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企业股权和欧式看涨期权特征相似,本文将股权看作是以企业总资产为标的物、以债务总价值为执行价格、以债务到期日为执行日的一种看涨期权。利用B-S模型评估股权价值,以股权收购过程中体现出的市值检验模型估值的有效性,结果发现有80%的样本评估值与验证值之比在70%-130%之间,且有32.5%的样本评估值与验证值几乎一致。并且,通过SPSS检验发现评估值与验证值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认为B-S模型的评估值能很好地解释样本企业的股权价值。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因股权激励、并购重组等经济活动的增加,上市公司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有限售期限的股份,对该类股份价格的评估经常出现在评估实践需求中。本文以期权中最常用的B-S模型为基础,从分析影响限售股的价值因素出发,结合期权理论建立限售股评估模型,并通过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3.
该文选取了2008年12月在沪深股票交易所交易的所有处于实值状态的权证和2只处于虚值状态的权证、2只过期权证,分别运用历史波动率和隐含波动率,计算了基于B-S定价方法的理论价格,结果发现基于历史波动率的B-S理论价格倾向于低估市场价格,对于处于深度虚值状态的权证,其已失去对价格的解释和预测能力;而基于隐含波动率的B-S理论价格对市场价格的短期解释和预测能力较好,在本文测试的样本内偏误均在1%以内;通过对两只过期权证的测算,结果表明基于历史波动率的B-S理论价格对权证在整个存续区间的运行趋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市场价格的运行要高于理论价格且背离理论价格的运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我国权证市场存在较大的投机成分.  相似文献   

4.
"新三板"做市公司治理相对规范,股权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已经具备开展股权质押融资业务的条件。在回顾股权质押价值评估和风险防范文献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做市公司股权定价模型,计算出股权质押价格;通过研究样本做市公司波动性截尾特征,分三种情况设定了相应的风险成本线、平仓线、预警线和补仓时间。由此,本文构造出一个包含这些关键变量的、可推广的"新三板"做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模型。最后,本文建议政府应着力完善市场制度,企业应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金融机构应积极开拓相关业务,多方参与共同促进"新三板"股权质押融资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对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厦股权融资现象的判断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感性认识,经验分析和理论解释并不多见。本文在对研究文献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过度股权融资进行了合理界定,对中国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现象及其程度进行了实证考察,并通过建立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融资决策模型,对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据此分析了导致过度股权融资的影响因素和内在作用机理,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凯 《新金融》2006,(4):23-26
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实践已经证实,现代融资理论的融资优序定律对企业融资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企业应偏好于债权融资方式。而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上却存在着明显的股权融资倾向。这一反常现象在实践中不仅对上市公司造成了不利影响,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宏观层面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笔者据此提出了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陷阱”分析。当前,分析“股权融资陷阱”产生的背景和影响,对于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顺利实现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本与收益分析——以海尔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现状,通过西方资本结构理论对公司融资选择的适用性分析,引入股权融资成本与收益计量模型,并以海尔作为实证样本,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股权融资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企业价值的研究结论,从成本与收益两个方面对股权融资偏好行为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严重违背了西方“融资优序理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即资产负债比率严重偏低,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本文分析了股权融资偏好的现状特征和缺陷,从融资成本、公司股权治理结构和政策体制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并根据分析提出了改善股权融资偏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显著的股权融资偏好,而西方理论与实证研究都表明,企业优先偏好内部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即所谓的融资偏好顺序理论。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选择为什么不符合该理论?究竟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关实体经济因素决定虚拟资本价格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评价了CAPM与B-S模型;认为CAPM模型的建模思路存在重大错误;同时还发现,利息率是虚拟资本价格决定中与实体经济连接的重要桥梁,但在虚拟资本价格决定中,仅有利息率一个指标并不能充分反映实体经济的决定作用;本文还因B-S模型建模思路充分考虑了实体经济因素,而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角度给予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1.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为一些有房无钱的老年人解决了养老难题。本文就有赎回权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赎回权的定价进行讨论,将赎回权看作是一种欧式看涨期权。同时,选择TGARCH模型拟合短期利率的动态变化,并利用短期利率动态模型改进B-S期权定价理论中关于无风险利率的限定,进而结合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对期权进行数值计算,得到赎回权的价格。  相似文献   

12.
