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乔路 《武汉金融》2012,(3):54-56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不断变革的背景下,农村地区金融需求的结构与特征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本文通过对来自咸宁、孝感、恩施和襄樊的450户农户和232家农村企业的问卷调查,总结了当前农村金融需求显现的新特征,并深入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最终围绕如何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合理引导与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健全农村金融风险、成本及效率补偿机制,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市场中介以及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理论表明,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逐步趋于成熟,应当发挥需求追随型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优势,满足大量并且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本文以无锡为例,从农村金融市场供需匹配的角度出发,根据农村金融需求设计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和制度构建,探讨需求转型背景下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制度的构建和政策选择,以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和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从供求角度分析新形式下农村金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声  钱敏 《中国外资》2009,(12):78-80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并没有跟上农村经济转型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资源供给不足、农村信贷资金的供求矛盾以及金融创新不足和信贷信用危机的问题依然相当突出。本文将农村金融的主体分成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村金融需求方两方面,综合分析各自的问题,重点在于金融创新和信贷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金融需求出现了多元化、多层次、综合化、主动化、现代化的趋势,农村金融服务虽然在服务主体、方式、手段、创新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其单一化、同质化、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离农村金融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迫切需要改进和提高,需要通过合理市场定位、改变经营模式、紧贴农村金融需求实施差异服务等措施,逐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并没有跟上农村经济转型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资源供给不足、农村信贷资金的供求矛盾以及金融创新不足和信贷信用危机的问题依然相当突出.本文将农村金融的主体分成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村金融需求方两方面.综合分析各自的问题,重点在于金融创新和信贷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主体发生变迁,金融需求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综合性的特点。为全面了解重庆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变化状况,课题组走访了重庆部分区县的乡村振兴试验示范乡镇及有代表性的乡村产业主体,探究重庆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特征及现行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困境。数字普惠金融的兴起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解决方案,本文在剖析数字普惠金融破解农村金融服务困境的机理基础上,提出五种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及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王珍  王少珍 《河北金融》2011,(12):61-63
经过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河北省多功能的农村金融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从总体来看,农村金融产品供给还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多元化资金需求.本文从制度缺陷及金融机构经营机制和产品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农村资金供不应求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应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陈飞 《金融纵横》2009,(6):63-66
为有效解决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经济发展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进一步放大金融支持“三农”的乘数效应,2009年4月,笔者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了农村金融服务需求调查。本文以此为依据,通过对市区农村金融需求呈现的特点分析,以期探索进一步放大农村金融的支农效应,找出一条科学发展、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农村金融需求的视角,分析了农村经济主体金融需求满足程度及特点,认为制约农村经济主体金融需求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农业的弱质性、有效需求不足、金融生态欠佳等问题。提出建设农村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培育农村有效金融需求,为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金融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呈现出新的需求特征。本文通过对九江辖内的金融需求形势的分析,认为要发挥出金融支农的关键作用,必须结合农村金融需求的发展形势,把加强金融创新作为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能力的着力点,并提出有关农村金融创新的思路与构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6个地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探析通过金融深化引致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通过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的可持续性引领潜在多元化资本进入该行业,以提高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2.
宜昌农村地区在金融供给与需求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出现了金融供给趋于多元化、需求重点领域突出等特点;农村金融供求之间存在着区域间不平衡、金融需求迅速扩大与金融改革滞后、金融需求类型增加与供给方式有限、金融供求扩大与配套机制不足四个主要矛盾;发展农村金融体系,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应有政策倾斜、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改革进取等多项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城市商业银行主动把创新发展模式、专注服务中小企业、差异化发展与经济战略充分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金融资源利用效率较低、金融组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河北省城市商业银行应开展银团贷款,提高金融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强化服务特色,大力吸引优秀金融人才;优化金融组织结构,积极拓展农村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经过长期改革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已经形成了包括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共同构成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为促进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国当前的农村金融发展仍然较为滞后,无法有效满足三农巨量的融资需求,需要创新构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模式,释放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王燕芳  胡琳 《甘肃金融》2011,(12):41-43
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模式 在研究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关系方面,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休﹒帕特里克曾提出两种发展模式:一是"需求追随"模式,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主体会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作为对这种金融需求的反映,金融体系不断发展,强调金融服务的需求方。  相似文献   

16.
金融联结:农村金融边界的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金融联结的研究及实践动态进行了概述和探讨.具有长尾特征的农村金融市场需要对应不同的金融供给模式,金融联结可以实现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并有效扩展农村金融服务的边界,是一种推动金融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农村金融服务向下惠及延伸的路径选择,这为我们重新审视非正规金融的作用以及农村金融制度安排提出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张西娟 《南方金融》2014,(10):91-93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本文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金融需求特点,基于我国城乡金融发展不协调和农村金融发展薄弱的现状,探讨了金融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途径,包括深化区域金融改革,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引导信贷资源向"三农"倾斜,平衡城乡发展的信贷资源;创新融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加快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改善城乡金融生态环境;完善农村金融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农村保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差异化农村金融体系构建——基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的研究多倾向于从农村金融机构设置和组织架构角度展开.金融的本质是向金融需求者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因此,笔者认为新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应该通过剖析农村金融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设计符合农村金融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供给体系.同时,针对我国农村各地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提出构建以农业银行、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为主的适应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化、多层次农村金融供给体系.最后,我们在对农村提供满足需求的金融产品的基础上,又对其金融需求在数量上的缺口和供给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本文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金融需求特点,基于我国城乡金融发展不协调和农村金融发展薄弱的现状,探讨了金融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途径,包括深化区域金融改革,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引导信贷资源向“三农”倾斜,平衡城乡发展的信贷资源;创新融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加快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改善城乡金融生态环境;完善农村金融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农村保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金融服务已覆盖了大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金融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但是,农村金融服务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陷。本文试图从这些不足入手,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如何向多元化模式发展,从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入手,对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