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拉萨老城为案例,从地方认知、地方依恋感、地方行为意向三个维度对原住居民与非原住居民地方感差异进行解读。研究发现:在地方认知层面,两者对老城环境、居民与游客之间互动评价很高,老城对原住居民的个人意义更为重要,带给他们的满足感也要高于非原住居民;在地方依恋感层面,原住居民地方依恋感强于非原住居民,并且其情感性依恋高于功能性依恋,而非原住居民则相差不大;在地方行为意向层面,均以赞成保护为主。居民地方感差异研究为老城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改造通常导致居民生计资本的剧烈波动,尤其在城中村有多民族聚居时情况会更加复杂。为此,构建一种适合城中民族村居民的可持续生计评价体系,该体系在以往5种生计资本的基础上纳入民族文化资本,同时兼顾城中村改造前后生计资本可能发生的变动。针对北京市门头村的研究发现,经过城中村改造,其居民生计资本的总体差异较小,但各类资本之间相差较大,这一特点在不同自然村和不同民族的生计资本结构中也有所体现。研究表明,做好城中村改造的后续工作,加强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培育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以及增进多民族文化认同是提高城中民族村居民生计可持续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崔彩周 《特区经济》2006,(6):124-125
“城中村”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涌现出来,而私人违章建筑已逐渐成为制约该区域城市化发展主要障碍。拆除私人违章建筑要本着尊重历史与照顾原住农民利益的原则,要同农民就业和养老保障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民族村寨旅游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在新时期实现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选取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三台山乡的一个德昂族村寨作为调查点,该村寨作为本地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核心开发点,已经完成初期开发并运作了数年。笔者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并大量访谈了各类从业人员和原住居民,了解本地旅游的现状,分析原住居民的旅游发展意识,针对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是指伴随产业分散化以及乡村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为城建用地所包围或纳入城建用地范围的原有农村聚落.武汉作为华中重镇,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城市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城中村"现象的出现.鉴于武汉城中村存在的违法建筑集中、居民居住环境恶劣等诸多问题,2004年底武汉市开始了城中村的综合改造工作.涉及城中村居民、政府、开发商三方主体利益的拆迁安置补偿问题是武汉市城中村改造的核心所在,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本文就武汉市城中村拆迁安置补偿现状进行调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探求能协调各方利益的拆迁安置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6.
1月25日上午,张家界“南天一柱”正式更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当地数名身着土家族服装的原住居民为名称标识牌举行了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袁伟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60-62,67
城中村改造,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特殊阶段。在城中村改造中,我国各地区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不同模式。文章从国内城中村改造模式的比较研究入手,分析了城中村改造各种模式的异同,探索了其组成要素和形成原因,为国内其他城市城中村改造确立了借鉴的坐标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任何一个国家资源使用量空前绝后的时期,由此催生出的"城中村"、农民务工人员市民化等问题,已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回避的难题。文章着重围绕"业-居-人"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以富阳区富春街道建城区为样本,通过对城中村三个主要群体(外来人口、城中村居民、村社区干部)的抽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掌握了富春街道城中村发展的现状,文章着重分析了当前城中村治理中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城中村发展中的问题提供参考性建议和思路举措。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改造的难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中村改造实际上是政府与城中村的居民就其手中的土地的支配权和使用权所做的一笔交易。这个交易能否达成,关键要看价格,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就在定价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了解城中村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状况与影响,特别是村居民生活与子女接受教育情况,选取河南省30个乡镇的400户居民作为调查样本。针对已改造和欠改造的城中村,以子女学前教育为切入点和缩影,采用结构式访问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以折射和了解处于半城镇半农村状态的城中村民众真实现状。结果发现,城中村子女学前教育情况受到家庭和社会双重影响,主要因素分为家人经济收入,家长教育观念,校外教育资源供给,政府因素,子女学习与性格特征,家庭地理位置。只有多方联动,才有可能彻底解决子女教育的问题,列举国内外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相关作为,借鉴经验,提出措施,合理地解决城中村子女受教育问题,为教育公平和资源优化配置提出办法,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文章应用集成论的研究成果.探索生产同一价值链上不同产品企业及相关企业集合而成的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并以福州青口汽车产业集群为实证研究对象。提出了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集成论假说。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中原经济区经济与金融业协调发展运行机制势在必行。其任务主要有: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形成金融合力机制;建立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持续创新机制;建立诚信资源共享机制;建立财政资金引导机制;建立信息网络与金融网络一体化机制。机制运行的预期效果:有利于优化金融结构,有利于优化金融生态,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运作效率,有利于解决诚信缺失问题,有利于解决资源配置失灵问题,有利于消除城市壁垒。  相似文献   