基于SVAR模型,考量了中国货币政策变化对农产品价格的冲击效应,研究表明:社会融资规模和利率会对农产品价格指数造成正向冲击;社会融资规模变化会引发物价总水平变化,进一步引起肉禽生产价格指数以及禽蛋生产价格指数的变化;社会融资规模和利率的变化对各类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影响显著,且社会融资规模对各类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效应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从1992年发行第一只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至今,中国可转债市场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自诞生以来,中国监管机构对可转债的发行要求不断明确,配套监管措施不断完善,可转债市场迅速发展,发行规模不断提高。然而,在2017年以前,虽然可转债的发行规模增长迅速,但其融资总额占资本市场股权产品总融资规模的比重仍处于较低水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可转债的发行主体仅限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可转债的定价条款过于复杂,市场接受程度较低。随着2017年证监会对可转债产品的审核标准进一步明确,可转债发行规模高速增长,目前已成为资本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品种。为确定可转债定价方式,本文以“广汽转债”历年来的市场价格为数据基础,以B-S模型为分析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寻求影响可转债定价的主要因素,对未来可转债定价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房地产和金融市场发展使房价进入到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房价与货币政策中介变量、宏观目标变量间的关系呈动态变动。本文通过TVP-SV-VAR模型研究发现:与M2和信贷相比,社会融资规模与房价的关系更稳定,且对彼此波动的反应更强;近些年房价波动对产出、物价波动的边际效应减弱,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仍较大,房价对外部因素波动的敏感性有所降低。建议国家应坚持稳定房价的总基调,把好货币供给闸门,合理管控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加强房地产各项融资监管;各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人口流入和住房库存等实际情况,合理推进房地产业发展,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防范区域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0—2007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高度细化的海关数据,本文深入考察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净效应为正,其通过企业资本劳动要素配置效应、企业选择效应、规模经济效应以及人力资本提升效应对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上述结论在考虑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稳健;(2)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因企业出口与否、贸易方式、技术水平和所有制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3)作为人民币汇率影响企业生产率的制约因素,企业融资能力越强,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企业生产率的积极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6.
丁剑平  杨洁  张冲 《金融研究》2020,484(10):1-18
本文通过放松巴萨效应(B-S效应)两大假设,构建了包含贸易品一价定律偏离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开放经济局部均衡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分解,并使用中美服务业细分行业与制造业2004Q1-2016Q4季度数据,分组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B-S效应及其传导渠道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美之间B-S效应成立,但相对相对生产率通过影响相对相对工资从而影响物价水平,并最终影响实际汇率这一传导渠道不成立;(2)除传统B-S效应传导渠道外,我们发现相对相对生产率通过影响GDP进而影响实际汇率这一传导渠道;(3)产业结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相对生产率和相对工资背离,使得相对相对工资的增加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产生负向(升值)作用。这说明,要时刻关注经济基本面,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权证推动了证券市场的金融创新。鉴于权证定价可以借鉴期权理论,国外B—S模型对我国权证市场的创新和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采用B—S定价模型定价宝钢认购权证和长电认购权证,分别从交易成本和股息分红的角度进行了相应的模型调整,以改进、完善适应我国权证市场的定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One of the major problems in the market development of cat bonds is their impact on the economical capital requirement, while non-indemnity-triggers are used. In this article, an example portfolio is constructed which is heavily exposed to hurricane risks in Florida. A cat bond with a parametric trigger, a reinsurance without collateral and two other reference covers are used on this portfolio and their capital relief effect are calculated by means of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mongst others, it shows that not only basis risk, but also default risk and cost disadvantage lead to the decline of a risk transfer instrument's capital relief effect. In the next step, the simulation is extended to the value based management with the capital requirement being a constraint and the maximization of the company's value being the objective function. In this context, the basis risk shows a much lower influence compared with the cost factors.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optimal level of investment and debt financing. For this purpose, a model is structured in which a firm, facing an uncertain price, has to decide on its optimal level of investment and debt. The amount of investment sets a limit on output whose optimal level is determined after price is realized. The debt involved is risky (there exists a possibility of bankruptcy). The analysis proves that investment and its optimal financing have to be simultaneously determined and that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operating and financial leverage. We also demonstrate that as the tax rate increases, optimal capacity decreases and optimal leverage increases. A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the expected price shows that under some conditions, an increase in expected price would lead to an increase in optimal investment (firm size) and a decrease in optimal deb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