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结合中部经济崛起的时代要求,笔者对山西的电网建设从各个层面进行了论述,勾勒出山西电网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2.
结合中部经济崛起的时代要求,笔者对山西的电网建设从各个层面进行了论述,勾勒出山西电网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3.
提高经济效率,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运用DEA方法,对中部六省2000—2012年间的经济效率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并分析了影响中部六省经济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六省的经济效率都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纯技术效率要高于规模效率。而在影响中部六省经济效率的因素中,产业结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对外开放及人力资本对中部六省经济效率的影响各不相同,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而且影响程度不一。  相似文献   

4.
运用来自我国2005~2010年1462个县(市)的面板数据,以反映城镇化本质特征的人口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就业非农化两个指标衡量城镇化水平,从全国和三大地带两个层面实证检验了我国县城城镇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县域城镇化对粮食安全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从区域层面看,中部、西部人口城镇化都能显著提高粮食安全水平,东部地区正向不显著;西部地区非农就业对粮食安全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东部、中部地区与其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5.
运用2002—2012年数据,从省级层面和区域层面分析人力资本异质性、知识外溢等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所得主要结论如下:从省级层面看,人力资本异质性和以产业集聚衡量的知识外溢显著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以研发存量和技术市场成交额衡量的知识外溢显著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但研发存量与人力资本相结合则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从区域层面看,人力资本异质性和知识外溢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人力资本异质性显著有利于东部地区,不利于中部地区,对西部地区虽然有利但不显著。以研发存量衡量的知识外溢显著抑制了东部地区,有利于中部地区。以产业集聚衡量的知识外溢显著抑制了中部地区,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影响则不显著。以技术市场成交额衡量的知识外溢显著抑制了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对东中部地区则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层面上,基于2002—2012年232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不仅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而且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增长。东中部城市的制造业集聚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和空间溢出,东部城市制造业集聚因要素成本上升等原因而使得其溢出系数小于中部;而西部城市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空间溢出则不显著。这就要求合理安排我国东中西部城市层面制造业集聚的格局,从而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娟  肖宁 《物流科技》2013,36(6):113-116
基于铁路网的特征,利用双层网络模型对中国铁路网进行建模。在模型的两个层面上分别研究中国铁路网的可达性:物理层可达性、逻辑层可达性。由于两个层面上的指标侧重点不同,导致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物理网络层面上,可达性较好的节点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逻辑网络层面上,可达性较好的节点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客流量大的城市。结果的差异说明了在利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实际的复杂系统时,结合实际系统的基本特征能够使分析更加合理、准确。  相似文献   

8.
李朋林  候梦莹 《财会月刊》2023,(10):153-160
选取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构造省级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通过双向固定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降低碳排放能够起到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能源结构优化以及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等四条途径影响碳排放;数字化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比东部地区更为显著,由此使得中部地区在实现碳达峰以及碳中和过程中有较为突出的后发优势。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红利及因地制宜推行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今年8月2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规划》明确2015年中部地区崛起的12项主要量化目标和一系列任务要求,提出2020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目标。河南虽然在中部六省中GDP总量达到1.9万亿人民币,但距国家对中部崛起的期望仍相差甚远。十二五是河南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实现中部崛起,为实现国家对河南的殷切希望,有必要对河南十二五经济发展前景作深入的分析,为中原振兴,为中部崛起提供理论依据。文章根据内生增长理论建立了一个FDI、人力资本与河南省内生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对FDI、人力资本与中部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就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外向型经济的概念、内容、类型,分析了中部地区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外向型经济对中国中部崛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部崛起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崛起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在对中部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为中部的发展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土地出让行为的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2004~200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通过土地价格竞争和土地财政支出竞争两种方式吸引投资、促进增长的策略,评估了两种策略在全国和地区尺度上的实施效果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在全国尺度上,土地价格竞争和土地财政支出竞争两种手段都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地区层面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地价格竞争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体现在中部地区,而土地财政支出竞争则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步伐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发展似乎“无人问津”出现了“中部塌陷”现象。针对中部六省的经济现状和各自地理位置,分析其空间特征,中部六省自己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因素导致中部经济“塌陷”的现象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
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部分,产业数字化是运用数字产业化成果与社会经济各个层面进行深度融合的转型活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对于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快速进步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15—2020年中部六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并结合现状分析,可以看出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各个省份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分化明显,不同梯队之间规模与质量差距拉大,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明晰。未来需要从加快完善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的放矢促进数字产业化创新集聚发展,全面统筹推动产业数字化纵深发展,建立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融通机制等方面着手,推进中部地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中部六省1996-2008年交通基础设施的相关面板数据,分析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中劳动力投入的贡献最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低于劳动力,并且也低于非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因此,中部地区应该加快建立以中部地区省份为中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东部和西部在先天优势和国家政策的扶植下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相比较而言中部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上逐渐成落后趋势,以至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在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产业集群被认为是发展中部经济的有效途径,本文就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展开论述,就中部如何发展产业集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部崛起中实施绿色管理的战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中部崛起应具有崭新的发展思路。绿色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路,是21世纪管理的必然趋势。文章将中部崛起与绿色管理相结合,在分析中部地区实施绿色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中部崛起中实施绿色管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罗自琛  耿明斋 《物流技术》2014,(1):67-69,111
首先介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物流的互动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影响;在对中部区域经济与物流发展现状及其关联度进行系统分析后,总结出物流发展过程中不适应中部经济一体化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中部区域物流、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9.
曾柳媚  秦茂林  彭睿 《企业导报》2012,(17):124-125
随着中部地区的崛起,中部地区的工业发展成为了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从中部地区的发展优势、中部地区的工业基础出发,综合分析了中部地区的工业发展现状,并为促进中部地区工业发展提出了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部地区6省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用于进行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借助于递阶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中部六省的经济增长质量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并以北京为标准,评述了中部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以及仍然存在着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