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征地补偿与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媛媛 《中国土地》2005,(12):22-23
征地目的性:公益向商业转化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国家依法对公益事业所需的集体土地进行强制性征收,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不得对抗国家的征收权。这种强制性征地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对经济的发展确实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地方政府也因利益驱动变相扩大了土地征收权的行使范围。法律规定可强制征地的公益事业用地一般指学校、医院、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等用地。事实上目前征地更多的是公益事业以外的其他用地。如房地产开发用地、企业用地等。地方政府通过低价征收土地,然后高价出让来获取更多的土地收益。这种基于商业开发目的和小范围短期…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分析地方政府和被征地农民、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间在土地征收上的三层博弈关系,探讨土地征收博弈过程中农民、地方政府、上级政府间的利益关系及由此产生的行为选择以及几者能否取得多赢的可能性,为中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方向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图示法和演绎法.研究结果中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使博弈主体在各自行为上非理性选择.研究结论中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应该使得地方政府违法征地得到的好处变少;地方政府依法征地得到的好处变大;违法征地引起冲突的惩罚成本于地方政府变大,于农民变少;合法征地因被征地农民抵制引发强制执行的成本于政府变少,于农民变大.  相似文献   

3.
现行征地补偿的不完全性和非公平性,加剧了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构建征地市场补偿制度,有利于保护农民权益、规范政府征地行为、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维护社会稳定. 现行征地补偿制度设计成本大于效率 从法律规定和各地实践来看,现行以产值标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的制度,实际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补偿,属于不完全补偿制度设计,与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不能匹配,与被征地因市场供求关系形成的土地收益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的推进和农业之间一个很现实的矛盾就是土地怎么使用,以及土地被征之后农民的权益怎么保障。社会上对中国的征地制度批评是比较多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对农民的权益保障不够,我想这是将来土地制度改革必须认真去研究和改善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个方面,现行的土地制度对于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使用约束机制不强,因此,一方面大量征用土地,另外一方面使用效率不高,甚至浪费严重的现象大量存在。第三,为了推进城镇化,现行土地制度、征地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乃至企业发生了一种偏离正常轨道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征地制度、土地财政与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农地非农化。中国政府着力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不断强化征地制度的原因在于,试图在既利用征地制度获取所需要的土地和资金又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之间寻找平衡。尽管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但是,在现行行政考核和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会诱致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从而阻碍土地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一方面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快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赋予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更多的与事权相匹配的税权。  相似文献   

6.
<正>现行土地分配制度的主要模式,就是政府征地,征地以后政府卖地,形成土地收入,政府用这个收入来建设城市,搞基础设施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作了一些改变,一面缩小了征地范围,一面增加了农民补偿。这两个措施一个是减少了地方征地卖地的范围,收入会减少;一个是提高地方政府补偿的成本,成本要增加。现在土地财政制度的问题,一方面自己难以为继,另外一方面吃力不讨好,受到大家的批评。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这个问题是没有回答,绕着走的。文件里既没有说土地财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检讨主流征地制度改革观点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文献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公共利益泛化是地方政府违法成本—收益分析后的理性选择;严格意义的公益征收条件下,产值倍数法测算出的补偿水平并不必然低于土地所有权价值;将土地的社会保障价值纳入征地补偿标准客观性差,与现行法律兼容性差;土地换保障既不能为征地补偿提供客观标准,也无法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客观征地补偿标准缺失条件下,地方政府与被征地农民逐利动机促成的逆向激励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推进征地制度改革首先要构建并行于公益征收的非公益建设用地供给制度;其次应当让市场发挥定价作用,为地方政府与农民利益博弈提供客观的价格参照。  相似文献   

