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对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达成共识,提出了对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修订的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针对公允价值这一金融危机中的核心问题进行了修订。本文在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下,分析研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对我国银行业将会产生的影响,并就如何应对新准则的问题,维护银行金融业的稳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徐健 《云南金融》2012,(6X):214-214
证券市场国际板的建设符合市场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需要,同时我国也具备了建设国际板市场的物质基础。文章分析了国际板的建设给证券市场带来的四个方面的新风险,以及针对这四个方面的新风险需采取的相应风险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3.
徐健 《时代金融》2012,(18):214+237
证券市场国际板的建设符合市场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需要,同时我国也具备了建设国际板市场的物质基础。文章分析了国际板的建设给证券市场带来的四个方面的新风险,以及针对这四个方面的新风险需采取的相应风险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4.
王胜  庞东 《金融与经济》2012,(2):49-51,35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这一效应在次贷危机一步步扩散蔓延为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得到了充分体现。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对金融创新作了深刻反思,金融创新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我国金融创新与欧美国家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因噎废食,而应结合国际银行业的最新创新趋势,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加快了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进度,对公允价值会计、已发生减值模型等金融危机中几个饱受争议的准则进行了修订,会计确认、计量和列报规则发生了比较大的变革。本文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背景下,总结了2008-2011年国际会计制度的相关变革,分析研究这些变革的实施将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微观和宏观影响,并就如何应对新准则的挑战,维护银行金融业的稳定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投资与合作》2006,(1):96-99
中国的银行业及其他金融领域的改革因素,加速了经济从受政府严格控制向国际自由市场体系的转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王莉 《中国外汇》2006,(11):42-44
新闻导读 据媒体报导,中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的建设银行,将全额收购美国银行子公司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下称“美银亚洲”)所有股份。由于该项交易涉及资金为97.1亿港元(约合12.45亿美元),所以业内人士说,如果该消息属实,那就是中国银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对外投资。当然,建设银行此举所彰显出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这个“第一”,我们回头看,不经意间发现,中国银行全球化经营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至此已初步勾画出了中国银行业海外金 融版图,它已渐渐融入国际银行业,成为国际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加强中国银行业声誉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金融形势和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现状,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工作高度关注。在《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的起草过程中,银监会提出了防范主动、应对自如的声誉风险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全面放开,中外资银行间的竞争会越发激烈。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国银行业现状的基础上,说明了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成就与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金融》2006,(4):22-24
作为我国整体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银行业开放已走过了26个年头,在开放广度和深度上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束,机构设立、业务经营以及投资入股等各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实践证明,银行业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银行业整体发展。为更好地迎接银行业全而开放,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银监会系统地研究了下阶段的宏观形势,分析和完善了相应的监管对策与风险防范手段,以在巩固现有开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业开放水平,促进中外资银行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1.
周俊杰  杨帆 《金卡工程》2009,13(5):192-193
爆发于2007年4月的美国次贷危机至今并没有丝毫减弱的趋势,反而有形成全球金融危机乃至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可能.2009年3月5日,美三大股指再次暴跌,道指与标准普尔500指数均创12年新低.亚太地区及欧洲金融市场最近半年内巨幅下挫,波兰与俄罗斯等东欧国家甚至面临国家破产的困境.本文简要介绍危机发生原因及本质,重点分析危机对经济影响以及持续时间,最后提出中国银行业应对本次金融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外资银行陆续入驻中国,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有竞争才有进步,只有与强手竞争,学会与“狼”共舞才能使自己得到成长,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银行业由于国际化程度不高和对境外证券投资规模有限,其风险控制能力与水平未在本次次贷危机中得到验证。随着国内银行国际化步伐加快,逐步融入全球金融市场,中国银行业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从这个角度看,这次次贷危机不失为国内金融业的一次观战演习。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文献综述,概括了利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存贷利差的形成机理.通过中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表明.由于行政管制,利率职能的发挥被抑制.利差的影响因素是动态的,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利差终究是一种调控和稳定经济的手段或工具.应加强监管,兼顾存贷双方的利益,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建设,促进金融业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解决利率政策失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曹雷芳 《中国外资》2012,(17):85-8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速度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是在特殊的经济条件下逐渐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一个特殊的经济市场,这就使得我国的证券市场具有其特殊性。但是这也使得我国的证券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潜在风险。例如:对于上市公司的质量是否能准确的定位和把关;我国的证券交易制度还存在着缺陷;市场中还存在着过度的投机行为;政府虽然对市场做出了干预和宏观调控,但是政策仍然存在着失当等,这些都是造成我国证券市场异常波动的原因。这些波动在为我国投资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更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本文将就我国的证券市场的风险进行分析,为如何降低证券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提出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混业经营是银行业发展的潮流,我国银行业在迈向混业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小的风险,这就要求银行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人员素质,提高整个社会诚信意识,才能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本文采用实证方法检验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是否存在溢出效应.通过在生产函数中构建能够量化溢出效应方向的系数,直观描述溢出效应的力度与方向,并通过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实证分析外资银行对中国商业银行在劳动、资本、管理费用三种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率的影响,中国银行业在外资银行进入之后资源配置效率的变...  相似文献   

19.
在既有的 2 0多年改革中 ,中国银行业走过了一条从单一的国有金融产权完全垄断到多种产权形式初具竞争的渐进道路 ,其结构变迁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由于改革的路径依赖以及政府对银行业的严格管制 ,当前国有银行仍占垄断地位 ,非国有银行的竞争力明显不足 ,整个银行体系的经营绩效连年下滑。加入WTO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将进入全面开放时期 ,不仅对外资银行而且对民营银行的进入壁垒将会逐步拆除。体制内外产权改革的并进将使未来中国银行业的结构走向多元化、多层次的竞争局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在国际社会达到共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好环境。现阶段,构建包括相关政策法律作支撑、文化技术等为辅助以及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和金融创新体系为核心的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体系,以达到合理控制信贷增量、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