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今日重庆》2014,(3):99-99
岁末收官,第五届金钥匙颁奖典礼暨2013首届中国重庆区域经济发展主题演讲成功举行,主题为“金融创新·脚梦巴渝”。来自萤庆工商大学、重庆金融学院、重庆理工人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重庆现代金融研宄院、重庆扶贫开发协会,以及重庆各金融机构的相关人士,参与了此次盛会。“金钥匙”,在这个新的起点,把重庆金融与重庆扶贫紧密结合,共促经济增长,共圆巴渝梦想。  相似文献   

2.
渝商的兴起 渝商是和巴渝大地、巴渝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重庆商人的总称。 如今代重庆先导商杰尹明善2009年7月在一次渝商大会上所言:重庆城因商业而生,重庆城天生就亲商。小米市、羊予市、鱼鳅市街、筷子街、磁器街、棉花街、木货街、撑花街、石灰市、打铜街、打铁街、机坊街、铜元局……重庆的很多地名都跟“商”有关。  相似文献   

3.
城市精神对于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重庆城市精神是民族精神和巴渝文化的集中体现,只有准确地把握民族精神、巴渝文化,才能在重庆文化建设过程中真正融会贯通,使其成为培育重庆城市精神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4.
《重庆与世界》2011,(8):40-47
重庆,孕育了悠久的巴渝文化;大山大河,铸就了重庆男儿坚韧豪迈、女子柔情似水的品性。历代巴渝儿女创造着鲜明的巴渝文化,战国时期,巴人歌曲已成为楚国最流行的歌曲,巴文化的影响可见一斑。“巴渝舞”舞风刚烈,音乐铿锵有力,突显巴人剽悍、勇武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台湾当代诗坛上,活跃着雪飞、薛林等一群重庆籍诗人。六十多年来,他们一直坚持用诗歌抒写自己的无尽乡思、祖国情怀和民族之爱,并热情致力于海峡两岸文学交流,为台湾当代诗歌建设文化繁荣作出了巴渝之子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2010年9月13日,“王闲影精品展”在重庆巴渝文化会馆隆重展出。尽管这位成就不凡的巴渝大家告别人世已十余载,然而他那令人景仰的艺术造诣与学养品性,是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埋没光彩。  相似文献   

7.
比秋 《重庆与世界》2017,(24):85-91
巴渝十二景的称誉,得益于清乾隆年间颇具审美情趣和较高文学素养的巴知县王尔鉴,很有心地梳理出十二处最具代表巴渝美色的景致让其流芳百世,距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了。对于十岁随父举家迁至重庆,在巴渝从一个懵懂的孩童走向成年的侯耘来说,老重庆给他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回顾2010     
《今日重庆》2010,(12):93-96
重庆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发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在画坛迅速激起层层波澜,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艺术创意及国际合作空间……新中国六十年,一辈又一辈的画师在巴渝大山大水之间流连、沉思,将手中画笔凝炼成色彩斑斓的一束束光芒,投射进当今世界艺术市场,成为一抹性格鲜明的聚焦点。中国美术评论界有人提出,重庆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副中心。在重庆市委宣传部指导下,本刊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潜心采写和精心编辑,推出了《巴渝大家》珍藏特刊,它是目前为止重庆画坛较为生动翔实的、有总结意味的巴渝画家群体像。  相似文献   

9.
沈飞 《今日重庆》2008,(5):78-79
“千古巴渝,百年一汤”——重庆火锅,起源于清末民初纤夫、船工民间饮食。历经百年演绎,更以其张扬的个性、刚毅的潜质,迅速成为中国特色民族餐饮的引领者。今天的“重庆火锅”,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餐饮名词,而凝聚着重庆两江水岸浓郁的巴渝民俗文化。这种火辣激情的文化正以势不可挡的态势,打着“重庆制造”的标牌,  相似文献   

10.
《重庆与世界》2016,(1):63-63
2015年8月,“2015新重庆·巴渝十二景”评选结果揭晓,四面山景区“爱情天梯”从全市292个候选景点中脱颖而出,成功获评人文胜地类“新重庆·巴渝十二景”。  相似文献   

