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制度经济学产生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试对广东工业领域的制度变迁效应作进一步研究,利用残差计量分析方法计量出1978~2006年制度变迁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即广东省工业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制度效应分解成3个因子,并用各具代表性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广东工业经济增长中各个制度因子的贡献度。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评价和审视广东省工业制度变革思路,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郑先勇  胡纯 《特区经济》2010,(8):240-241
本文从制度稳定性和制度变迁的视角出发,分析和评价了我们不同发展阶段的外商直接投资政策质量,并认为发挥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要重视制度稳定性和制度变迁对立统一的关系,保持我国外资政策变革的统一性、连续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3.
谢宝剑 《亚太经济》2013,(4):136-140
本文认为制度环境的变化、制度收益的强化和制度需求是粤港服务贸易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要动因;CEPA及其系列补充协议、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则是具体制度安排。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制度安排产生了显著的制度效应,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并促进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推动香港人心回归与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4.
企业所有权视角的研究认为,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产生原因是控股股东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追求,产生条件是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文章从现代企业制度视角分析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产生机制,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为控股股东基于自利目的的侵占行为提供了可能和行为能力,为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后果承担提供了免责机制,使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产生具备了一定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竞争,不仅是以社会生产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更是国与国之间的制度竞争。本文介绍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制度的重要性,指出经济竞争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制度竞争,分析了制度竞争的内涵,制度竞争产生的基本原因和影响,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本国经  相似文献   

6.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创新杨秋宝经济发展分析中的制度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包括具体的体制、机制、组织形式:权利关系、行为规则等。在人类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经济发展总是和制度变革相联系的。18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飞跃,而在...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非正式制度在经济体制变迁中的影响、作用并未得到经济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探讨了非正式制度的概念及构成,说明了文化作为非正式制度的传递机制的特点,并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角度分析了非正式制度的演进方式及其所反映出的路径依赖性和灵活适应性;最后强调了非正式制度在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姚凌云 《特区经济》2008,(6):129-131
中国封建社会从先秦而始,至清末而终,历时两千多年,中间经历了数十次大大小小的群众起义,却没有受到根本性的动摇。是什么赋予了封建制度这样的稳定性呢-本文认为,是制度框架的自我保护功能强化了路径依赖机制,才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对于这一点,本文将从制度的结构、制度变迁的动因以及不完全理性的经济主体之间的博弈等方面给出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视角,从美国的政体结构、利益驱动、意识形态等几个方面剖析了美国住房保障制度从缺位到产生,并不断发展演变的深层次原因。美国多元化的政治体系产生的博弈均衡是促使住房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理性社会主体对利益的追求是推动住房保障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而美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对住房保障制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开发区政府行为的制度分析:对泰达管理体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中制度创新的一个典型案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试图从制度变迁的视角来分析以泰达为代表的地方政府行为,指出由于地方政府的利益增强使得制度创新中的多方博弈更为激烈并影响到中国改革的最终进程,地方政府行为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使得制度要素在引入区域经济研究中不仅仅是研究区域协调问题,也应关注区域内部的自我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刘洋 《特区经济》2011,(2):107-109
本文透过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苏联经济史进行概要分析与研究,特别是运用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斯大林模式的僵化导致苏联国民经济低绩效进行历史主义的分析论证,旨在揭示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对经济绩效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中国30年改革开放及一系列制度变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笔者希望通过对苏联经济发展史的制度性分析,能够对当前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有所启示。在我国的改革与制度变迁的历程中,应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政治经济体制不断改革与创新的背景下,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商会与近代中国的制度安排与变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了经济近代化的历程。由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化,最根本的特征是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以及在经济组织和制度安排上的变迁和重组。本文从近代中国转型社会中的制度供给与需求变动的视角,对商会产生的历史原因、特征及其历史作用展开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制度变迁理论为依据,分析了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改革开放前由于产权模糊、"搭便车"行为和经济体制的低效率导致了抚州经济增长缓慢。而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按劳分配制度和相对自由的就业制度推动了抚州经济的快速发展。最后文章对近年来抚州经济制度变迁中由于路径依赖所导致的障碍因素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相应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内经济发展是汇率制度稳定的条件,汇率制度的变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选择要适应现时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迁.文章试图通过对中国汇率制度的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人民币实行浮动汇率制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打造健全的社会化养老机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如今我国正在大力改革养老金并轨制度与运行机制。文章首先论述了制度变迁理论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基于制度变迁理论下的养老金并轨机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以制度变迁理论为基础,从制度供给、意识形态、制度成本、改革主体与历史等多种因素的视角,分析了它们如何影响国内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状况。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应该科学地分配与均衡企业、事业单位与机关之间的"三联动",以协调各利益集团分配相关利益的情况;其次,应该逐步完善职业年金制度,为有关事业部门辅以必要的补偿;再次,通过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和延长退休年龄化解转制成本,在此基础上,提供充足的法律制度供给;最后,积极推进薪、管理和职业年金等相关配套制度改革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协调进行,营造有利于改革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方法,分析了中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变迁的地区差异。认为中国客观存在的区域间经济资源的非均衡性分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地区经济差距,决定了各个区域、各个地区之间在同一制度安排下所产生的结果不同,因而造成了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区际差异。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都相继掀起了行政改革的浪潮,从而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政府制度变迁运动。所谓制度变迁就是指制度替代、转换和交易的过程。从长期动态的角度来看,一国一系列的制度演变构成了该国制度变迁的轨迹。因此,研究非正式制度、阐明非正式制度与制度变迁的内在联系,无疑有助于推动和深化我国的政府改革。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基于省市制度互动视角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省市制度互动视角,探讨中国以省级政府为第一行动集团的中间扩散性型制度变迁,对中国城市化和服务业互动发展产生的影响。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对由23个省份样本、252个城市样本构成的二层数据模型进行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国经济转型期,城市化进程是影响城市服务业增长速度和比重的重要因素;在城市利用城市化推动服务业发展背后,所属省的制度和政策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改变城市化对于服务业发展的作用强度,间接影响所辖城市的服务业增长速度和增加值比重,这意味着制度变迁进程在省份之间的不均匀分布也会成为城市服务业发展不均衡现象的一种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周兵 《中国经贸》2014,(23):278-280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尤其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积极推动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改革,共同倡议建立一套统一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内涵、背景、必要性以及意义。第二部分重点分析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第三部分本文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制度变迁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变迁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乡统筹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建国以来我国城乡发展失衡而提出的新战略,这一新战略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其制度变迁有效路径的选择。本文从比较制度分析中制度共时关联和历时关联的全新角度,深入探讨了目前我国实现城乡统筹的制度变迁的内在演进机制和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