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6 毫秒
1.
正长寿区是全国唯一以"长寿"命名的区(市、县),地处重庆腹心,襟长江临主城,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关键节点。古属巴国枳邑,因县民多高寿而得名,是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长寿区下辖国家级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中国钢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十大最佳投资环境园区。  相似文献   

2.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生态文明建设在工业生产领域或者说发展工业经济领域的具体实践,对于全国推动传统工业生态化转型、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有着举足轻重的引领和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不仅是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更是发展内涵的全面升华,是实现丽水新跨越的必由之路。要立足实际,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理关系,在融合、协同、互促方面下功夫,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4.
李燕飞 《广西经济》2011,(10):55-55
田东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依托百色建设生态绿产业示范基地等有力带动,增强园区产业集聚,构建循环经济链条,强化科技支撑和产学研合作,打造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体系,力争到201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490亿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情况和薄弱环节的分析,提出了加快建设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发展世界瞩目,城市管理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主旋律,是社会空间调整的最高艺术。中国模式的经济建设,要充分体现进程中的科学发展,把生态文明、产业文明上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之中。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根本、文化建设为灵魂,社会建设为条件、经济建设为基础;以人民幸福为首选,以创新为阳光,发展为目的 ;主张有机农业产业化,绿色环保工业化,创造丰富的物质财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既重要又紧迫,我国是农业大国,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之一的河南内乡为例,分析了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以期为我国其他农村地区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汤文华  段艳丰 《特区经济》2014,(12):120-121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但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困境应运而生。公众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消解我国生态困境的基本路径。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淡薄、公众参与动力不足和公众参与建设程度不强。提升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对策是培养生态公民、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机制和重塑良好的生态文明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的背景、内涵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重大创新,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提出的更高要求。生态文明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基础上,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一种新的文明,是人类迄今最高的文明形态。为了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一,要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文明观;第二,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三,要坚持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四,要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第五,要坚持国际合作的原则,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是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腹地,肩负着中国经济大盘整体提升和中国生态安全的历史重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对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西部有着深远意义,正确处理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协调推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演进。论文试图运用区域博弈论、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以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本质的分析为基础,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博弈关系,探索西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丽水有生态资源优势,是在"赶趟"和"补课"进程中的潜在优势。本文以"长三角"休闲产业基地的打造是实现丽水生态文明建设途径之一的角度,对丽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阐述,进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进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偿试一些有益的思考,为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作一些理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何龙娥 《特区经济》2021,(2):152-154
生态文明建设的走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基础性影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经济持续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生态思想观念的产生、发展和形成,明确树立科学生态思想的重要性;通过比较各个时期生态思想观念的异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古为今用,持续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生态文明建设。随着人民环境偏好的增强,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不断变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通过对中国环境管理机构、环境保护政策变迁历程的梳理,可以探析其变迁的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变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适应人民群众环境偏好变化为逻辑起点,并不断通过体制改革来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和改善环境治理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体制的变迁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在未来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环境偏好变化、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增强环境治理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保障、以综合治理的思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借鉴已有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对中国31个省区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因子得分及排名做出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各区域不同省份生态文明建设差异较大,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对较好的省份大多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对较弱的省份大多位于西北部地区和部分南部地区。最后为推进中国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丹 《理论观察》2014,(7):70-72
"中原兴则中华兴",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将是从根本上体现中国整体发展的一个标志,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原经济区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原经济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生态意识薄弱、经济粗放增长、科技相对落后、区域法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推动中原经济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树立现代生态价值观、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同时促进生态科技发展、加强生态制度建设,为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确价值导向、良好经济基础、有力科技支撑及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视域中的生态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艳 《理论观察》2008,(6):53-56
我国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对人类文化发展提出生态文化的建设要求,且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止匕,我国未来及今后长期一段时间内应注重生态文化的构建,以马克思的生态观为指导,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文化思想,同时应吸收现代西方生态文化的积极成果,进行整合与创新,从而建设社会主义自己的崭新的生态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王静峰 《特区经济》2011,(7):296-298
珠江上游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服务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目前珠江上游服务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如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部分服务行业自身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水平低、公共交通发展滞后等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做好服务业的节能降耗减排工作、扶持和鼓励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业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何帆 《科技和产业》2022,22(2):231-239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政府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动力出发,研究政府动力主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从来自社会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动力出发,再结合在江华县的实地调研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动力机制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机制两部分的初步判断,进而分别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建设生态文明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意识上实现从征服自然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从以物为重的发展观念向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的生活方式也需要树立起生态建设的理念,要有规范的生态准则,以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