的自留地一直由我采耕种。2001年,该土地被县开发区征收搞建设。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笔者下乡听到一些基层干部反映,有些领导干部听基层汇报工作,听到汇报问题时,就皱眉头,变脸色,甚至给批评,说下面没有尽到职责,给领导出难题。使下面的干部既受委屈,又感到为难。每个单位每个部门都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只要基层的同志用了心尽了力,就应当肯定他们的工作。基层的干部敢于向上面反映工作中的问  相似文献   

6.
去年初开始,湖南省岳阳市着力转变乡镇干部作风,干部们住乡村、吃便饭、办实事已成风气。农民由过去"怕干部"变为"夸干部",不少"乡官"已成了"香官"。由"长官"变"公仆"财税入库和搞计划生育是乡镇干部每年的两大任务,岳阳市的一些基层干部过去搞强迫命令和"突击行动",农民们骂干部"平时不见人下乡,秋后进村要钱粮"。双方冲突时有发生。去年以来,岳阳市将强制性向农民收缴税费的"逆向操作"改为"顺向作业",即由"要"到"给",给技术、给信息、给资金,即使没有这些,自带餐票住到农民家里,给农民一点感情也好,这种"顺向作业"顺了民心。岳阳县毛田镇干部过去作风粗暴,曾引发过水源村农妇刘祖爱自杀  相似文献   

7.
在浦北,如果没有预约,各单位的办公室里很难见到各级领导的踪影,因为他们都下基层忙着搞调研、干实事,不少干部连双休日也搭上了。这就是浦北县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后出现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8.
尊重生产队自主权,这是中央两个农业文件上早已明文规定了的。应该说是顺理成章的,可是现在的实际情况如何呢?从整个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来说,最主要的生产队的自主权,却偏偏落实得最差。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他们说:现在生产队没有自主权,种植面积上面套牢,多余产品上面卡牢,现金分配上面捏牢。形成种田不作主,作主不种田,穿皮鞋的指挥穿草鞋的,生产队长只有派工权,社员只有劳动权。束缚了干部手脚,挫伤了群众情绪,影响了生产发展。政策牵动众人心,如何尊重生产队自主权,是目前党的农业政策中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9.
我叫魏德祥,今年72岁。50年前我是大德村四社的会计。我是1954年在大德小学高小毕业的,1955年初成立了初级社,我们社有17户,当时选我当小社会计。新中国成立不久,个体经营时间不长,把小农经济转化为集体经济,搞农业合作社,建立初级社是很困难的,群众没有认识,干部没有经验。在县区干部的领导下,发动群众自愿参加初级社,当时全区(即第三区)有6个村,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到基层粮食部门和粮食企业调查粮改情况,发现不少基层干部和工人有种糊涂认识,有的认为是上级欠下面的钱到不了位了就想甩包袱,以减轻财政负担和银行贷款的压力,就想出法子搞什么粮改。由于有这种错误的认识,所以有少数地方的干部对上级布置的粮改任务消极应付...  相似文献   

1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这一点恐怕所有党员、干部都很清楚。可是在如何履行党的宗旨上,党员与党员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大部分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为群众谋利益;也有少数党员、干部打着为人民服务的幌子,干的是沽名钓誉的私货。在一次座谈会上,有人反映,现在有些地方的农民怕种路边田。原因是公路边的田常要搞现场参观,时间紧,规格高。不说别的,单要实施那“三光”(埂草除光、渠道修光、草皮铲光)政策就够呛的。有的农民埋怨说,“干部要名气,我们活受罪”。又如,有些地方的干部,一提…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茌平县小杨屯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忠担任村支书50多年,几十年如一日,发扬"吃亏精神"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被誉为"鲁西黄土地上的擎旗人"。他经常说:"世上最难学的是吃亏,要当个好干部,先要学会吃亏,怕吃亏,就当不好干部。"当干部"吃亏",最"吃亏"的恐怕是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村级干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干的是具体抓落实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事事处处要从"亏"我做起。绝大多数基层党员干部保持着"不怕吃亏"的良好精神状态,受到群众的拥戴。但少数基层党员干部未能领悟"吃亏"的要义,在怕吃亏的心理支配下,有的人对己有利的事就  相似文献   

