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路有你     
正1996年,我被分配到临夏市农村经营管理站工作。这22年来,《农村财务会计》一直陪伴着我,使我由一名学子成为单位业务骨干,再由一名业务骨干逐渐成长为单位担当挑责的负责人,这其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村财务会计》引领。说起与《农村财务会计》的结缘,应该是我的孩提时代。因为父亲是搞基层农经管理的,所以很小就时不时地看到《农村财务会计》这本刊物,  相似文献   

2.
读者也许已经淡忘了,而我却永远记住了它———1996年第2期《农村财务会计》上发表的《我与〈农村财务会计〉有缘》。那是凝结我心血的文字,第一次变成铅字。对于写作爱好者来说,初次发表习作是最令人难忘的。说起写那篇习作的经过,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1995年秋,高中毕业本应该上大学的我无可奈何地踏进了中专校园。课余,我倍感空虚无聊,不知如何才好,恰逢这时,我再一次翻读《农村财务会计》上刊载的《怎样写好稿子》、《谈谈怎样投稿》等一系列写作指导性文稿。我想何不拜《农村财务会计》为师,利用业余时间写稿充实课余生活…  相似文献   

3.
偶翻父亲订阅的《农村财务会计》时,当读到1999年第4期“会计园地”刊登的署名为马雪迪的题为《父亲的印象》的文章,煞是惊讶,这与鄙人发表在1997年第2期同一栏目的《我心目中的会计父亲》怎么如此相似?经认真核对,发现两篇文章的选材和用语几乎如出一辙。无独有偶,同样是“会计园地”栏目,1996年第2期周远军的《我读〈农村财务会计〉》与1994年第1期雷晓丽的《农村会计自有后来人》也基本上可以认定为“双胞胎”。难道竟有如此巧合?我看不尽然。这就难免不让人产生一些联想乃至忧虑。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孰是孰非就…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费的性质是什么?吕福新同志在《简论水资源费的性质和定义》(见《水利经济)》1992年第2期,以下简称《吕文》)中认为,水资源费是国家管理型水资源价格。我认为这一论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翻开 2000年第 9期《农村财务会计》,当看到“读者论坛”栏中的《“包包账”让支书栽跟头》一文时,似乎有些“面熟”。于是,我在自己所订阅的杂志中寻找,终于在 2000年第 2期《乡镇论坛》月刊第 8页上发现了这篇同题文章。我原以为是同一作者一稿两投,仔细看时,《乡镇论坛》上的作者为“行新利”,而《农村财务会计》上的作者为“李佐华”,经逐字逐段核对,几乎是一字不漏,照抄不误。是笔名还是同一作者 ?是巧合还是抄袭 ?不得而知。但作为贵刊的忠实读者,我认为这篇同题文章不可能是巧合的“雷同”吧!如果是抄袭…  相似文献   

6.
我是《农村版》的一名通讯员,《农村版》经过我介绍给周围的农民,农民看后如获至宝。特别是“敢为农民说话,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这句话,触动了农民的心弦,使他们看到了光明,连我每天都接到不少的电话和来信。 我经历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孤独的老人在十三年的风雨申诉路上,一度绝望了。但看到《农村版》后,老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近几年为我带来了诸多“好运”,所以,我首先真诚地说一声,谢谢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八五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跨进了信用社的大门,从此成为信用社的一名代办员。平时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经常写点东西,一些“豆腐块”、“火柴盒”陆陆续续被省、地、县的广播电台和报刊所采用。《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的问世,给我们这些农村信用社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自己的写作园地。九一年我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写了一篇散文,投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编辑部很快就被刊用了。这就是九一年第十期刊用的散文《写给信用社主任》。从此以后,我的名子和这篇散文  相似文献   

8.
正我与《农村财务会计》结缘,还是1982年的事。这"一见钟情"——是师缘,是友缘,是我与《农村财务会计》不解的情缘。那一年还是大集体的时候,当时的大队(现在称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到我们生产队找我,对我说大队里讨论决定,培养我当大队会计,准备一下,明天就上任,我没有做过会计这一行能胜任吗?党支部书记说,我们了解过了,你年纪轻,文化水平高,勤学肯干,你一定能胜任。有了书记的鼓励,我说我一定要好好地干,要把会计工  相似文献   

9.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转眼间我当村会计已经一年有余了。在这一年当中,我能够圆满地完成村里各项财会工作,并得到乡村领导所给予的充分肯定,这无疑是得益于《农村财务会计》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我从内心里感谢《农村财务会计》。   记得刚上任时,由于我对会计业务比较生疏,加之财会辅导教材又存在着局限,因此我在处理会计业务时,总是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就在我感到茫然困惑的时候,每月定期而至的《农村财务会计》帮了我很大的忙。她不仅封面精美,栏目丰富,而且刊登文章的内容集理论性、技术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尤其…  相似文献   

