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相结合的视角出发,分析言语幽默的不可致笑性,指出不可致笑也是言语幽默不可忽视的导向之一。通过对矛盾消解理论和心理学参量主观道德标准(SMP)的认同级别(Commitment Level)进行综述,试图对矛盾消解理论进行必要的补充,提出了矛盾力量的概念,试图解释笑话不好笑的原因和结果,使得矛盾消解理论更加科学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幽默语是人类语言的精华,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情趣。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近年来,幽默逐渐为语言学所关注。然而,目前主要是从语用学角度对幽默进行研究,作者试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出发去探讨幽默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机制,以促进对幽默语的理解、使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上转喻的角度来研究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提出了一个言语幽默生成机制的框架,证明了言语幽默的主要生成机制是认知语言学上的转喻。  相似文献   

4.
幽默是人类所有文化和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交际的普遍现象。近年来,各中外学者分别从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学或社会学等角度来讨论幽默,但从语言学角度系统地研究幽默仍处于起步阶段。论文从语用学的关联理论角度对幽默进行了分析,先回顾了关联理论的相关知识,其次探讨了关联理论与幽默会话产生之间的关系,最后就如何将幽默融合于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引起其他学者对这个领域的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国际商务谈判中节用的语用策略有委婉,幽默,模糊和赞美等等.幽默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本文在关联理论的语言学框架下,结合认知语境,从动态的视角分析言语幽默,力图实现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正确识别、欣赏和使用英语幽默,活跃谈判气氛,让谈判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Langacker提出"界"(bounding)理论后,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过研究并利用这一认知机制来分析过语言各层面的界性特征。然而,其研究一直徘徊在"无界-有界"之间的对立与转换上,笔者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有界-再界化"来发展该理论并基于此考察汉语构式"一+C+N"中C的省略情况,寻求C省与不可省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7.
笑话是近年来语言学研究比较盛行的话题,其研究方法主要侧重于语用学研究,但幽默的产生机制和复杂性决定了幽默研究需要多种语言学理论的交叉与合作。该文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切入对幽默笑话的分析,希望能加深对笑话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幽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已往对幽默的研究多集中在幽默的本质与制笑机制上,对幽默的社会性较少涉及。提出幽默的"社会解构性",认为幽默的社会性与解构特征的结合构成了其社会解构性,并对其做了理论的探索,又从社会主体、社会身份、社会价值观、社会观念以及社会事件和现象五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了幽默的社会解构性。  相似文献   

9.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默在(1996)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一书中将认知语言学和人类语言学的三大传统相结合,提出了一个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文化语言学"。他将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作为研究重点,认为意象、语言、文化密不可分。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则是诗歌的灵魂。古代诗歌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本文以帕尔莫文化语言学中的意象理论为基础,探讨这些古诗中酒意象的传达和翻译。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新词的构成通常依赖人们熟悉的词汇,借助词汇的比喻意义,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彰显出旧事物与新事物的相似点,赋旧词以新义,其间无一不体现隐喻思维的机制。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和"合成空间理论"为指导,以中英网络新词为载体,分析了隐喻在中英网络新词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提出隐喻的研究对掌握词汇发展方向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心理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主要理论对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影响深远。该文主要探讨了心理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的关系,指出心理语言学对外语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并从言语活动的结构理论、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理论、"语言习得"理论、"信息重建"理论和"错误分析"理论角度具体说明心理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会话幽默作为人们日常话语中一种经常出现的语言现象,引起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如何解读会话幽默的生成机制?本文结合RT(关联理论)和CB(概念整合理论),从发话人和受话人的角度分析了语言交际中的幽默触发,并尝试性地构建了会话幽默的生成模型,希望对会话幽默的语用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多义现象是英语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人们认知的结果。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ECM)也是认知语言学中具有强解释力的理论。本文以英语"hand"为例,探索用ECM理论解释其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14.
幽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所以幽默义的生成过程也值得我们探究。本文根据认知语用学的相关理论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视角对何炅在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节目中说过的一句幽默话语:"我到底是有多矮!"的幽默义的生成过程进行探析,以达到对幽默生成机制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角度出发,依托转喻理论与事态场境理论,对言语行为进行了以下阐述:转喻是言语行为生成和理解的内在机制;事态场境理论是对言语行为的转喻机制进行描述的工具;事态场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可以转喻整个言语行为,转喻的力度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各部分距离场境核心的距离,二是语境。通过以上论述从而提出: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能够对言语行为的生成和理解做出科学性的解释,是语用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引进,我国的语言研究者开始尝试运用这些新的理论来结合汉语研究。新的理论给汉语研究带来了活力和动力,现在我们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本文将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和汉语词汇相结合,试论汉语中比喻造词法所形成的词语,及其所体现出的隐喻理论。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长久以来都以一种"专家自营地"的方式发展。汉字热的掀起,无疑给我们诸多的提示。语言学是否也能以这样的方式,做到"全民同乐"?该文从这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平衡是可以做到,也应该成为语言学发展的一个方向,语言学工作者的研究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文章提出结合现代媒体手段和科技成果,首先将应用语言学作为突破口,然后发展到语言学的各个领域。这是一种尝试,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生语言僵化起因探究及教学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相关理论 ,针对中国教学现状 ,从语音、语法和词汇层面对僵化做出分析 ,并提出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9.
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带动了对预制语块的本质及其加工过程的认识,为口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笔者分析了商务口译所涉及的语言信息的特点,结合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探讨预制语块对商务口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例对Halliday&Hasan的衔接加语域理论和Lakoff&Johnson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进行分析研究,试揭示两种理论语篇连贯的不同角度的诠释以及二者的互补性,并期望借此窥探系统功能语法与认知语言学对语篇连贯的不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