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模因理论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因指文化基因,它因模仿、传播而存在.从模因论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其本质是人类认知与了解外部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针对"上/下"方位性隐喻理解中产生的模因,例证分析了隐喻模因的模因表现型和模因基因型,并通过两种类型模因的重新编码、复制和传播,以及自然或人为地选取,形成了"上/下"方位性特点的隐喻模因.  相似文献   

2.
林丽 《新西部(上)》2009,(11):149-149,146
模因是文化传递的基本单位,功能特征是复制、模仿和文化传播。本文试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广告语言模因的表现形式——广告的"引用""仿拟",希望能给广告策划者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张婧 《魅力中国》2010,(8X):240-240
网络时代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出了网络语言。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而衍生出来的文化进化规律,为研究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涂晶晶 《魅力中国》2011,(11):212-212
由于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所以其语言发展程度也相对成熟。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对手势语的研究几乎成为空缺。或者说,对手势语的深入研究还未开始。本文从语用学作为理论基础,以模因论作为理论支撑,从而展开对带有中国传统手势语的研究。希望此文能为手势语的探讨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模因是文化复制因子.本文通过略述国内外模因论研究,探讨国内外模因论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研究语言、社会文化等现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模因是文化复制因子.本文通过略述国内外模因论研究,探讨国内外模因论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研究语言、社会文化等现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认知现象,隐喻理解过程实际上就是隐喻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自隐喻研究开展以来,许多隐喻工作机制理论层出不穷。在对各种工作机制理论进行整合时,我们发现这些工作机制理论并非互相排斥互相矛盾,而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隐喻的使用实现了人类认知由具体到抽象的跨越,极大地缩短了认知周期,减少了认知成本.不同的文化模式投射出不同的隐喻认知结构,外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从文化层面入手解决语言习得中的障碍,也要从认知层面入手区别不同的隐喻机制,从而揭示和克服语言学习中的真正困难.  相似文献   

9.
模因理论是近年来语用学界的新兴理论,它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的特征有三,即多产性、长久性、很强的复制保真度。语言模因可以在听说学习中运用,在写作中运用,在翻译中运用。  相似文献   

10.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潜移默化地存在于认知世界中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共有的物质文化基础和人类的隐喻认知结构使不同语言间的隐喻呈现趋同性,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心理又必然会导致不同语言间隐喻的差异。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为理论基础,对汉语和英语中的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中西方文化差异对隐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其意义的理解离不开语境,因此,隐喻也是一种语用现象。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用语法化来分析语法化与隐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隐喻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多义词的认知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但也有其规律可循。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隐喻是词义扩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探讨概念隐喻理论与多义词认知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概念隐喻在多义词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现有的认知方式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3.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任何词义都是在人的认知思维的作用下产生的。隐喻通过对相似事物间产生的映射作用,对词汇的发展、词义的延伸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栗蔷薇  吕丽静 《魅力中国》2011,(2):240-240,251
This paper aims to demonstrate the pervasiveness of metaphor chunks in News English and introduce effective ways of understanding themcorrect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Considering the difficulty in making out the accurate meaning of metaphor chunks in News Eng-lish,som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have also been proposed in hopes that it will benefit readers in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News English.  相似文献   

15.
赵利芳 《魅力中国》2009,(24):162-163
As an important understanding method of human, metaphor has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human's cognition of the concept and structure of things. Modern metaphorical theory stresses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cognitive style of language speakers and it has been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and learners. Its positive guiding role and the value of application has been recognized by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whether in teaching English vocabulary or cultural teaching, teachers can make use of the character of metaphorical understanding to guide students to regard metaphor as an effective cognitive tool, to understand and use English vocabulary and cultural knowledge. Therefore,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bsorbing and applying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of metaphor research, explain in detail the rationale behind the phenomenon, and organize the scattered language phenomenon through metaphor, in order to promot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evel.  相似文献   

16.
桑麦兰 《重庆与世界》2013,(11):84-85,92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以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为研究内容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概念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与传统英语词汇教学相比。它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隐喻经历了一个从修辞到认知的转换研究过程.隐喻具有普遍性,隐喻在本质上是概念的,是有价值的认知工具.概念隐喻通常以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的方式来实现.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是人类组织经验的工具,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新视角.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语言的隐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利用隐喻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丰富的符号性隐喻自烟草诞生之初便已存在,并随着烟草的世界性传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并在烟草广告中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再现。通过梳理烟草的历史,特别是与烟草相关的文化史,总结出这些符号性隐喻,并对其在广告中的应用加以分析,可以帮助受众对烟草及其广告形成更为客观全面的态度。同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控烟和反烟人士开始赋予烟草新的符号性隐喻,并在禁烟和戒烟广告中呈现和传播。  相似文献   

19.
现代隐喻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修辞方法,它更是一种认知现象,一种思维方式。本文通过对概念隐喻的定义、分类等探讨,将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英语词汇教学、文化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和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隐喻已经从修辞学研究的范畴进入到了人类认知研究.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当中以隐喻思维去认知世界,从可及性较强的概念映射到可及性较弱的概念.揭示这一过程,我们能更加合理地系统地将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系统结合,从而学习并保持知识,这样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深层的理解和记忆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