10.
厚爱难相忘     
弹指之间,《广西粮食经济》已度过了整整十个春秋!我与《广西粮食经济》结缘于1988年(即刊物问世第三年),那是我的第一篇拙作《食油购销改革之我见》登在该刊1988年第二期上的时候。当时,看到自己的名字和亲手写的文章第一次铅印在刊物上,欣喜雀跃,难以自制。文章发表不久.适逢中国粮经学会在陕西召开全国油脂流通工作座谈会,我又荣幸地带着这篇论文与其他三位同志作为广西代表参加了这次全国性的会议。更令我难忘的是这篇文章后来又被评上了1988-1990年全区粮食经济科研成果三等奖。第一篇文章的发表与获奖,对我真是莫大的激励…  相似文献   

11.
《农村财务会计》编辑部: 贵刊2007年第10期发表我写的《村委会租赁收入的核算》一文,我再次阅读了这篇文章,并与原稿进行了认真核对,发现这篇文章有三处错误,读后心中颇感不安.这三处错误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自己业务水平不精和粗心大意所造成的,在此向广大读者和编辑人员道歉,敬请你们谅解.  相似文献   

12.
涂名 《中国改革》2004,(12):2-3
这是岁末平常的一天。这是我们又一期中国改革·农村版》和你见面。面对着即将远去的一年,面对着就要开启的新年之门,这又是岁末不平常的一天。三年前创办的《中国改革·农村版》即将停刊。温铁军说:“我感觉是一只想站起来而终没站起来的猴。我曾经试着站起来过,站起来后,我发现我看得更远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更丰富了。但我不敢再站着,我必须趴着,以掩盖我曾经站起来的事实。”现在,让我们小心翼翼地珍藏吧。2001年10月,李昌平来到中国改革杂志社,次年《中国改革·农村版》启动,桂晓琦、李昌平、新望先后担任主编。《中国改革…  相似文献   

13.
歌名歪解     
《象雾象雨又象风》——天气预报都说不准今天下不下雨,我们还是别去压马路好吗? 《别问我是谁》——当我悄悄地来敲你的门时,你可千万要记住这句话。 《迟来的爱》——约会迟到时的最佳借口。 《宝贝,对不起》——这句话你不知说了多少遍,过后你怎么又伤我的心? 《千百次地问》——你那么关心我有没有存款,有没有住房,叫我如何回答才好?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回为抹了口红。  相似文献   

14.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2010年新年来临之际,走过了20年历程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更名为《中国农村金融》,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是坚持与时俱进,全力推动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我谨代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致以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5.
珍贵的贺卡     
1995年春节前夕,我收到《广西粮食经济》编辑部邮来的一帧精美贺卡,翻看霜雪傲梅的贺年卡,如清醇美酒的话语便浸入我的心田:”送走了建忘的改革发展之年,迎来了充满希望的胜利之年!祝您新春欢乐,万事胜意,合家幸福!”一股热流涌向双眸,我想,这绝不是一帧普通的贺年卡,这是《广西粮食经济》良师益友对各位通讯员的信任与希望寄托。过去的一年所有笔耕之苦,夜深处涌现的无限孤独,香茗与烟伴着寂寞苦熬来的文字,一古脑儿都寄给了《广西粮食经济》。如今一年过去,回首展望,除了我的果实,更多的是牢牢印在我脑海里一幅幅图画:…  相似文献   

16.
我的新朋友──《农村财务会计》我是在一个不经意的下午偶然碰到她的。那天,我刚下班回家,放下公文包,发现案头上放着一本还散发着油墨香的“小刊物”—一1996年第5期《农村财务会计》。原来这是我那新任村委会出纳员的妻子订的。我随手拿起来翻了翻,立即就被里...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是《农村财务会计》创刊60周年。作为《农村财务会计》一名忠实读者,从1989年结缘相识,历经近30年相伴,《农村财务会计》一直感动着我,影响着我,激励着我,使我在人生征程上执着奋进,一路前行。  相似文献   

18.
<正>我来自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农委,很荣幸受邀参加《农民文摘》创刊30周年读者座谈会。我是《农民文摘》的忠实读者,我喜欢《农民文摘》,原因有三点:一是《农民文摘》是我的一本工具书。我从1981年参加工作,30多年来没有离开过农业、没有离开过农经工作,《农民文摘》创刊之初,我在乡镇当农经员,不仅自己学习《农民文摘》,同时还承担为基层干部发行订阅的任务,应该说与《农  相似文献   

19.
谈谈怎样投稿邱尔明我是山东五莲县松北乡北山前村的农民。我写的几篇稿子,有两篇被《农村财务会计》选中刊登了。一篇是《我与〈农村财务会计〉》(见《农村财务会计》1993年第2期);第二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见《农村财务会计》1993年第9期)。最近...  相似文献   

20.
正从儿时起《弟子规》、《三字经》我已能倒背如流,到后来走进国学课堂,我对国学的爱好几乎是从懵懂到半懂而一路走来的。真正唤起我对国学的探究兴趣的,是"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的这句老话。中华文明五千年,国学浩如烟海,当代中学生又该从何学起呢?近日,我有幸参加了福建游学活动。八闽归来,方知四书五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