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的.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币值低估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认为应使人民币适度升值以发挥汇率对增长方式的调节作用,从而获得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现状,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经济任务。因此,必须采取切实的策略,才能真正提高经济效益,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能、使经济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必须撇弃传统观念要辨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标准的增长方式。要辨证地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增…  相似文献   

3.
中国未来不同生育水平下的经济增长后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未来90年不同生育水平下的经济增长后果进行了人口-经济动态模拟.在生育水平过低导致劳动力减少过快、人口老龄化过重、劳动负担加重的情况下,将使经济增长大大放缓;而较高的生育水平下,虽然经济增长速度略快,但是人均GDP增长速度慢于中方案生育水平下的经济增长,并且人均GDP水平也具有较大差异.完善当前生育政策,使生育水平稳定在1.9-2.0之间,如此人口在本世纪缓慢地减少也将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在低生育水平下,依靠劳动增加和资本积累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将不复存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将是未来经济增长首要源泉.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现阶段,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具有一定的客观现实性.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发展观,积极加强体制创新,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彻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使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人类步入信息社会,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方式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大潮为世界经济发展赢来机遇.本文试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点的概念出发,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现实的挑战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进而使我们更加了解经济增长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6.
低值储蓄与区域经济共同增长的因素制约及发展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峰 《财贸经济》2006,(10):93-95
经济增长与储蓄增长是相互促进的,增加储蓄可以通过增加国民收入和降低消费支出来实现.储蓄转化为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存在着有效性.收益递减率和储蓄分流是制约低值储蓄与区域经济共同增长的瓶颈因素.应依赖如下路径: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引导合理消费,改善投资环境,使低值储蓄区域的经济发展走出低储蓄-低增长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王莉 《现代商业》2008,(5):250-251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组合和使用.经济增长方式可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物质要素的投入来增加产品数量,以实现经济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要素质量改进和优化配置来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以实现经济增长.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推动的经济高速增长,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损害.只有加快转变粗放方式推动的经济增长,显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环境负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新的经济发展目标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中国区域人力资本政策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和比较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并以此为计量模型,以人力资本存量指标划分区域,来分析中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人力资本类型区域中,作用于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度是不同的,政府应采取差异化区域人力资本政策.政府人力资本投资会产生溢出效益.溢出效益使生产呈现规模收益递增,实现经济内生增长.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必须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是我们讨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的理论基础,重温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对深入、准确理解和探讨我国特定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岑倩青 《商场现代化》2005,(23):133-134
当前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新的内涵.本文从3个方面阐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及要义,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通过对Romer(2001)的假说进行修改.使之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分析了1978-2007年期间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增长阻力.结果发现,1978-2007年期间煤炭、天然气和铁矿石并没有对我国经济产生增长阻力,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增长阻力主要来自于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石油,它们的增长阻力分别为1.0107%、0.3294%和0.1953%,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总的增长阻力为1.5355%,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文章指出,我国可以控制人口增长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及其交易市场,以降低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增长阻力.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特别是经过2003~2005年中国经济以两位数的超高速增长后,大家已逐步认识到,继续实行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扩张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不仅祸及子孙后代,也将对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形成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在这当中,政府改革,政府职能的转换,是最为重要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黄谦明 《中国市场》2009,(1):118-119
本文分析了消费主义思潮虽然在短期内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却是经济危机产生的诱因之一。指出以过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是以资源过度耗费、牺牲下一代人的幸福为代价的。消费主义思潮及其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反而在更深层次上引发了人类精神危机。最后指出要实现国民幸福,必须倡导可持续的文明消费方式,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国民消费、经济增长、国民幸福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因连年高速增长而积累了内需与外需失衡、投资与消费失衡、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失衡等问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冲击使中国这几个失衡问题凸显出来,特别是投资与消费失衡问题突出起来.文章指出,强刺激投资实现的增长将进一步恶化投资与消费的结构,投资增速过快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带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贷款大量增加形成通货膨胀压力.大量的资金投放正在推高资产价格、催生资产泡沫,而且正在逐步形成通货膨胀压力,这也是中国经济的"隐忧"."十二五"起要逐步解决长期积累的这些失衡问题.文章提出,中国经济需要及时进行转型,从追求数量扩张型转为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型,也就是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型,使经济真正走上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文章还提出了顺利推进经济转型的未来发展建议,一是适当放缓经济增速;二是致力于调结构,转交经济发展方式;三是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5.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本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离不开关注民生这个主题.多年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甚至损害国家和民众利益的情况一直没有得到较大改观.这与我们没有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增长方式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增长方式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1、正确认识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我们认为,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属于生产力范畴,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要求,进一步说,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是生产力发展规律决定的.但是,生产力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也就是说,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是在某种基本经济制度和某种经济体制环境下进行的.因此,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经济体制的转变,必然对生产力发展和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经济落后的增长方式使得农民的收入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高,推动了物价上涨,使国家面临着粮食危机的风险.我们应当通过政策支持、融资扶持、教育培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提供等措施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经济落后的增长方式使得农民的收入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高,推动了物价上涨,使国家面临着粮食危机的风险.我们应当通过政策支持、融资扶持、教育培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提供等措施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由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使我国经济迅速走出经济危机,但是,必须看到的是,这种由政府主导的投资虽然有其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如果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不做改变,将最终影响到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因此要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汤美莲 《消费经济》2006,22(3):76-78
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是实现和谐消费,实现和谐消费的前提之一是经济和谐增长。经济和谐增长使人们的消费目标由温饱走向小康,消费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经济增长的不和谐也会导致消费的不和谐,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和谐消费一定要保持经济的和谐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