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湾沟林业局1958年建局,是吉林省开发较早的森工企业,在历史上为国家做出过较大贡献,但是,由于经营面积小,蓄积量少,回旋余地差。用年代中期,木材产量由年产近30万d降至10万m3,经济滑向低谷,成为有名的‘叫、老穷”局。1990年以后随着木材产量进一步调减到位(63万d),企业年亏损达178O万元,截止1994年累计亏损548O多万元,连续拖欠职工工资4个月,企业陷入无法牛存的困境。1994年初,我们加大了企业内部改革力度,实行厂‘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多级管理、主辅剥离”的综合配套改革办法,放开手脚让基层单位独立自主地进人市场创…  相似文献   

2.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冶金部关于邯郸钢铁总厂管理经验的调查报告的通功和全国学习推广邯钢经验及企业管理会议精神,加大学习推广邯钢经验的工作力度,促进森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林业部于1996年6月ZO日至25日在吉林省召开了全国森工企业学邯钢暨改革管理经验交流会。来自18个省、自治区林业厅(集团)企业(产业)处长、典型企业及特邀典型企业的代表,共98人参力。了会。与会代表认真\深入地学习了江泽民』总书记今年关于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重要指示,总结交流了开展“转、抓、练、增”活动和学邯钢的典型经…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以国有企业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关键性的一年。国有森工企业如何搞活,是摆在广大林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认为,国有森工企业要想搞活,必须跳出单就国有森工企业抓国有森工企业的局限,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在巩固发展营林、木材生产“第一战场”的同时,加大“第一战场”向“第二战场”转移的力度,把“第二战场”作为搞活国有森工企业的重中之重来抓,使国有森工企业早日摆脱目前的经济困境。一、森工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产品销售不畅,资金紧张,大量拖欠职工工资,增支因素增加,亏…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湾沟林业局建立于1958年,是吉林省开发较早的森工企业。总经营面积93万hm2,职工7623人。由于连年的重采轻育,到80年代中期,可采资源已近枯竭,木材产量由年采28万m3降至10万m3,成为全省森工企业中有名的小老穷局。截止1994年底,累计亏损5480万元,各种债务达7000多万元,已连续拖欠职工工资4个月。企业陷入无法生存的困境。面对这种情况,从1994年初开始进行了全面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当年即减亏375万元。1995年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一举实现扭亏为盈,盈利150万元,扭转了长期亏损的局面。1996年,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吉林…  相似文献   

5.
森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随着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实行“三个条例”应运而生,陆续建立起来的。在历时八年的过程中,森工内部审计三级机构,按着国家审计署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努力工作,在促进企业改善经营、强化管理、创效益、堵漏洞、严肃财经法纪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在深入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森工企业深化改革,加大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力度的形势下,必须加强和改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根据松花江森工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积累的经验,特别是省森工系统在各林业管理局实施审计师制度试点的成功经验,对当前…  相似文献   

6.
自1987年以来,国有林区国有森工企业实行“收入不上交(或定额上交),支出不拨补,结余全留用”的财务包干办法,对林业部直属森工企业(包括森工供销企业)实行“盈利不上交,亏损不拨补,结余全留用”的盈亏财务包干办法[(87)财农字第002、25入339号文件〕。]994年,国家进行税制改革时,考虑到森工企业实际困难,“八五”后两年实行过渡办法,即国有森工企业以原承包单位为纳税人,对已按独立核算原则征收所得税的按原办法执行。林业部直属森工企业以总公司为纳税人,均年终一次交纳所得税,同时对所缴税款超过原承包利润基数部分…  相似文献   

7.
1.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给国有森工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森工企业在“两危”的困境中艰难地跋涉了十几年,“越穷越砍、越砍越穷”。“天保”工程的实施给国有森工企业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多方面的发展机遇。(1)森林得以休养生息。国有森工企业由于长期过量采伐,导致森林资源消耗过快,“治危兴林”战略虽实施10余年,但政策和措施均未到位,膨胀的林区人口将经济危困直接、快速地转嫁到森林资源上,可采资源在多半森工企业i#耗殆尽。从1958年到1997年,等河林业局活立木总蓄积从2496.91m3下降到1346.8万m3,可采蓄积下降至152万m3,多数…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业经济》2007,(6):F0002-F0002,F0003,F0004
白河林业局位于长白山脚下,享有“美人松故乡”的美誉。森林总经营面积19.05万hm^2,森林覆盖率90.5%,林木总蓄积量2569万m^3,是吉林省森林资源最丰富的森工企业之一。进入21世纪,白河林业局紧紧围绕“实施生态工程,深化企业改革,做活绿色文章”的发展战略,加大企业改革和社会职能剥离力度,将社会职能机构完全移交给地方,18家基层单位与母体企业脱离成为独立的股份制企业,实现了经营机制的根本改变和制度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9.
从今年元月一日起,新的税收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这是完善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宏观管理的重大改革举措。同时,新的税收制度也涉及着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经济利益,与原来的税收政策比较,对以经营木材为主的森工企业而言,执行新税制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思考之一:新的税收制度使已经陷入“两危”的森工企业负担加重。从全国而言,森工企业(指主要以经营木材为主的森工企业)多年来已经陷入了“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举步维艰的境地,这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共鸣。森工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除…  相似文献   

