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河南作为新兴的工业大省,当前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发展,既有利于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又有利于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规模,使河南由工业型经济迈向服务型经济。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的程度不深,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如构建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机制,推进制造业发展“服务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化、产业化、高端化发展以及优化制度环境等,以促进两大产业形成互相支撑、互补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与“工业强省”相比,“制造强省”在更加聚焦制造业发展的同时,还呈现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深度融合等四个“深度融合”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3.
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发展对于克服鲍莫尔成本病和破解“中国制造”升级难题以及助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标准,本文首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融合程度进行精准测算;继而运用双重差分法,利用我国行业层面数据,计量检验“营改增”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的政策效果。结果表明:“营改增”不但能够直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相对于低端生产性服务业,“营改增”促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融合效果更好。拓展性研究表明,“营改增”试点主要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来影响二者之间的协同融合,并且“营改增”政策具有较强的滞后效应。这意味着后续增值税改革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浙江现在到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关口。强调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因为它能够在更高层次上为推动制造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能够通过推动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浙江的工业化进程。进而形成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推进经济增长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度,运用基准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具有稳健性;数字经济通过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产生的中介效应显著弱于直接效应,技术引进不能成为数字经济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有效路径;数字经济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促进作用呈现出“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征,当人力资本水平跨越门槛值后,数字经济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促进作用持续增强。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对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历年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两者协同效应存在一定的单向性,即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支撑作用,而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并结合检验结论分析原因,提出了促进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生产过程融入越来越多的服务要素,服务业与制造业出现了融合互动的发展态势。本文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交易成本—服务外包化、专业化分工和产业价值链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广东佛山市为例,着重分析了佛山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现状、失衡的表现及对佛山经济的影响,最后就实现佛山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现代服务业愈发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服务业面临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关口。文章研究表明,在服务业对河南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连年提升的态势下,河南现代服务业仍面临内部结构优化和跨产业间融合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必须深入推动河南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入融合、与现代农业的深入融合、与数字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两业”融合即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以“现代服务”强“先进制造”,实现“制造+服务”的优势叠加,形成“融合+创新”组合效应,是制造业企业拓展盈利空间、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围绕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建设,从“硬汉式”单一制造向“刚柔相济式”服务型制造转型,已成为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从全球范围看,企业制造板块与服务板块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欧美地区主要国家50%的制造企业实现了实物产品与无形服务的结合,世界500强制造企业的服务化率普遍达到70%。2019年,国家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宁波市积极跟进,先后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指出要把“两业”融合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和促进产业革新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0.
新型工业化道路下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省在强调“工业强省”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两者的互动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制造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还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区域经济增长效率。本文着重研究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及制约因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型工业化理论研究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工业化作为我国的重要战略部署,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化,没有固定模式可以遵循。理论界对怎样在新世纪走出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本文从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新型工业化与产业融合、信息化、制造业服务化的关系,以及中国新型工业化之路应该如何走等几个方面,梳理归纳了理论界研究的最新进展。希望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有助于深化理论研究,并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2.
工程科技人才布局优化成为当前推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高技术产业为例,系统分析2009—2017年工科专业布局变革与产业科技人才需求间的关联性,从工程科技人才专业配适角度分析工程科技人才与高技术产业发展需求间关联性差异水平。结果发现,不同领域工程科技人才专业适配与产业发展需求差距较大,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专业失配现象明显,同时对跨学科、多学科融合人才的需求紧密性最高,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和工程类专业学科背景的工程科技人才成为未来诸多产业科技人才发展需求的重要力量。系统了解不同专业领域工程科技人才布局与产业发展需求间关联性差异,可为开展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专业布局调整、深化产教融合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fundamental in national economy and it is the engine for industrialization.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lays 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the west and describes that aircraft industry is a hi-tech industry which has the most advantages in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the west by facts. Therefore, aviation industry should be the best initiating point to develop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rgument that strengthening autonomous innovating capacity is the key to rejuvenate the aviation industry of the west. At last, it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suggestions to raise the autonomous innovating capacity of aviation industry of the west.  相似文献   

14.
董爱军 《特区经济》2011,(11):206-207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两化"融合与信息产业创新发展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基于两化融合与信息产业创新关联基础理论,结合湖北省信息产业发展实际,阐述湖北省信息产业创新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工业化阶段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有关工业化理论,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就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五方面来综合分析广东省所处的工业化阶段,并就如何加速广东省的工业化进程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之间产业竞争本质上就在于如何创造出一个最能促进产业发展的环境,体现了城市产业吸引力、集聚力和影响力。文章以珠海为例,在全国层面上深入分析珠海制造业竞争力。结果显示,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具有较强竞争力,需要从产业的投入水平、产出水平、创新水平、技术水平和市场水平角度拓展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牛艳华 《科技和产业》2021,21(5):104-109
基于河南省18个地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企业数量、从业人员等统计数据,利用空间基尼系数、产业动态集聚指数等指标对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网络基础设施、创新支撑条件、制度因素对其空间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呈上升态势;在空间上主要集中于郑州、洛阳、新乡、许昌等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创新支撑条件、经济制度环境对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基地,要实现全面振兴,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全面提升全省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论证专利与区域产业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文章选择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五个高新技术产业专利发展及主营收入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以及因果关系检验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专利和五大产业的发展均呈高度正向相关关系,但只有航空航天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两个产业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最后提出增强专利对产业发展促进作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