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境地质经济学,是根据当前在环境地质学与经济学等交叉领域开展的研究,提出并试图建立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论述了建立环境地质经济学的必要性、研究对象和内容,最后概述了环境地质经济学的特点及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环境地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发展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环境地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经济发展必须与地质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地质环境资源的价值计量、地质灾害及防治中的经济问题、区域发展规划、城市建设、工程建设的环境地质经济问题,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应用经济手段对地质环境资源合理配置和有关地质环境保护政策、法律制定等问题。环境地质经济学以其边缘性,应用性为特点,以其研究范围的特定性与其它有关学科相区别.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地质资源开发工程地质环境质量损益经济评价的基本含义与地质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或负效应。建立了地质资源开发工程地质环境质量损益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某地区规划采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损益度评价为例,对地质资源开发工程地质环境质量损益经济评价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3.
论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我国的资源现状,以及人类生活和生产引起的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土流失、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等环境地质灾害,进而探讨了资源、环境与人口间的关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提高对资源有限性的认识;树立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意识;加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全民动员,美化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世界上少有的地质矿产资源丰富的大城市,矿产资源是北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矿产资源规划则是贯彻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国策的重要举措。在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作者根据北京城市功能及其特征提出:首都应统筹安排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勘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同时,还应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调控资源开发总量,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切实加强地质环境的保护,实现首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经济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6年。为了满足地矿部门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要,学校设立地质经济管理专业。此后又分出多个专业,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经济管理人才。我校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分别于2002年和2004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发展学科,2009年被评为河北省重点学科。目前,该学科拥有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个本科专业(经济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门省级精品课、4门校级精品课和2个研究所(经济研究所、高效生态经济研究所),下设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相似文献   

6.
针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以气候资源、水资源、地质资源、生物资源等为基础进行数据调研,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同时,选取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禀赋价值两个综合指标和环境质量、环境承载力、生态内部循环、资源质量、资源价值和可持续开发潜力六大类项目指标,建立生态旅游资源评估模型树。以地区综合得分和项目指标确定的权重,对湘西州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估。发现知名旅游区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得分较低,主要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状况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最后提出湘西州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任振纪教授,男,汉族,1940年10月出生,河北省张家口市人。1963年7月毕业于河北大学地质地理系。先后在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地质学院任教,历任资源研究室主任、地貌及第四纪地质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实验室主任。民盟石家庄市委员会委员;政协石家庄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第四纪地质、冰川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抱粉学会会员。1992年招收环境地质学研究生一名,历年从事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给本科生及研究生主讲课程有:“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泡子花粉学”、“环境科学”、“古环境演化”等。除此之外,先后为国家地震局、西安…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地质经济评价,是笔者根据近年来对城市环境地质的研究,提出的根据环境地质研究所获得的资料运用地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定的新概念。本文在概述城市土地地质经济评价的地质因素:岩土地基、地震、河流与洪流、地下水、地形地貌、崩滑和泥石流、海岸环境及地面变形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城市土地地质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本文将指标体系划分为地质因素费用指标和地质经济分析指标两大类,其中前者相应地质因素有8个指标组和16个具体指标;后者包括土地地质环境适宜性指标、土地地质环境费用效益指标和地价地质指标三个指标组。共11个具体指标,在对地质环境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这些地质经济指标对城市土地进行地质经济评价,可以清楚地反映不同土地单元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所需翼的环境地质费用、适宜程度、地质环境开发费用效益以及地价地质指数分布情况。这对于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以及土地价格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和全面性的工作,其中把握体育旅游资源的功能、特征、分类和体育旅游资源的效应最为突出。体育旅游资源的功能包括:吸引功能、观赏功能、效益功能。体育旅游资源的特征可归纳为:多样性、历史性、地域性、季节性。体育旅游资源可从普通视角和开发视角进行分类。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有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正面效应有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负面效应包括对大气层环境的影响、对水资源的污染、对地质、地貌的污染和破坏。  相似文献   

10.
王齐政教授,男,1942年10月2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祖籍湖北汉阳人,汉族,九三学社社员。1965年冬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古生物地层专业,现任教于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为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及中国宝玉石协会教育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正面临着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恶化、人口压力、灾害频发等多种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问题。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每一位矿山地质工程测量人员都承担着提高测量水平的责任。因此,每一位矿山地质工程测量人员都要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新精神,从而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应对社会的发展。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笔者对矿山地质工程测量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有利于矿山地质工程测量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开展城市地质环境评价势在必行;地矿部门因具有政策、资料、人才优势,因此大有用武之地。地质环境监测是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的依据,应继续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3.
苏伯苓,女,蒙族,1937年4月出生于北京,九三学社成员。1959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先后在北京水利水电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河北地质学院(现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等单位从事工程地质教学与...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环境地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初步论述了地质环境经济评价的目的、原则、工作程序及评价种类。  相似文献   

15.
郑州作为中部区域中心城市,面临人口快速增长、土地资源供给紧张、水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本文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视角,在借鉴各有关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中原城市群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针对各类地质灾害提出防灾减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地质科学在保护人类环境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地质科学对有效管理环境的重要性,在论述人类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从地学在防治城市问题、地面沉降、边坡处理、围海造田、海岸侵蚀、水土流失、滑坡与洪水、采矿环境等八个方面论述了地质科学的作用, 进而论述了地质学家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关系及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质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地质环境的角度系统介绍了化学元素 (特别是微量元素 )、矿物岩石与生命科学及人体健康的病理学关系、地质环境与地方病甚至癌症的关系。提出进行 1∶2 0万区域地球化学扫面资料二次开发、矿物岩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对地质环境进行地球化学区划等地质医学研究工作。以期为医学工作者在研究区域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时提供部分地学思路。  相似文献   

18.
矿业经济在河北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矿业开发也诱发了大量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如占用土地、采空塌陷、水资源污染、地质灾害频发等。分析了河北省矿业开发中出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地质环境益损分析方法,把传统的地质环境信息转换为经济信息。对城市不同用地类型进行地质环境经济定量分析、场地地震地质环境危险性分析、建筑震害预测以及场地建筑适宜性分别给出计算分析方法。将其综合为土地工程能力,为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震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采用经济信息及信息图的形式给出,即缩短了规划。设计及决策不同专业之间的距离,又给规划和决策部门提供了直观的城市不同土地资源开发的经济信息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学研究领域由找矿、勘探拓宽到全球规模和区域范围的资源、环境、灾害等社会性问题。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有限的矿产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以及地矿行业的结构调整,为地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了顺应时代要求.必须培养既懂地质,又属于经济与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这是地矿部门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地勘行业的特点,在培养高层次的经济管理人才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