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的头两个月,国内汽车市场呈现从未有过的复杂局面。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进口车涌入,国产车降价的消息充斥了各个媒体的版面,由于这方面的消息太多了,厂商感到无形的恐慌,消费者陷入混沌的迷惑;砸大奔、降价不降购置税等事件映射出中国法律法规在某些方面的苍白无力;至于消费者翘首10年的汽车消费政策至今尚未封笔,产业政策的修改也难于下笔……短短的两个月,给我们揭示了中国汽车市场如此丰富的层面,而我们模糊的感觉还是“沉重”。  相似文献   

2.
王萌 《市场周刊》2004,(27):29-29
在竞争的紧迫形势下,很多品牌的汽车不得不频繁降价以应对市场局面。作为消费者,怎么应对降价风潮?怎么确保买车之后不会因为短期的再次降价而后悔呢?我们通过较长时间的调查和分析,为消费者总结出了如何应对降价的几个攻略。  相似文献   

3.
“十一”黄金周期间,各汽车厂家纷纷开始祭出降价大旗,一场已经持续了3个月的价格大战,再次掀起高潮。在经历了持续两年的井喷式增长后,进入200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开始放慢了前进的步伐,任凭各路厂家纷纷降价血拼,车市依旧无法走出低谷。整个车市的持续低迷迫使所有人都在问:“中国的车市究竟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中国的消费者捂紧了自己的钱包,坐壁观望汽车厂家间的殊死拼争?”  相似文献   

4.
张军 《销售与管理》2004,(12):12-14
2004年是中国汽车市场风雨兼程的一年,由降价带来的车市危机和汽车相关产业政策的出台,都促进了汽车生产者、分销商和消费者的决策更加理性,汽车市场正在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这一切都将会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降价,在逝去的2004年汽车市场里没有一天不与消费者相伴。赛欧、千里马、长安羚羊、宝来等多款车型相继纷纷跳水降价。这些带给消费者的,既有狂热的惊喜,也有对汽车价格泡沫的忧虑。汽车大幅度跳水降价,本也无可非议,但是汽车降价的背后却很值得人反思!汽车的利润空间究竟有多大?汽车降价,降的仅是利润吗?  相似文献   

6.
汽车市场的降价大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回顾2006年,始终贯穿全年的一条主线就是“降价”。遍观当下汽车市场,主流国产汽车品牌车型中没有降价的可谓少之又少,“降价”成为汽车厂商和消费者之间不断重复上演的“无”。2007年新春刚过,厂商们又一次纷纷扯起“降价”大旗。由一汽大众全系降价拉开帷幕,随后东南汽车蓝瑟和上海通用凯越全系列车型价格下调,再到上海大众大部分车型降价以及东风雪铁龙对旗下爱丽舍和富康两款车系进行全线官方降价,降价风潮愈演愈烈,到3月份达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7.
目前,媒体疯传经销商库存压力暴增,各品牌价格战一触即发,关键时刻丰田又率先降价。记者因此走访了京城多家4S店。在走访中我们发现,经销商压力是有的,降价现象也是有的,但中国汽车市场的容量,经销商的抗压能力决定了大降价的时机目前还未到来,消费者等待的降价潮也许只能在三季度才能出现。  相似文献   

8.
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不到3%,给2012年的汽车市场种下了心理阴霾。而春节提前到1月份的结果,就是2012年的汽车市场开年就不利。对于市场悲观的预期,让汽车厂商开始祭起降价大旗,而市场全方位的降价,勉强支撑起2012市场的低速增长。本文深度分析了这次降价的特点与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汽车界的频繁降价已让人对此见惯不怪。然而,本来是平平常常的市场行为,却在一些汽车企业里成了莫大的忌讳。一些公司的媒体负责人反复向记者解释,“我们真的不是降价,是促销,向消费者让利”。  相似文献   

10.
自2011年起,《中国汽车市场》首次推出"3.15特别专刊"报道,将关注点确定在汽车行业服务方面,旨在深度挖掘在汽车服务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让广大读者、汽车消费者了解汽车企业的服务标准、质量和创新,期待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能够有让消费者信赖的服务品牌。在经历了2011年的调整和低迷之后,对于鏖战中国汽车市场的车企来说,2012年的"服务战"  相似文献   