13.
高群  蔡晓晖 《科技和产业》2009,9(10):71-74,98
在总结晋狮企业家群体文化表征及其形成的历史诱因基础上,进而对集群化背景下晋狮企业家群体文化的局限性及其演化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与启示:企业家群体文化是促进区域产业形成与发展的文化资本;企业家群体文化是评价区域企业家资源禀赋的重要标志;由群体文化构成的企业家内生性环境是产业区得以形成的集聚机制平台;企业家群体文化需要在新的机制中扬长避短,整合重塑。  相似文献   

14.
詹才锋 《特区经济》2009,242(3):129-131
规则的形成机制是世界贸易组织运作的基础。目前WTO的规则形成机制没有公正的反映发展中国家对公平制度的要求,具体表现在WTO的决策机制和谈判程序上。公正规则的缺失使权力渗透在WTO规则形成机制中。随着对规则形成机制的越来越关注,WTO也在内部建立起相应的原则和实践。虽然WTO的规则形成机制趋于成熟,但到目前的运作经验证明本质上它仍然是基于权力的。在全球化不可逆转的深入背景下,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协商一致原则的适用程序、提高其透明度,在此基础上建立成熟的谈判执行机构,同时将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制度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构建两个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假说的基础上,利用TARCH模型和篮子货币模型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得出了人民币汇率交易价格的市场化程度偏低和人民币汇率依旧是钉住美元进行调节的两个结论。据此,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向应该是减少对外汇市场交易的干预和参照篮子货币调节汇率。  相似文献   

16.
产融集团生成的耗散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遥  雷良海 《特区经济》2009,(2):270-272
产融集团是产业组织和金融组织之间资本和管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生成的新型企业集团。产融集团具有耗散结构的基本特征,其生成演化机制与耗散结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本文把耗散结构理论引入我国产融集团生成演化机制的研究,并基于组织效率增减和耗散结构构建产融集团生成的熵变模型。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统筹:体制上的传承变革与今日启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需要观念、机制和体制的诸多变革,而首要的是对城乡统筹机制的形成进行一番彻底的梳理.从体制的传承变革上看,中国经济体制、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曾经出现的"统收统支"体制、分成制、包干体制、分税制以及转移支付制度对城乡统筹机制具有诸多深层次影响.城乡统筹中的主体性问题、激励机制的设计、统筹资金的筹措以及相应的制度保障等重要方面都可以从体制的传承变革中找到相应线索,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今日的城乡统筹实践.  相似文献   

18.
罗玉越  李凡  李元爱 《科技和产业》2023,23(18):191-198
以企业68个研发团队为研究对象,基于情感事件理论、自我归类理论以及人际互动理论,以“团队投入-团队状态-团队过程-团队产出”为整体逻辑框架,引入个人-团队匹配作为团队状态和团队心理安全感作为团队过程,构建链式中介模型,从团队行为形成机制角度揭示包容型领导对团队创新行为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企业包容型领导风格能够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队成员的个人-团队匹配和团队心理安全感促进研发团队创新行为。既弥补了包容型领导风格在团队创新层面研究的不足,又深化了对团队创新行为形成机制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何小洲  蒋睿凌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5):98-100
市场情绪影响着投资者的行为,时市场情绪形成机理的研究将有助于对投资者行为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以行为金融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市场情绪的形成机理及其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并由此得出关于证券投资和证券市场调控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段伟常 《特区经济》2008,(5):293-294
供应链竞争优势的核心机制实质为协同机制。本文基于系统观提出供应链协同优势的等级层次结构模型,并分析其内在形成机理,将企业战略与供应链战略较为紧密地联系起来,可应用于实践中的供应链战略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