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城市的发展与农村的发展并非对立的关系。过去一些地方把城市发展与农村对立起来,只看到农村在经济上落后的一面,最后彻底"消灭"农村。把所有的农地都作为城市建设用地,这并非城市发展的上上策。因为农业、农地还承载了"财产权"以外的多种重要功能,这些功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公共资源,决定了农地具有一定的"保护区"性质,需要得到各级政府科学的规划和保护,不应只管推向市场。为此,就需要区分、处置好农村不同性质的集体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主要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年度变化以及不同层面的地方政府竞争对其影响。研究方法:GIS方法与动态面板计量方法。研究结果:(1)中国各大中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普遍不高,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性和不完全规律性分布,但城市之间效率差异在逐年缩小。(2)地方政府竞争的4个方面对促进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省会城市和其他城市之间地方政府竞争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3)从投资来源看,内资企业的土地利用效率更容易受到政府的直接推动,港澳台资企业习惯于享受地方政府的土地价格优惠,外资企业则更倾向于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城市布局。研究结论:政府应在提高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省会城市紧凑程度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基于“紧凑城市”的理念,利用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居住用地及工业 — 商业 — 交通用地、人口密度和城市密度4组变量揭示近10年来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和人口增长态势,并以城市密度的形式对省会城市之间的土地利用和人口发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省会城市建设用地、居住用地、工业 — 商业 — 交通用地扩张速度惊人,中国省会城市基本上处于工业导向型城市发展阶段。省会城市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城市居住人口密度呈下降趋势,城市用地增长速度快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研究结论:结合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密度,可以将中国省会城市按照特性分为三类,但城市紧凑程度的多样性可能与很多因素相关,未来的研究需要引入更多的变量。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全国各地奢华浪费建设持续升温。一个个占地庞大、气度不凡的奢华建设拔地而起,有的地方政府举巨债打造超豪华大广场等奢华公共建设,甚至一些欠发达地区以树立政府形象为借口,劳民伤财打造"形象工程"。据建设部统计,中国662个城市、2万多个建制镇中,约有1/5的城镇建设存在"形象工程"(宽马路、大广场、豪华办公楼等)。清理修建政府性楼堂馆所,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表示"本届政府内,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一项具体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考察地方政府土地租税收入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方法:以中国大陆1990—2013年的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和建设用地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根据协整理论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耕地占用税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土地租税收入具有促进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作用,其中土地出让收入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影响因素,地方政府土地租税收益分成的提高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起到推动作用,建设用地变化仅与耕地占用税收入存在长期的双向因果关系。研究结论: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耕地占用税制度产生反向政策响应,合理调整土地财税体制和盘活存量土地才是地方政府经营城市土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提出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尽快使广大农村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由于中央对地方投资的加大,各地特别是农村又掀起了一阵建设开发区、发展地方经济的热潮.但是大多数地区由于对农村地区经济开发区这一特殊类型的经济开发区缺乏准确的认识,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从而在当前经济形式过热的形势下农村地区开发区建设中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任务.  相似文献   

7.
正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措施。今年7月,中央农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意见》,要求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农业农村规模,支持包括高标准农田在内的11个农业农村重点领域补短板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从战略意义、实际需求和政策选择上看,都是一举多得、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
<正>城乡建设用地市场要尽快打通,建设一个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个难度比较大,现在中央已经明确,允许农村的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但不包括非经营性的,非经营性的主要是宅基地。经营性建设用地就是原来的乡镇企业、工厂的土地,可以同权同价入市。目前推进比较慢,因为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不高,地方政府城市经营建设60%以上的资金是来源于土地的出让收入。地方政府都希望把农用地低价征收过来,然后  相似文献   

9.
杜娟 《山西农经》2010,(5):26-28
为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创造更多机会;发展农村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农村大量闲置民房和空地,开发当地有特色的农村产业;鼓励投资者将目光由城市转向农村,鼓励富余群众投资能带动就业的产业;智力支农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脚步;各级政府要在农村发展建设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郊农村正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过程。本文以广州市A区为例,从微观历史的视角探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社区及村民之间的关系,展示城郊社区治理结构的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是市场经济最积极的推动者,将社区土地配置到市场空间中。政府通过股改和股份固化,削减了社区经济管理权力,通过提供帮助渗入,提供资源介入,逐步接管了社区的民生事务、基础设施和治安管理等。社区组织不断边缘化,并在"三旧"改造后基本解体。基层政府、社区与村民相互关系的变迁受到地方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且顺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社会精英阶层对现代化城市社会管理的追求,事实上挤压了社区的生存空间。重建社区当是中国建设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攀登的高峰。  相似文献   