11.
说到底,中国汽车僵局的打破,中国汽车业与中国老百姓之间冷战时代的结束,是靠2002年中国汽车业硝烟四起的降价战来实现的。由于长期对汽车产业的保护,使得中国汽车的价格处于完全违背市场规律的扭曲价格体制中。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一年,由于进口车价格下降的预期,使得国产汽车率先降价,引发了全国汽车市场降价的连锁反应。与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们的担心相反,中国的汽车业不仅没有遭到灭顶之灾,反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丰年。  相似文献   

12.
在汽车厂商与消费者的博弈过程中形成了纳什均衡:(购买,停止降价)、(持币待购,降价)。后者是一个两败的困境,要实现厂商和消费者的共赢则需要政府产业政策的宏观引导及汽车企业自身在成本控制、售后服务、营销服务等多方面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3.
自2011年起,《中国汽车市场》首次推出“3.15特别专刊”报道,将关注点确定在汽车行业服务方面,旨在深度挖掘在汽车服务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让广大读者、汽车消费者了解汽车企业的服务标准、质量和创新,期待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能够有让消费者信赖的服务品牌。在经历了2011年的调整和低迷之后,对于鏖战中国汽车市场的车企来说,2012年的“服务战”愈加关键。《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着眼于汽车服务领域,力求打造每年一度的汽车服务盘点盛事,形成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行业品牌活动。  相似文献   

14.
胡洛 《市场周刊》2004,(29):9-9
7月29日,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2004年中国市场形势分析,报告指出,今年以来乘用车产销进入调整阶段,今年下半年汽车销售将有所起色。全年的汽车销售将保持30%的增长率。而今年下半年,汽车降价趋势仍将继续,不过一大趋势是汽车降价将逐步集中在高档车,尤其是15万元左右价位的车。  相似文献   

15.
浅议我国汽车行业"价格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降降,送送送,这些日子国内汽车市场又开始了一轮降价热潮。走进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几乎找不到不降价的品牌,少的降了几千元,多的一下子就降了几万元,象现代索纳塔,降了2万多元;切诺基4700,降了7万多元;就连老三样的神龙富康也是一样降,只是不肯直接承认降价,把自己划到了优惠消费者一列。总之,今年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战不断。  相似文献   

16.
2006年迎来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又一个“井喷”年。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3%-25.1%: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达3500多万辆,中国车市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境地。稳定的汽车产销增幅和巨大的汽车保有量,不但给汽车厂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刺激了中国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快速增长。汽车后市场正成为汽车产业链上一块诱人的蛋糕,国内外汽车服务企业个个磨刀霍霍,准备切入中国汽车后市场领域。  相似文献   

17.
李瀛 《市场周刊》2005,(3):34-35
新春将至,有很多专业人士认为春节期间,汽车市场中长时间以来消费者的持币待购现象,将在春节前夕伴随着更多汽车生产商、销售商新一轮降价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在两个月前,大家还在为中国车市的“结构性火爆”而担忧.那么现在大家似乎可以松一口气。国家信息中心日前公布的调研结果显示.今年以来,中高级车市场出现了加速回升的现象。 中高级车市场加速回升的原因何在?这能说明什么问题?下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是否会整体回暖?  相似文献   

19.
直面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可谓是“车市寒流”,对汽车生产厂家来说.往前看是降价,回头望是库存,截至10月底,我国汽车库存量已经超过40万辆。中国汽车市场经过近三年的火爆之后变得成熟、有序、已经趋于平稳而消费者也变得更加稳重和理智。尽管厂家不断推陈出新、强化营销手段、价格降了又降,但消费者依然持币等待。虽已接近年底.可车市中的“寒流”似乎还将继续.业内人士称这种消费现象为尴尬消费。面对这种尴尬的汽车消费局面,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东风雪铁龙“系列、“东风标致”系列车型的销售情况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20.
《销售与管理》2007,(3):14-15
汽车市场在中国日渐成熟,个性消费也慢慢延伸到了汽车市场。女性汽车作为一个新的概念.作为一种细分化市场必然的产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作为一个新的汽车热点出现在中国的车市。为了先期了解女性消费者对于心目中理想座驾的构想,新秦调查于2006年12月启动,历时一个月时间完成,面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南京、成都等七大城市从挖掘女性概念汽车适合因素等问题开展全方面调查工作,从不同角度了解女性汽车消费市场的独特需求,为汽车营销者提供少许的帮助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