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用地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日趋活跃,划拨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的行为日  相似文献   

2.
刘小平  易隼 《基建优化》2000,21(2):36-38
推行土地使用年租制可以克服土地使用出让制与土地使用划拨制之间的障碍,大幅度减少土地成本,降低房价,有效增强居民住宅购买力,活跃房地产市场,同时也有利于盘活房地产市场,同时也有利于盘活存量土地,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符合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方向和宗旨。  相似文献   

3.
殷琳 《上海房地》2007,(1):46-47
随着城市规划的实施以及因公共利益、公共事业的需要,政府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情况时有发生。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进行市场化的资源配置,对规范土地市场,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前,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供给都是通过行政手段无偿划拨,实行的是无偿、无限期和不允许流转的使用制度。因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不承认这种权利具有财产权的性质,也就是说不承认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某一使用者的财产权。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初期,也没有承认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某一使用者的财产权。1990年5月1…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日趋活跃,划拨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的行为日益增多。如何搞好划拨土地使用权评估,规范房地产中介市场,就成为当前房地产市场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划拨土地是指土地使用者通过各种方式依法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获得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称为划拨土地使用权人。按照《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以及《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可以通过征用农村集体土地获得,也可以通过获得在划拨土地上建成的房屋建构筑物所有权而随之转移土地使用权获得,也可以通过实现抵押权获得,也可以通过实施旧城改造拆迁房屋获得。  相似文献   

6.
丁瑞来 《房地产评估》2010,(6):22-25,21
前言 我国传统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是对土地实行行政划拨、无偿无限期使用、禁止土地使用者转让土地的制度。通过几十年的实践,这种土地使用制度存在诸多的弊端,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2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其使用,或者将土地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划拨土地使用权即通过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地资源配置,自建国初期至1986年《土地管理法》颁布,是以行政性计划划拨为主,实际上是无偿、无限期、无专项法制地使用土地资源;《土地管理法》实施以后,土地资源配置逐步走上有偿、有限期的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9.
一、清理划拨土地势在必行 在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间,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实行的是单一的,无偿,无限期使用的行政划拨制。自1982年建成深圳特区时,深圳率先按城市土地的不同等级向土地使用收取不同标准的使用费,从此拉开了我国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改革的序幕。据统计,当前全国城市,建制镇,工矿区划拨土地有1亿多亩,实践证明,这种城市土地行政划拨制,使国有土地的使用变成了实际上的所有;国有土地的所有权不能从经济上得到实现。在理论上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城市土地行政划拨制,造成了我国城市土地管理与城市建设中的种种弊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李莉  鲍磊 《活力》2006,(8):60-60
一、土地使用权划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的定义,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实际上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土地使用者先缴纳对原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的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国家将土地交付其使用;另一种情况是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人。  相似文献   

11.
《重庆地政》2001,(4):10-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土地资源的资产价值得到体现,逐步适应城市建设、企业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但目前国有土地资产通过市场配置的比例不高,透明度低;划拨土地大量非法人市,隐形交易;随意减免地价,挤占国有土地收益的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2.
与出让土地使用权相比,我国对划拨土地进入二、三级市场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禁止利用划拨土地进行经营活动,但划拨土地使用权经批准还是可以依法进行抵押、转让、出租的,因此,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是土地价格的特殊形式。尽管在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1]44号文件中明确了剐拔土地使用权价格“可以依据剐拔土地的平均取得和开发成本,评定剐拔土地使用权价格”,但具体如何评估划拔土地使用权价格.国家并没有制订规范的格式,本文力图结合评估实践.对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评估及抵押价格的确定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伴随着土地改革和城市社会主义改造运动(1949-1956年),国家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国家建设土地征用制度得以确立和形成;再经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1958-1976年)土地立法的停滞,中国内地土地管理法制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迎来繁荣和完善的时期。一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土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直实行“土地国家所有,单位无偿使用”的制度,呈现出以行政划拨和行政调用来调整国有土地的使用、无偿无期限使用和禁止土地的市场转让等特征。传统国有土地使用制度忽视价值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工作,涉及大量有待盘活的国有划拨土地。现行城市划拨土地收购定价往往通过双方协商决定,即由土地储备机构和用地单位综合考虑地块现状用途的基准地价、规划用途的预期地价、拆迁改造难度、用地单位的经营困难程度及双方讨价还价能力等协商决定。我们认为,现行土地收购协商定价机制存在如下缺陷。  相似文献   

15.
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行为,也是经常遇到的地价评估类型。划拨土地使用权尚未办理土地出让手续,未确定土地使用年限,由于城市开发和建设或企业自身的需要,部份土地或全部土地改变了用途,有的企业划拨土地抵押贷款等情况较为复杂。本就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评估谈谈个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镇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经过十多年的历程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改革的广度有限,覆盖面窄。因为城镇中的国企用地大多为行政划拨,以致在土地利用结构上,在城市黄金地段大量被占作工业使用的同时,城市建设又在逐年大面积地鲸吞耕地;在土地利用方式上,在城市绝大多数用地属于无偿划拨的同时,个别地段却以高得惊人的价位出让土地使用权。所以,如何实现国企划拨地有偿化,使土地收益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是进一步深化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部分城市土地市场交易秩序混乱,“零成本出让土地”屡见不鲜,由此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为期两年的土地市场交易秩序整顿活动,被称作地方“第二财政”的土地出让金逐步进入国家审计署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一、闲置土地形成的原因 形成闲置土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是历史原因,因拆迁不到位、规划调整、资金不到位等原因影响开发进度,造成了“烂尾楼”、“烂尾地”;二是纠纷原因,包括司法查封、债务纠纷、居民纠纷造成的土地闲置;三是部分企业为等待开发时机,延缓建设而形成的囤积土地;四是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还有因不可抗力造成的闲置土地;五是由于历史原因土地供应方式一直延续“双轨制”,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土地使用权通过行政划拨方式无偿取得,企业或因经营不善、或因关停并转、或出自利益动机,在未依法履行有关手续的前提下,擅自将土地进行转让、出租;六是由于前几年土地以协议出让方式为主,包括地产商在内的各类单位及个人,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土地,囤积多年。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土地市场健康发展,造成了土地资产严重流失。  相似文献   

19.
土地政策与土地市场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市场是交易的场所.市场交易意味着资源或财富的流通。土地市场.就是土地权利在平等主体之间移转的过程。土地政策是政府配置土地资源、调控土地市场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土地市场的存在与否和发展快慢.无不受一定时期政府土地政策的影响和制约。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资源配置方式从计划向市场的大转换.在此历史性的转换过程中.市场价格机制不仅在商品、资本、劳动力等资源配置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上升与增强.在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二十多年来,土地政策从政府配置向市场配置的演进,相应带来了土地市场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好转,许多从事商品拍卖的拍卖企业纷纷涉足房地产拍卖。许多房地产经拍卖,土地使用权随房屋被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因此大量流入市场,严重冲击了土地市场。本文着重分析房地产拍卖市场的现状、问题及成因,提出规范土地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