11.
历史对于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文艺创作领域"历史文学"的繁荣增殖和世界范围内文学批评理论的普遍的"历史转向"以及新历史主义的崛起,都将文学的历史性问题推到了文艺理论批评的前台。但是形式主义只承认文学形式发展的历史性,是一种本质主义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把文学的历史性静态化、简单化、单一化,只抓住了历史的某一点,而忽视了历史的整体性、过程性、动态性、复杂化。  相似文献   

12.
维克多·佩列文是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文坛中一位很具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后现代主义作品数量丰富,创作风格新颖而独特。对《“百事”一代》的创作主题和创作形式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这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突出的异化主题和语言文字游戏形式。  相似文献   

13.
儒家文化以"价值观"为主体和核心,强调"利"服从"义"之价值原则,追求"内圣外王"之理想人格。《讲话》通常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艺思想范本,而这种"中国化"实质就是"儒学化"。而在中国传统文艺道统分崩离析的语境里,《讲话》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意识形态纲领,根本上说就是中国新文艺道统建构的一次伟大尝试。而《纪要》作为激进道德主义文艺话语的范本,则标志着这一道统建构由于"陷入"了道德乌托邦与革命乌托邦所营构的话语漩涡中而出现了脱轨与反转。因此,回顾和反思《讲话》《纪要》,就是从根本上重建和延续"马克思主义儒学化"文艺思想这一道统。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英国文坛杰出的女作家之一、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以其怀疑、热情与洞察力,仔细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她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笔触刻画了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当然也不乏众多形象鲜明的男性形象。在她的众多作品中女主人公们大都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在男权文化为中心的社会表现出极强的母性意识,"性解放"的进一步发展也增强了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社会深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进入了一个不确定性更高的全新数字化时代。文学搭上互联网与资本的快车,诞生了网络文学,产生了数千万的网络作家,二者通过签约形成了利益共同体。签约管理的目标就是提高效率,通过约定责任和义务去化解二者之间深层次存在的零和博弈矛盾,从而实现二者的利益最大化。数字文学网站一方面要运营增收,一方面要管理增效,通过选择合理的签约方式和签约时限,实现数字文学网站的利益最大化。梳理签约的类型,通过比较提出签约类型建议;以中国作协会员中的网络作家信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以网站成本最优为约束条件构建优化模型,测算出约定条件下的最优签约年限及总成本,为网络作家签约时限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红字》是霍桑文学思想和文学艺术的成熟代表,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自从1850年这部小说发行以来,《红字》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得到文学圈中的各种评论。本文通过对男主人公亚瑟·丁梅斯代尔的圣经原型分析,见证了霍桑的宗教特质及其对《红字》的描述。而文章的分析也进一步论证了《红字》这部小说中大量的圣经原型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导致了4000多万"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失地农民。笔者通过在淄博市的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总结出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片区综合价"、改革集体资产管理体制、促进就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雷  孟晶磊 《理论观察》2007,(2):145-148
Ю.科兹洛夫于1987-1993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夜猎》使作家一跃成为当代俄罗斯“反乌托邦”文学的领军人物。究其实质,与《夜猎》采用的前瞻性笔法所创造的震撼人心的逼真的虚幻空间是分不开的。鉴于这部作品在当代俄罗斯文坛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反乌托邦文学体裁的独特艺术魅力,加之中国对这部作品的研究空白的现状,我们应该解读《夜猎》的“反乌托邦”密码。  相似文献   

19.
陈峰  乔石  撒雪晴  夏恩君 《科技和产业》2022,22(11):284-294
网络作家是一门新兴的职业,对网络作家职业生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中国作协会员中网络作家为研究样本,研究得出:网络作家职业生涯早期职业进入年龄高峰为28岁,绝大多数的网络作家在33岁前已经完成职业进入;网络作家人才曲线为单峰形状,存在峰值32岁,即创作高峰年龄为32岁,此时容易出现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网络作家职业生涯后期的职业退出高峰年龄为40岁,大多数网络作家在54岁前退出了网络作家行业。网络作家职业生涯周期年龄规律明显,从数据上看有“早进入,早退出”的特点。基于年龄规律,可以分析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个人、网络文学网站、网络文学管理机构、政府等不同角度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管理策略,帮助网络作家人才成长。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世界经济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知识经济、电子商务、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世界经济趋势及两岸经贸关系的现实表明,海峡两岸未来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台湾也只有加强同祖国大陆的全面合作,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