8.
正土地储备作为城市土地出让制度的配套制度,其在地方政府实施城市土地供应、调节市场供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土地收购储备过程中,需要进行征地、拆迁、基础设施改造与建设等,要占用大量资金,因此地方政府必然要进行大量融资,这就与地方政府债务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那么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在实践中土地储备融资占用了多少政府债务?土地出让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是征地制度改革的最大障碍,转变地方政府角色是征地制度改革成功的前提和关键。由于地方政府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角色缺位、越位与错位同时并存,导致我国土地资源配置出现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各个层面诱发了一系列问题。转变地方政府角色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创新使地方政府真正回归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某大学城征地过程为个案,从地方政府和被征地农民、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间的三层博弈关系出发,探讨博弈过程中农民、地方政府、上级政府间的利益关系及由此产生的行为选择以及几者能否取得多赢的可能性,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等模型分析我国土地征收的博弈模式,指出了从纳什均衡角度来优化现行征地制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征地制度改革与农地产权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收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不尽合理有关: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使当事人缺乏维权的法律支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缺乏排他性,使当事人缺乏维权的自我激励;政府对农地产权的不当限制直接侵害了当事人的土地权益。我国征地制度的改革思路应该是:以“尊重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为思想指导,通过重构农地产权制度以有效约束政府征地行为,通过规范政府征地行为以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并逐步实现城乡土地市场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年江苏省南京市接待的群体性信访事件中,有近30%系因征地补偿引起。由此可见,土地征用问题不仅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已成为一个易引发社会矛盾的根源。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简评核心内容是征地审批制度与征地补偿制度土地征用制度主要由征地审批制度与征地补偿制度两个方面内容构成。征地审批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将原“分级限额审批”制度改革为以“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审批制度,将原由用地单位征地改为政府是唯一的征地主体,上收了市县政府的征地审批权,全面下放了供地审批权,等等。征地补偿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被征地的年…  相似文献   

13.
从财政体制和土地出让制度看圈地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颖 《中国土地》2006,(11):9-11
近年来,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之争愈演愈烈,城市规划被指责为“圈地运动的工具”。然而,土地资源的浪费真是由城市规划一手造成的吗?本文作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现行财政体制是地方政府随意批租土地的诱因,土地制度缺陷使地方政府随意批租土地成为可能。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地方财税体制、加强对土地出让收入的管理、规范征地及土地批租行为等措施,才是解决圈地热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检验征地补偿标准刚性调整机制对征地规模的影响,论证其诱发地方政府突击征地的机理。研究方法:基于2004—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1)刚性调整机制导致地方政府在征地补偿标准调整前大规模征收土地,从而维持自身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体系的运行;(2)为防范风险的演化和失控,中央政府会默许、甚至支持地方政府的突击征地;(3)作为被征收土地的主要构成,农用地亦是地方政府进行突击征地的主要载体;(4)西部的地方政府具有更强烈的突击征地动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研究结论:征地补偿标准刚性调整机制诱发地方政府的突击征地行为,变相损害农民权益,应当成为进一步深化征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5.
所谓"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过度依赖房地产收入的情形.特别是发达地区地方政府,从土地上产生的收入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地方政府近乎无成本地从农民手中征地(农民获得土地补偿金仅占土地转让收入与增值收入的2%~3%,相当部分地区还不到2%),然后以"市场价"批租给房地产开发商和各类工商企业.发达地区的政府财政就是一个"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16.
土地征收中农民权益保护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史晓娟 《农村经济》2006,(10):16-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地被征用,农民权益受损的情形时有发生,对社会稳定产生了消极影响,而现行土地征用制度不完善是被征地农民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根本原因。因此,健全现行征地法律制度、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归属、完善征地补偿费用、规范征地行为等,是确保征地过程中农民权益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Rubinstein模型构建了征地谈判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对现实征地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发现:具有很强"耐心优势"的被征地农民本应在征地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但在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大量采用各种非正式手段削弱了农民的耐心;同时,政府又通过征地程序安排占据了谈判的"先发优势"和"后动优势",由此导致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而地方政府对基本社会准则的藐视以及村委会这一代理人对农民的背叛,则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利益的流失。本文认为,失地农民的"天然"不利地位主要源于现行征地程序安排的不公。因此,应把实现程序公平作为未来征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建立一个让农民平等分享城市化和现代化果实的征地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形成的,存在种种弊端,因此在分析土地征购制度优越性基础上,提出如何克服土地征购制度可能存在的问题,构造我国土地征购制度的模式,就是由政府垄断征地市场,统一征地并统一支付全部的征地费用,然后经过土地储备中的前期开发,再分别向用地者提供土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快速的发展,现行的征地制度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故而征地制度亟待完善。本文通过对现行土地征地制度存在缺陷的分析,提出了与当前社会经济背景相适应的征地制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0.
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总被引:62,自引:1,他引:62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缺陷,探讨了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屡遭侵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指出,我国农民缺乏维护自身利益的土地权力基础和组织保障,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具有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驱动,公共利益界定和征地补偿标准制定存在技术上的困难等,导致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遭受侵害。本文提出,要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就必须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赋予农民国民待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避免政府滥用土地征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