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窦光明是青海省门源县西滩乡纳隆村的农民,他返乡创业,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获得启发,在集约种植、科学管理上狠下功夫,如今已形成了令人羡慕的产业规模。窦光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不甘心这样过一辈子,于是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早早就外出务工,想通过打工跳出农门,过上"城里人"的生活。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步入中年的他日渐成熟,人生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以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企业为主体的返乡创业潮悄然兴起,农村电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迅猛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新动能。应因势利导,强化政策统筹整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像当年抓乡镇企业一样抓返乡创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使之成为今后"三农"工作的新载体、新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潼南区是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享有中国"柠檬之都"、西部"绿色菜都"美誉.近年来,随着当地返乡创业务农人员逐渐增多,潼南区农广校积极发挥专门机构优势作用,加快培育返乡创业务农人员,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4.
素称“江南最大菜竹园”的浙江省临安市,在农村信用社的积极扶持下,五年来共投放贷款4350万元,支持农户发展适应性广、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菜竹园15万亩。今年,临安市竹笋收入达4.7亿元,仅此一项为农民人均增收1044元。竹笋产业已成为该市农民的“摇钱树”。临安农村信用社为支持竹笋生产,他们首先从思想上统一竹笋生产是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结合点的认识,在信贷扶竹中确立起“第二森林”和“大竹子”观念;其次,他们把富庶农村、致富农民作为己任,积极主动为竹农服务作调查、送信息、搞试点、树样板、当参…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阳光工程从2004年启动以来,培训方式更加务实,已由过去单纯外出务工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转变;由偏重服务城市发展向注重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变;由以外出就业培训为主转向主要围绕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等涉农产业、农村特色二三产业、农民创业和农村带头人等从业人员开展培训转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为广大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是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的强有力保证。新形势下,我们应开展电子商务产业创新创业人才需求分析,将对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给予充分客观的评价,及时掌握和了解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状态,进一步推动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农村现代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余姚榨菜受损严重、苍南瑞安番茄受损严重、杭嘉湖叶菜受损严重……台风之后,浙江省农业厅在“全省农业主要产业受灾情况”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为解决福建省周宁县农民工外出创业人员多、资金需求量大而向银行贷款难问题,周宁县农信社结合辖内实际,开展农村信贷产品创新,开办"农民工创业贷款"。据统计,从2003年至2007年9月末,"农民工创业贷款"共发  相似文献   

9.
外出务工经历提升了农民工的个人能力,对其行为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和多元选择Logit模型,利用对浙江、河南、重庆、四川等省份的518户创业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研究了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户和无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户的创业行为有较大差异,同时,影响其评价当地农村创业环境供给、识别创业机会能力、选择创业行业和形式的因素均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正重庆市涪陵区群胜农榨菜股份合作社激活村集体、农户、企业的各类资源要素,立足榨菜产业,依托园区平台和科研机构,不断提升生产经营科学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采取"一个保护价、两份保证金、一条利益链"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出了合作链、产业链、利益链协同发展的路子,促进了榨菜产业发展壮大和农户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1.
正榨菜起源于涪陵。涪陵榨菜选用重庆市涪陵区特殊土壤和气候条件种植的青菜头,经独特的加工工艺制成,其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也是中国对外出口的三大名菜(榨菜、薇菜、竹笋)之一。据原涪陵州志《涪州志》记载:1898年(清朝光绪二十四年),涪陵县城郊(现涪陵城区洗墨路)商人邱寿安将涪陵青菜头"风干脱水"加盐腌制,经榨压  相似文献   

12.
<正>农发行应发挥政策性金融导向作用,通过金融资源配置支持培育创新理念,引导多种形式的农村创业创新活动,进一步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撑。为从根本上解决乡村产业"空心化"问题,有效激活乡村产业要素,通过支持农村创业创新这种类似于"金字塔底层"的方式是必须要做的。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农发行在支持农村创业创新发展方面,面临更多机遇、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13.
<正>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总人口120万,其中,在外务工人员28万。近年来,汝州市大力实施"能人回归"工程,多方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呈现出人才回归、技术回乡、资金回流的"集合效应",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汝州市累计吸引2.6万名在外人员回乡发展,创办企业1600多个,带动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落户汝州,实现了机绣纺织、汽车装备、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山东临沂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呈逐年上升趋势,他们外出务工过程中,眼界逐渐开阔,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知识技能,具有回乡创业发展的强烈意愿和物质基础。为促进乡村振兴,临沂市立足实际,大力实施"归雁工程",着力谱写乡村振兴战略"齐鲁样板"的临沂篇章。"归雁工程"是指推动和引导在外能人返乡创新创业,带动更多先进生产要素向全市集聚,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5.
正春夏秋冬市场风雨柴米油盐百姓话题农民工是农村的精英,他们学到了新知识、新理念,同时在农村有亲人、有土地,"家乡情结"让他们有返乡创业建设新农村的意愿。我们曾连续四年给外出务工人员写"家书",组织他们看家乡变化,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深入推进"回归创业工程"。仅去年,就有7.3万人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创办回归企业625家,投资近150亿元。实践中我们认为,为他们返乡创业"铺路搭桥",让他们留得住、站得稳、干得好,关键是推动实现"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的蔬菜产业正显出一系列的走势。菜的消费趋向多元化,目前,在菜源扩大、品种增加的情况下,挑好选优、讲究营养已成为消费者的基本要求。不少居民的口味向自然化回归,对天然野生型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荠菜、山芋、竹笋等品种在菜市上成为固定"角色"。保健型蔬菜日趋流行,爱吃"补药菜"的消费者如数家珍:芦笋能养心安神、百合可消肿、南瓜能消炎止痛等。人们还趋向购买应时菜和反季节菜,对香料型蔬菜的消费也日益增多,如荷兰芹、姜芽、牛至、留兰香、茴香  相似文献   

17.
农村政治资源和治理方式自改革以来已发生巨变。农村经济兴起是外源性的,外出农民打工经商回乡大量投资建房及创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农村经济的衰败。至今,几乎所有农民的家庭收入越来越多地依赖非农收入。一句话,正是在农村个体私有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农民的外出创业、务工,农民收入和就业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正>农业要强,产业必须强,发展才有动力;农民要富,产业必须旺,增收才有保障。2018年,云南省提出要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蔬菜产业是8大重点产业之一,也是覆盖面最广、受益人群最多的一个产业。"云菜"产业发展的优势在哪里?发展的现状如何?下一步如何推进"云菜"产业跨越式发展?近日,记者对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平华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9.
虽然我国农村劳动力早已开始了进城打工的生活,但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依旧很低,由当初实现人生价值的梦想蜕变成如今"得过且过"的城市生活状态。不过,长期的外出打工生涯也为他们积累了生产经验、提高了技术水平并拥有了资金储备,为将来返乡创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在返乡创业时显得有些步履维艰,本文试基于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因探讨相应的扶持策略。  相似文献   

20.
大量外出务工的农村居民不能将子女带在身边,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父母外出对农村儿童的教育获得是否有不利影响?本文利用CFPS2010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分析了父母外出对农村儿童教育获得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父母均在家的农村儿童相比,"仅父亲外出"显著改善了农村儿童的教育获得,而"仅母亲外出"和"父母均外出"对农村儿童教育获得的影响均不显著;"父亲因务工外出"通过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可以改善农村儿童的教育获得;而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母亲因务工外出"会有利于农村儿童的教育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