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空间的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金融产生的影响也随之增强,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正、负两方面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之后又相继出台了扩大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范围.引入询价交易方式.扩大远期结售汇范围.允许掉期交易等一系列政革措施。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滞后,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波动,整体升值的趋势。特别是进入2006年6月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人民币加速升值将给商业银行带来点大的汇率风险,并通过对企业还款能力的影响进一步影响银行资产质量,进而对银行业的稳定产生威胁。[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运用计量经济分析的方法,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利用外资、结售汇、直接投资的影响,检验汇率改革的政策效果,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葛兰杰因果分析等计量经济方法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波动并不遵循购买力平价理论。因而不应以该理论为依据要求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影响,并给出了人民币升值趋势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影响,并给出了人民币升值趋势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成为成为近来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从学术角度来看,人民币确实有升值预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币购买力的增强,人民币的内在价值也在提高,因此人民币有升值压力是不容置疑的.各种因素的存在使人民币升值成为趋势,近期人民币汇率会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进行研究,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经营方面的现状与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商业银行必须要在风险管理体制、资本金运用、外汇风险管理工具运用、专业人才、产品经营等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进行研究,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经营方面的现状与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商业银行必须要在风险管理体制、资本金运用、外汇风险管理工具运用、专业人才、产品经营等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1.
12.
13.
栗书茵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3):23-28
从2005年7月21日汇改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远大于汇改之前,由此给企业形成的汇兑损益将会更加不稳定。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上市公司重点行业近几年汇兑损益的变化,并就汇兑损益对企业财务费用和利润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汇兑损益和企业利润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控制外汇风险、减少汇兑损失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中非价格信贷配给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建立农村金融市场中非价格信贷配给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特殊设计的直接诱导式询问方法,对农户面临的非价格信贷配给机制进行调查和识别,并实证分析影响非价格信贷配给机制的因素。研究发现,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将灵活的利率差异化管理作为弥补潜在贷款损失的手段。当前农村金融市场中多种类型的非价格信贷配给机制并存,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合约特征和放贷行为偏好使得一部分农户被配给出信贷市场,一部分农户主动退出信贷市场。农村金融机构倾向于与农村地区少数生产规模较大、具有稳定收入和身份特征的农户建立稳定的、以重复放贷为基础的信贷供给机制,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农户将面临配给,这与利率管制时期的放贷行为并无本质差异。未来须调整仅仅以增加农村金融供给解决融资难题的改革思路,深入到市场结构、信贷合约和产品创新以及包括公司治理、风险甄别和内部管理机制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治理机制等微观层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熊娟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0,(2):59-64
以往考察资本充足率要求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更多的是单纯考察其对商业银行盈利方面的影响,没有考虑到为了获得盈利而付出的代价——风险。因此我们采用因子分析法,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状况作为商业银行业绩表现的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考察资本充足率要求对商业银行业绩的绝对影响和相对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我国1976—2007年间的资本账户开放与制度质量以及金融发展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制度质量对资本账户开放的直接影响,以及通过作用于金融发展和金融脆弱性而产生的间接影响在我国是存在的。并且,无论是制度合成指标,还是制度分指标,对资本账户开放的直接效应都为负,间接效应都为正。此外,金融发展与资本账户开放之间显著负相关,表明金融发展水平不足、制度质量不高,是现阶段抑制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重要因素。因此,从提高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效应的角度,应强调相关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Huang Xian Xiong Fuping 《国际金融研究》2006,(5)
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国內银行绩效影响的短期效应,并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计量结果表明,由于我国经济金融体制上的固有特点,我国银行业绩效在面临外资竞争时,也表现出了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银行信贷调整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行信贷创造货币的功能通过资本深化带动了经济增长。1994~2000年间,中国实施紧缩信贷的政策,银行信贷增长率每降低1%,经济增长率降低0.79%,从紧的信贷政策对抑制1992~1993年的经济过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使这一阶段经济增长一度低迷。2001~2007年,银行信贷增长率每增加1%,经济增长率增加0.2%,稳健的信贷政策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因此,当前实施的"适度宽松"信贷政策必定会给经济增长带来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何种金融结构更有利于经济增长是一个在理论上存在巨大分歧的问题,中国经济为经验验证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一个非常理想的样本。本文以1995~2006年中国29个省级单位的经验数据为样本,采用Difference GMM和System GMM动态面板回归估计方法系统地检验了中国的银行集中度对经济增长及其两个组成部分(TFP增长和资本积累)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中国金融中介整体规模的扩张实际上并未对经济增长贡献更多,在这个环境下,中国当前较高的银行集中度是阻碍了经济增长,这主要表现为较高的银行集中度抑制了劳均资本的积累,其对TFP增长的影响在统计上却是不显著的。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随着我国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和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在未来几年内将面临新的契机。随着国家新一轮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出台以及未来沿海中小企业逐步向该省梯度转移,现有资金融通渠道对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能力不足,其作用及影响难以持续性满足未来河南省投融资的总体需求。新时期如何认识这种民间借贷形式,以及如何合理引导它的资金融通功能,进而培育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拓宽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资金融通渠道以满足本地企业与沿海转移企业的协调发展,成为我们需要认真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