11.
曹爱军 《农村经济》2012,(7):101-104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文化陷入"贫困"与"滞后"的困境。中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模式演变,是以社会基础结构的转型为背景,伴随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而进行的,整体上实现了从计划控制模式向政府主导模式的演变。当代中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要实现农民的文化发展权,就需要继续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模式的嬗变,使其逐步由政府主导型向参与式治理型转变。  相似文献   

12.
对于农村建设用地而言,各级政府的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地方政府主导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行为在本质上是征地行为的延续.农村集体推动的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离不开乡镇基层政府的支持,区县政府在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省市级地方政府也对农村建设用地流转行为予以相应支持.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SCP分析范式,运用经济学经典理论模型研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对土地市场的影响,探讨其入市方式并提供模式选择。结果表明:(1)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使土地市场由地方政府双向垄断转变为政府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由完全垄断转变为寡头垄断方式,市场绩效得到提升,农户及土地需求方福利增加;(2)城市规划区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入市方式可采取"古诺"垄断竞争模式,规划区外可采取"斯塔克伯格"垄断竞争模式,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可选择两种模式共同推进;(3)规划区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需要合理规范和制度安排实现市场充分竞争,规划区外可探索土地发展权转移和交易机制进行间接入市,让更多农民共享土地增值收益。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分析地方政府以新增建设用地为工具开展策略互动的行为及其与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扩张的关系。研究方法:空间计量模型和描述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1)地方政府之间在出让新增建设用地数量上存在显著的正向策略互动行为。(2)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策略互动的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扩张更明显,其扩张规模比策略互动不显著的城市高60.73%,并且存在显著正向策略互动的城市中47.78%的城市截止到2016年新增建设用地已经突破2020年规划控制指标。(3)财政激励对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扩张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土地错配加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扩张。(4)经济发展好的区域正向策略互动更明显,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扩张也越严重。研究结论:地方政府出让新增建设用地存在显著正向策略互动,并且其策略互动是导致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扩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金融体制改革以来,银行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更加深入。特别是2009年以后,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规范发展,农发行顺势而为,为地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缓解了地方政府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的问题。与此同时,农发行自身业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中赢得了地方政府的赞誉,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正印度与中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在很多方面都面临着类似问题。以"厕所革命"为例,印度总理莫迪2014年上台后,发起了"净化印度"运动,政府补贴建设成本的一半,地方政府再补贴1/4,家庭只拿很少的一部分。但即使是这样,效果也不理想,要实现2019年6000万家庭都有厕所非常难。我国自2004年以来,中央政府累计投入82.7亿元,改造农村厕所2103万户。截至2013年底,官方公布的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从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中国城市发展的主题形态是城市群,而关于中国城市群层级优化的愿景模式是高首位度还是扁平化这一问题一直以来存在争议,作者以地方政府土地经营策略为切入点,从空间视角论证中国当前城市层级体系状态形成的内在机制并对其合理性进行把握。研究方法:空间分布图形分析与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研究结果:地方政府土地经营效果存在空间非均衡形态,地方政府间基于招商引资效应的土地经营策略存在着空间外溢效应与空间竞争效应。研究结论:地方政府间基于土地经营策略的竞争,促使中国城市层级体系趋向扁平化,而在中国现有的制度背景及路径依赖约束下,趋向扁平化的城市层级体系有其合理性且符合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与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之间的晋升博弈视角,运用前景理论和风险规避理论,对比分析地方政府短期激励和长期合作吸引企业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研究中央政府如何调控地方政府的竞争决策,更好地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表明,政府的短期激励主要通过财政直接补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价格吸引企业投资,长期合作主要通过促进企业的溢出效应吸引企业投资;开始时,地方政府的短期激励(财政补助和税收减免政策)更能吸引企业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随着地方政府政策的溢出效用和中央对地方政府惩罚系数的增大,企业更愿意选择政府实施长期合作政策的区域进行投资;在长期合作政策激励下,企业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金额高于短期激励下的投资金额。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提出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尽快使广大农村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由于中央对地方投资的加大,各地特别是农村又掀起了一阵建设开发区、发展地方经济的热潮。但是大多数地区由于对农村地区经济开发区这一特殊类型的经济开发区缺乏准确的认识,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20.
文摘     
目前中国最应启动内需的地方是农村在最近一次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经济报告会”上,学者们普遍认为,预期中国经济将在下半年走入通缩。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目前中国最应启动内需的地方是农村。他呼吁:把拥有9亿人口的农村看作目前亟待释放的最大一块消费市场,并希望这个潜在的市场能让中国经济远离正在走近的通货紧缩。他提倡的“新农村建设运动”则主要指改进现有与农村生活有关的一些基础设施,比如上水、下水、电、道路等。这一次,他认为,政府可以把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农村建设市场,来拉动投资需求,保持经济增长率达到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