10.
当前森工企业的“两危”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危困、资源危机及社会不稳定等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解决国有森工企业的“两危”问题,既是深化改革的重点,也是“搞活”的难点。1.森工企业“两危”的原因分析森工企业的“两危”从70年代末就明显暴露出来。由于当时国家的经济、政治等种种原因,此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控制。到了80年代末期,“两危”已十分严重,引起了当地政府和各级组织的重视,积极采取了“治危兴林”和“避危兴林”一系列措施。但是,“小老穷’调的问题不仅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反而又出现一些大老穷局。…  相似文献   

11.
1987年国家为缓解森工企业“两危”,决定国有林区森工企业退出利改税,实行“收入不上交(或定额上交),支出不拨补,结余全留用”的财务包干体制。我省财务包干分两个层次:即以企业主管部门省森工总局为一户,对省财政包干;森工总局内部自行层层包干。实行几年来,我省森工企业在保护森林资源,扭转过量采伐局面,大幅度调减木材产量(6年共调减560万m3,减收23亿元)的情况下,全省89户企业有40户发生亏损情况下,除省森工总局内部调整平衡外,还累计上交省财政近2亿元。这种财务管理体制适合我省森工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8年来实行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给森工企业带来的正负两方面影响的分析,提出了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拓宽就业门路,安置职工再就业,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强化企业管理,实施对外开放等对策,真正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  相似文献   

13.
一,“小老穷”林业局的概念“小老穷”是我国森工部门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是指经营时间已久,可采资源濒临枯竭,在经济上严重困难的林业局。它的基本特征是“两个严重危困”,即森林资源严重危困,企业经济严重危困。目前,一般林业局也面临这种情况,然而“小老穷”林业局与一般林业局在森林资源和企业经济上的危困程度是不同的。“小老穷”林业局应该是森林资源已经枯竭或濒临枯竭,企业经济处于非常困难而难于运行的境地,这“两个严重危困”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财会制度改革的需要,完善南方集体林区森工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财政部、林业部在参照农业、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森工企业营造用材林的核算,增设了“人工林资产”科目,对于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益起着积极的作用。从“人工林资产”科目的属性看,与企业的“固定资产”科目相似,但也有根本性质的区别。“人工林资产”虽然属于森工企业资产的一部分,但它不计提折旧,也不需要维修,而只要维护(护林)。它最大特点是其价值随着抚育管理的不断进行而不断增值,直至森林进行主伐期为止。从某种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15.
森工企业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新东北”离不开东北森工企业的全面振兴。针对东北地区森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及途径。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森工系统2000年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完成较好。营林生产和资源保护成果显著,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林业产值中低速增长,林区经济呈现全面发展势头。经济运行中存在森工企业债务沉重,林产工业仍处于亏损状态,企业资金短缺,职工生活水平偏低,林区仍面临巨大就业压力。提出进一步调整思维方式、确立支柱产业和加大改革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南方集体林区森工企业由于丢掉了过去长期独家经营木材的“铁饭碗”而陷入了经营困难的局面。1992年以来,湖南省永州市(原湖南零陵地区)的林业和财政两个部门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联手对本市11个县区和地级的13个森工企业进行扶持,采取“目标一起制定。管理共同负责、上下对日落实和联合检查考核”的方法,使森工企业扭亏增盈工作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尽管1996年木材滞销很严重,但是全市森工企业仍然正常运转,据统计1996年1-4月份70%以上的森工企业仍实现了盈利。永州市林业和财政部门联手扶持…  相似文献   

18.
国有森工企业在“两危”困扰下,举步维艰,这是多数森工企业现阶段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如何缓解危机,促进林业发展是森工企业面临最重要、最实际的课题。其中发展替代产业就是森工企业解危的重要途径之一。1.国有森工企业发展替代产业的迫切性(1)林木资源是森工企业存在的第一前提,林业生产一切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运个前提。目前,可采林木资源的濒临枯竭,不仅影响森工企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危及森工企业的存在,特别是林本留原的恢复同期长,难度大,针胜树需近半个世纪刁能达到可来的要采,阔叶树种最快的也需要近30$的生长期,就…  相似文献   

19.
纵观我国十几年的企业体制改革,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运行机制的改革,一是产权制度的改革。森工企业也不例外,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如减少指令性计划、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然而,产权制度改革与前者比较,则刚刚触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的颁布,标志着改革进入了一个…  相似文献   

20.
“天保”工程实施后陕西森工林业局的产业全面萎缩,效率低下。因此,林业局的产业应立足于非消耗性森林资源利用和由此带动的服务业上。通过改革林业局的管理体制,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等对策发展林业局的产业开发和运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