13.
1996年我县两系杂交制种首次尝试,全县共制种306亩,总产42967公斤,平均亩产137.5公斤。其中:高产片103亩,亩产204公斤;高产丘1.6亩,亩产253公斤。喜获成功,回首往昔,其奥妙在于:一、统一思想认识,落实赔偿责任两系杂交稻制种工作刚开始时,在基地乡村的干部和群众中存在着三种思想阻碍:一是存在着“怕失败”的思想。有的人认为两系制种在宜丰从没有试制过,因而,怕担风险,怕失败。二是存在着“要我搞”的思想。有的人认为这是行政命令,个别的村干部还说;“要我搞可以,但你们要保我们亩均收入至少要有1200元以上或最低不…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22日,陕西省山阳县小河口镇政府出台一份红头文件《关于切实抓好财政收入的通知》,要求各级干部到各村组搞罚款创收,每位干部罚款、收费创收指标为4000元,并与干部工资、奖金挂钩。最后这起“创收”闹剧在广大干部群众的抵制下很快草草收场,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值得一说。  相似文献   

15.
据报载,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干部因致富有专长,走在路上有人追,下到地里有人围,不管书记、镇长还是一般干部,群众一律不叫职务喊“师傅”。看似普通的一句称呼,却道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他们需要懂行的干部做给他们看,带着他们一起干。不可否认,在我们的乡镇干部队伍中,确有一些同志只习惯于行政领导,工作上满足于开开会,念念文件,平时只知道催钱要粮,完成上面布置的任务,他们虽然整天蹲在农村,但对农业生产中的科技知识却道不出“子丑寅卯”来。有一次听一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介绍当前小麦的长势,他只知道用两手比划着小麦长多…  相似文献   

16.
农经干部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或者说怎样才算一名合格的农经干部?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工作环境、生活阅历、人生追求等千差万别,因此,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记得大学毕业的时候,系主任在毕业典礼上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合格的农经干部起码应具备“算”和“写”两大能力。经过十几年的工作实践以后,我认为农经干部还必须同时具备第三种技能,即“说”的能力。  所谓“说、写、算”技能主要是就农经工作的性质而言的,是对每一位从事农经工作的同志提出的最基本要求。“说”,是指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具体体…  相似文献   

17.
《南方农村》2007,(1):54-54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洪虎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搞运动,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说那个地方率先建成了新农村。因为这是一个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伴的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的阶段,每个阶段发展的水平不同,目标任务也不同,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几亿农民在搞农业,许多农业科技人员在从事农业科学研究。但如果要问,究竟什么是农业呢?什么是农业科学研究的对象?却并不是很容易说清楚的。有人会说:“农业还不就是搞粮食、搞棉花、搞水果……;”有人会说:“农业就是农、林、牧、付、渔……;”也有人说:“农业科学就是研究育种、栽培、土肥、植保……”。这些回答都对,但似乎并不全面,没有说清农业生产的总体结构。  相似文献   

19.
在广东农村采访时发现,不少乡镇农技站摆脱了过去那忡天站址、无编制、无经费的困境,建起了自己的办公楼,这无疑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是,一些乡镇农技站也开始偏离了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轨道,把大部分办公用房租出去搞旅游业、餐饮业,甚至专业农技人员也下了"海",农技站再次成了个"空壳站"。一些农技站干部这样向记者诉苦说,正是因为国家重视农技站建设,所以他们不再"无家可归",拥有了自己的办公用房。但过去穷怕了,现在有了搞创收的基础,就想看法子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而把房子租出去搞旅游业、餐饮业获利来得快。不少…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大丰市沈灶镇干部主动当农民的市场参谋 ,他们身揣自己汇编的电话号码簿 ,上面记载着各地农贸市场、贩运大户和本地种养大户的联系电话 ,每天都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市场行情 ,以备随时为农民提供产销信息。这样的干部倍受群众欢迎 !对广大农民来说 ,发展市场农业是全新课题 ,像技术、资金、信息这类问题 ,农民心中不一定有数。哪种农副产品走俏 ,哪个品种赚钱 ,农民捉摸不准市场 ,想试不敢试 ,想闯不敢闯。而一些地方干部认为搞市场经济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经营权 ,就可以少管或不管 ,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错误认识。一家一户的农民难以承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